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二上学期10月份质量检测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二上学期10月份质量检测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

ID:774850

大小:63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10-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秘密★启用前 山东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上学期 10 月份质量检测考试数学试题 2020.10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 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 60 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已知空间向量 (2, 3,5)a   与向量 ( 4, , )b x y  平行,则 x,y 的值分别为( ) A.6 和 10 B. 6 和 10 C. 6 和 10 D.6 和 10 2.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 45°,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2,则此直线方程为( ) A. 2y x   B. 2y x  C. 2y x  D. 2y x   3.在正四面体 P ABC 中,棱长为 2,且 E 是棱 AB 中点,则 PE BC  的值为( ) A. 1 B.1 C. 3 D. 7 3 4.已知 0, 0a b  ,两直线 1 : ( 1) 1 0l a x y    , 2 : 2 1 0l x by   且 1 2l l ,则 2 1 a b  的最小值为 ( ) A.2 B.4 C.8 D.9 5.已知直线 1 0ax y   及两点 ( 2,1)P  、 (3,2)Q ,若直线与线段 PQ 的延长线相交(不含 Q 点),则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  或 1a  B. 11 5a    C. 1 15 a  D. 1 1a   6.直线 cos 4 0x y   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0, ) B. 0, ,4 2             C. 0, 4      D. 30, ,4 4             2 7.在棱长为 a 的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P 为 1 1A D 的中点,Q 为 1 1A B 上任意一点,E,F 为CD 上两 个动点,且 EF 的长为定值,则点 Q 到平面 PEF 的距离( ) A.等于 5 5 a B.和 EF 的长度有关系 C.等于 2 3 a D.和点 Q 的位置有关 8.已知平面上一点 (5,0)M 若直线 l 上存在点 P 使| | 4PM  则称该直线为点 (5,0)M 的“相关直线”,下 列直线中不是点 (5,0)M 的“相关直线”的是( ) A. 3y x  B. 2y  C. 4 3 0x y  D. 2 1 0x y 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 部选对的得 5 分,部分选对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9.下列关于空间向量的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向量 ,a b  与空间任意向量都不能构成基底,则 //a b ; B.若非零向量 , ,a b c   满足 ,a b c b    则有 //a c  ; C.若 , ,OA OB OC    是空间的一组基底,且 1 1 1 3 3 3OD OA OB OC      ,则 A,B,C,D 四点共面; D.若向量 , ,a b b c a c       ,是空间一组基底,则 , ,a b c   也是空间的一组基底.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a   ”是“直线 2 1 0a x y   与直线 2 0x ay   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B.直线 2 6 0ax y   与直线 2( 1) 1 0x a y a     互相平行,则 1a   ; C.过    1 1 2 2, , ,x y x y 两点的所有直线的方程为 1 1 2 1 2 1 y y x x y y x x    ; D.经过点 (1,1) 且在 x 轴和 y 轴上截距都相等的直线方程为 2 0x y   . 11.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2AB  , 60BAD  ,将 ABD 沿对角线 BD 翻折到 PBD 位置,连结 PC ,则在翻折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 PC 与平面 BCD 所成的最大角为 45° 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 PB CD C.当二面角 P BD C  的大小为 90°时, 6PC  D.存在某个位置,使得 B 到平面 PDC 的距离为 3 12.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二面角 1 1A CD D  的大小为 45° B.异面直线 1 1D B 与CD 所成的角为 60° C. 1D 到平面 1 1A DCB 的距离为 2 D.直线 1 1D B 与平面 1 1A DCB 所成的角为 3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 ( 2,1, 3)A 在平面 yOz 上的射影为点 B,在平面 xOz 上的射影为点 C,则 | |BC  ________. 14.经过点 (2,1)P 作直线 l 分别交 x 轴、y 轴的正半轴于 A、B 两点,当 AOB 面积最小时,直线 l 的方程 为________. 15.过两条直线 3 1 0, 3 3 0x y x y      的交点 A,并且与原点的最短距离为 1 2 的直线的方程为 ___________. 16 . 在 空 间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定 义 : 平 面  的 一 般 方 程 为 4  2 2 20 , , , , 0Ax By Cz D A B C D R A B C        , 点  0 0 0, ,P x y z 到 平 面  的 距 离 0 0 0 2 2 2 Ax By Cz Dd A B C      ,则在底面边长与高都为 2 的正四棱锥中,底面中心 O 到侧面的距离等于 __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17 题 10 分,其余每题 12 分,共 6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 或演算步骤. 17.已知 Rt ABC 的顶点 ( 3,0)A  ,直角顶点 ( 1, 2 2)B   ,顶点 C 在 x 轴上. (1)求点 C 的坐标; (2)求斜边上的中线的方程. 18.已知平行六面体 1 1 1 1ABCD A B C D , 1 1 60A AB DAB DAA       , 1 1AD AA AB   , 1 1 13AC NC  , 1 4D B MB  ,设 AB a  , AD b  , 1AA c  . (1)试用 , ,a b c   ,表示 MN  ; (2)求 MN 的长度; 19.已知 ABC 的顶点 (5,1)B , AB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1l 的方程为 2 1 0x y   ,角 A 的平分线所在 直线 2l 的方程为 2 1 0x y   . (1)求直线 AB 的方程; (2)求直线 AC 的方程. 20.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底面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 2AB AC  , 1 4AA  , M 是侧棱 1CC 上一点,设 MC h . 5 (1)若 1h  ,求异面直线 BM 与 1AC 所成角的大小; (2)若 2h  ,求直线 1BA 与平面 ABM 所成角的正弦值; (3)若 3h  ,求点 M 到平面 1A BC 的距离. 21.已知直线 l 经过点 ( 2,3)P  . (1)且原点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2,求直线 l 的方程; (2)若直线 l 被两条相交直线 2 2 0x y   和 3 0x y   所截得的线段恰被点 P 平分,求直线 l 的方程. 22.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为正方形,平面 PAD  平面 ABCD ,点 M 在线段 PB 上, //PD 平面 MAC , 6PA PD  , 4AB  . (1)求证:M 为 PB 的中点; (2)求二面角 B PD A  的大小; (3)求直线 MC 与平面 BDP 所成角的正弦值. 2019 级高二年级 10 月份质量检测考试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4 DBAC 5-8 BDAD 9.ACD 10.ABCD 11.BC 12.ACD 二、填空题 13. 3 14. 2 4 0x y   15. 3 1 0x y   或 1 2x  16. 2 5 5 三、解答题 17.解(1)∵ Rt ABC 的顶点  3,0A  ,直角顶点 ( 1, 2 2)B   ,顶点 C 在 x 轴上, ∴ AB BC ,故 1AB BCk k   . 又∵  3,0A  ,∴ 0 2 2 23 ( 1)ABk      ,∴ 2 2BCk  , 6 ∴直线 BC 的方程为 22 2 ( 1)2y x   ,即 2 3 0x y   . ∵点 C 在 x 轴上,∴令 0y  ,得 3x  ,即  3,0C . (2)由(1)得  3,0C ,∴ AC 的中点为  0,0 , ∴斜边上的中线为直线OB (O 为坐标原点),直线OB 的斜率 2 2k  , ∴直线OB 的方程为 2 2y x . 18.解:(1) 1 1 1 1MN MD D A A N      1 1 1 3 2 4 3D B AD AC       1 3 2 ( )4 3D D DB AD AB AD          3 3 2( ) ( )4 4 3c a b b a b          1 5 3 12 12 4a b c     . (2)∵ 1 5 3 12 12 4MP a b c       , ∴ 2 2 1 5 3 12 12 4MN a b c          1 25 9 5 3 15 138 144 144 16 144 48 48 144        ∴ MN 的长度为 138 12MN  . 19.解:(1) AB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1l 的方程为 2 1 0x y   , 所以直线 AB 上的高的斜率 1 2k  ,直线 AB 的斜率为 1 2k   . 所以直线 AB 的方程为  1 2 5y x    ,整理得 2 11 0x y   . (2)角 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2l 的方程为 2 1 0x y   . 所以 2 11 0 2 1 0 x y x y        ,解得 3 5 x y    故  3,5A . 由于直线 AB 的斜率 2ABk   ,角 A 的平分线的斜率 2k  ,设直线 AC 的斜率 ACk k , 利用到角公式: 2 ( 2) 2 1 4 1 2 k k     ,解得 2 11k  , 7 所以直线 AC 的方程为 25 ( 3)11y x   ,整理得 2 11 49 0x y   . 20.解:(1)以 A 为原点, AB 为 x 轴, AC 为 y 轴, 1AA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当 1h  时,        12,0,0 , 0,2,1 , 0,0,4 , 0,2,0B M A C , 1( 2,2,1), (0,2, 4)BM AC     , 设异面直线 BM 与 1AC 所成角为 , 则 1 1 cos 0, 2 BM AC BM AC            . ∴异面直线 BM 与 1AC 所成角的大小为 2  . (2) 2h  时,        12,0,0 , 0,2,2 , 0,0,4 , 0,0,0B M A A , 1 ( 2,0,4), (2,0,0), (0,2,2)BA AB AM      , 设平面 ABM 的法向量 ( , , )n x y z , 则 2 0 2 2 0 n AB x n AM y z           ,取 1y  ,得 (0,1, 1)n   , 设直线 1BA 与平面 ABM 所成角的大小为 , 则 1 1 4 10sin 520 2| | BA n BA n           . (3) 3h  时,        12,0,0 , 0,2,3 , 0,0,4 , 0,2,0B M A C , 1( 2,2,3), ( 2,0,4), ( 2,2,0)BM BA BC        , 8 设平面 1A BC 的法向量 ( , , )am b c , 则 1 2 4 0 2 2 0 m BA a c m BC a b                ,取 2a  ,得 (2,2,1)m  , ∴点 M 到平面 1A BC 的距离 | | 3 1| | 9 m BMd m      . 21 解:(1)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2x   ; 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  3 2y k x   , 即 2 3 0kx y k    ,由 2 | 2 3| 2 1 k k    ,解得 5 12k   ; ∴直线 l 的方程为5 12 26 0x y   . 综上,所求直线方程为 2x   或5 12 26 0x y   ; (2)设直线 l 夹在直线 1 2,l l 之间的线段为 AB(A 在 1l 上,B 在 2l 上),A,B 的坐标分别设为   1 1 2 2, , ,x y x y , ∵ AB 被点 P 平分,∴ 1 2 1 24, 6x x y y     ,于是 2 1 2 14 , 6x x y y     ; 由于 A 在 1l 上,B 在 2l 上, ∴ 1 1 2 2 2 2 0 3 0 x y x y        ,解得 1 1 7 8,3 3x y  ,即 A 的坐标是 7 8,3 3     , ∴直线 l 的方程的斜率为: 8 3 13 7 13( 2)3      ; ∴直线 l 的方程 13 [ ( 2)]13y x     ,即 13 37 0x y   . ∴ 2 3 2 34 AP ACAE PC     , ∴ 3cos 2 AEEAC AC    , ∴ 30EAC   ,即二面角 E l C  的大小为 30°. 22【解答】(1)证明:如图,设 AC BD O  , 9 ∵ ABCD 为正方形,∴O 为 BD 的中点,连接OM , ∵ PD∥平面 ,MAC PD  平面 PBD ,平面 PBD  平面 AMC OM , ∴ PD OM∥ ,则 BO BM BD BP  ,即 M 为 PB 的中点; (2)解:取 AD 中点 G, ∵ PA PD ,∴ PG AD , ∵平面 PAD  平面 ABCD ,且平面 PAD  平面 ABCD AD , ∴ PG  平面 ABCD ,则 PG AD ,连接OG ,则 PG OG , 由 G 是 AD 的中点,O 是 AC 的中点,可得OG DC∥ ,则OG AD . 以 G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GD 、GO 、GP 所在直线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 6, 4PA PD AB   ,得 2(2,0,0), ( 2,0,0), (0,0, 2), (2,4,0), ( 2,4,0), 1,2, 2D A P C B M        , ( 2,0, 2)DP   , ( 4,4,0)DB   . 设平面 PBD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m x y z , 则由 0 0 m DP m DB          ,得 2 2 0 4 4 0 x z x y      ,取 2z  ,得 (1,1, 2)m  . 取平面 PAD 的一个法向量为 (0,1,0)n  . ∴ 1 1cos , 2 1 2| || | m nm n m n          . ∴二面角 B PD A  的大小为 60°; (3)解: 23, 2, 2CM         ,平面 BDP 的一个法向量为 (1,1, 2)m  . ∴直线 MC 与平面 BDP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2 6|cos , | 9| || | 19 4 12 CM mCM m CM m               .

资料: 26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