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ID:774827

大小:2.07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1-10-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 共 19 页 2020-2021 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 9 月月 考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向量  1, 2, 1a   ,则下列向量中与 a  同向的单位向量的坐标是( ) A. 1 2 1, ,2 2 2      B. 1 2 1, ,2 2 2      C. 1 2 1, ,2 2 2      D. 1 2 1, ,2 2 2       【答案】B 【解析】求得 a r ,进而可计算得出与 a  同向的单位向量 a a   的坐标. 【详解】  1, 2, 1a    ,则 1 2 1 2a     , 所以,与 a  同向的单位向量的坐标是 1 2 1, ,2 2 2 a a      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与向量同向的单位向量的坐标,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直线 3 3 5 0x y   的倾斜角为( ) A. 6  B. 3  C. 2 3  D. 5 6  【答案】A 【解析】根据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等于切线斜率求解即可. 【详解】 直线 3 3 5 0x y   的斜率为 3 3 ,故倾斜角 的正切值 3tan 3   , 又  0,  ,故 6  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型. 第 2 页 共 19 页 3.已知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底面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1AA AB ,则异 面直线 1A B 与 1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 4  B. 1 4 C. 15 4  D. 15 4 【答案】B 【解析】以 A 为原点,在平面 ABC 内,过点 A 作 AC 的垂线为 x 轴,以 AC 为 y 轴, 1AA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异面直线 1A B 与 1AC 所成角的余 弦值. 【详解】 以 A 为原点,在平面 ABC 内,过点 A 作 AC 的垂线为 x 轴,以 AC 为 y 轴, 1AA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得, (0A ,0, 0) , 1(0,0,2)A , ( 3,1,0)B , 1 (0C ,2, 2) , 1 ( 3,1, 2)A B   , 1 (0,2,2)AC  , 设异面直线 1A B 与 1AC 所成角为 , 则 1 1 1 1 1 1 0 2 4 1cos | cos , | | | | | 4| | | | 8 8 A B ACA B AC A B AC                . 异面直线 1A B 与 1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 4 .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4.已知直线 1 : 1 0l ax y   , 2 : 1 0l x ay   ,若 1 2l l// ,则实数 a ( ) A. 1 或 1 B.0 或 1 C.1 D. 1 第 3 页 共 19 页 【答案】D 【解析】讨论 a ,根据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列式可解得结果. 【详解】 当 0a  时, 2l 的斜率不存在, 1l 的斜率为 0,此时 1 2l l ,不合题意; 当 0a  时,由 1 2l l// 可得 1 1 1 1 a a   ,解得 1a   , 故选:D 【点睛】 本题查了由两条直线平行求参数,属于基础题. 5.如图,在正四棱柱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1 2 2AA AB  ,则点C 到平面 1BDC 的 距离为( ) A. 2 2 3 B. 2 3 C. 7 3 D. 2 【答案】B 【解析】结合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棱锥得体积公式,利用等体积法 1 1 1 1 3 3BDC BCDS d S CC      ,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设点C 到平面 1BDC 的距离为 d , ∵ 1 2 2AA AB  , 由题意, BCD 的面积 1 1 11 12 2 2BCDS BC CD       , 在 1BDC 中,易求得 2BD  , 1 1 5BC DC  , ∴由余弦定理得 1 5 5 2 4cos 52 5 5 BC D       , ∴ 1 3sin 5BC D  , ∴ 1 1 1 1 1 sin2BDCS BC DC BC D     1 3 35 52 5 2      , 第 4 页 共 19 页 又 1 1C BDC C BCDV V  ,即 1 1 1 1 3 3BDC BCDS d S CC      , ∴ 1 1 1 2 22 3 3 2 BCD BDC S CCd S  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体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属于中档题. 6.已知空间向量  3,0,1a  ,  2,1,b n  ,  1,2,3c  且   2a c b     ,则 a  与b  的夹 角的余弦值为( ) A. 210 21 B. 210 21  C. 7 21 D. 7 21  【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   2a c b     得到 4n   ,从而得到  2,1, 4b    ,再计算 cos ,a b   即可. 【详解】      3,0,1 1,2,3 2, 2, 2a c       , 因为   4 2 2 2a c b n         ,解得 4n   ,即  2,1, 4b    . 所以 6 0 4 210cos , 219 0 1 4 1 16 a b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向量的夹角计算,属于简单题. 7.无论 a 取何实数,直线 2 1 0ax y a    恒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A 【解析】将直线化为点斜式,求出直线恒过定点即可得解; 【详解】 解:将直线方程化为点斜式为 1 ( 2)y a x   ,可知直线恒过定点 (2,1) ,因为点 (2,1) 在第一象限,所以直线恒过第一象限. 故选:A 第 5 页 共 19 页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过定点问题,属于基础题. 8.已知直线 : 2 3 12 0l x y   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 A , B 两点,直线 m 过点 AB 的 中点,若直线 l , m 及 x 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6,则直线 m 的方程为( ) A. 2 3 0x y  B. 2 9 0x y  C. 2 9 0x y  或 2 9 24 0x y   D. 2 3 0x y  或 2 9 24 0x y   【答案】D 【解析】求得 ,A B 的中点坐标为 (3,2) ,设直线 m 的方程为 3 2y kx k   ,且与 x 轴 交于点 ( ,0)CC x ,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得 0Cx  或 12Cx  ,进而求 得直线 m 的方程. 【详解】 由直线 2 3 12 0x y   ,可得与 x 轴, y 轴分别交于 (6,0), (0,4)A B , 则 ,A B 的中点为 6 0 0 4( , )2 2   ,即中点坐标为 (3,2) , 设直线 m 的方程为 2 ( 3)y k x   ,即 3 2y kx k   ,且与 x 轴交于点 ( ,0)CC x , 因为直线 l , m 及 x 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6, 可得 1 1 6 2 62 2PAC B CS AC y x     ,即 6 6Cx  ,解得 0Cx  或 12Cx  , 当 0Cx  时,即点 (0,0)C ,此时直线 m 的方程为 2 3y x ,即 2 3 0x y  ; 当 12Cx  时,即点 (12,0)C ,此时 2 0 2 3 12 9k    ,直线 m 的方程为 2 9 24 0x y   , 综上可得直线 m 的方程为 2 3 0x y  或 2 9 24 0x y 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方程的求解,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练直线的 点斜式方程,以及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推理与 运算能力. 二、多选题 9.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其对角线为 OB 、AC ,M 、N 分别是对边OA、BC 的 中点,点G 在线段 MN 上,且 2MG GN  ,现用基组 , ,OA OB OC    表示向量OG  , 第 6 页 共 19 页 有OG xOA yOB zOC      ,则( ) A. 1 6x  B. 1 3y  C. 1 3z  D. 1x y z   【答案】ABC 【解析】求出 MN  关于OA  、OB  、OC  的表达式,可求得 OG  关于OA  、OB  、OC  的 表达式,可得出 x 、 y 、 z 的值,进而可判断出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 如下图所示, NQ 为 BC 的中点,则  1 1 1 1 2 2 2 2ON OB BN OB BC OB OC OB OB OC                  , M 为OA的中点,则 1 2OM OA  , 1 1 1 2 2 2MN ON OM OB OC OA           , 2MG GN   ,则 2 3MG MN  , 2 1 2 1 1 1 1 1 1 3 2 3 2 2 2 6 3 3OG OM MG OM MN OA OB OC OA OA OB O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x  , 1 3y z  ,则 5 6x y z   . 故选:ABC.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空间基底表示向量,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0.下列关于直线的方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过定点  0 0 0,P x y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 0 0y y k x x   表示 B.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点  1 1 1,P x y ,  2 2 2,P x y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     1 2 1 1 2 1y y x x x x y y     表示 第 7 页 共 19 页 C.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1x y a b   表示 D.经过定点  0,A b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y kx b  表示 【答案】ACD 【解析】根据各种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逐个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解:对于 A,经过定点  0 0 0,P x y ,且斜率存在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 0 0y y k x x   表 示,所以 A 错误; 对于 B,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点  1 1 1,P x y ,  2 2 2,P x y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     1 2 1 1 2 1y y x x x x y y     表示,所以 B 正确; 对于 C,不经过原点,且与坐标轴不垂直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1x y a b   表示,所以 C 错误; 对于 D,经过定点  0,A b ,且斜率存在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y kx b  表示,所以 D 错 误, 故选:ACD 【点睛】 此题考查各个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属于基础题 11.已知直线 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3 1,6 2u        ,且l 经过点 1, 2 ,则下列结论中正 确的是( ) A.l 的倾斜角等于150 B.l 在 x 轴上的截距等于 2 3 3 C.l 与直线 3 3 2 0x y   垂直 D.l 上存在与原点距离等于 1 的点 【答案】CD 【解析】由直线的方向向量可求得直线的斜率,从而可求出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方程, 进而可判断 A,B,C,对于计算出原点到直的距离即可判断 【详解】 解:因为直线 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3 1,6 2u        , 第 8 页 共 19 页 所以直线 l 的斜率为 1 2 3 3 6 k     , 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 [0 ,180 )    ),则 tan 3   ,所以 120   ,所以 A 错误; 因为 l 经过点 1, 2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 2 3( 1)y x    ,令 0y  ,则 2 3 13x    , 所以 l 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2 3 13   ,所以 B 错误; 因为直线 3 3 2 0x y   的斜率为 3 3 ,直线 l 的斜率为 3 , 所以 33 13     ,所以l 与直线 3 3 2 0x y   垂直,所以 C 正确; 因为原点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2 2 2 3 2 3 121 ( 3) d      , 所以 l 上存在与原点距离等于 1 的点,所以 D 正确, 故选:CD 【点睛】 此题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考查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考查点 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2.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AB BC , 2AB  , 4BC  , 1 5BB  , D 是 1 1AC 的中点,点 E 在棱 1AA 上且靠近 1A ,当 1CE B E 时,则( ) A. 2 2BE  B. 6DE  C. 3 5ACES △ D.二面角 1 1A B E D  的余弦值为 21 21 【答案】BD 第 9 页 共 19 页 【解析】以 B 为原点, 1, ,BA BC BB 分别为 , ,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AE t , 5 52 t  ,根据 1 0CE B E   求出 4t  ,可得 (2,0,4)E ,根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求出 6DE  , 2 5BE  , 4 5ACES △ ,利用法向量求出二面角 1 1A B E D  的余 弦值为 21 21 . 【详解】 依题意可知 BA BC , 1BB BA , 1BB BC ,以 B 为原点, 1, ,BA BC BB 分别为 , ,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AE t , 5 52 t  ,则 (0,0,0)B , 1(0,0,5)B , (0,4,0)C , (2,0,0)A , (2,0, )E t , 1(2,0,5)A , 1(0,4,5)C , (1,2,5)D , 所以 (2, 4, )CE t  , 1 (2,0, 5)B E t  , 因为 1CE B E ,所以 1 2 2 4 0 ( 5) 0CE B E t t         ,即 2 5 4 0t t   , 解得 4t  或 1t  (舍), 所以 (2,0,4)E , 2 2 2(1 2) (2 0) (5 4) 6DE        ,故选项 B 正确, 2 2 2(2 0) (0 0) (4 0) 2 5BE        ,故选项 A 不正确, 因为 2 2 2 2AC AB BC 2 4 2 5     , 所以 1 1 2 5 4 4 52 2ACES AC AE     △ ,故C 不正确, 取平面 1 1A B E 的一个法向量为 1 1 (0,4,0)B C  , 设平面 1DB E 的法向量为 ( , , )n x y z , 1 (1,2,0)B D  , (1, 2, 1)DE    , 第 10 页 共 19 页 由 1 0 0 B D n DE n           ,即 2 0 2 0 x y x y z       , 取 1y  ,则 2x   , 4z   ,所以  2,1, 4n    , 显然二面角 1 1A B E D 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 1 1A B E D  的余弦值为 1 1 1 1 | | | || | B C n B C n    4 21 214 4 1 16      ,故选项 D 正 确. 故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考查了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考查了二面角的 向量求法,属于中档题. 三、填空题 13.已知直线 0x my m   与 2 1 0x my   垂直,则 m  ____________. 【答案】 2 【解析】由题意得  1 2 0m m     ,解出即可. 【详解】 解:∵直线 0x my m   与 2 1 0x my   垂直, ∴  1 2 0m m     ,即 2 2m  , 解得 2m   , 故答案为: 2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两条直线垂直求参数值,属于基础题. 14.已知点  3,1P 到直线 : 3 0l x ay   的距离为 1 2 ,则 a ____________. 【答案】 3 3  【解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式可解得结果. 【详解】 第 11 页 共 19 页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2 | 3 3| 1 21 a a     ,解得 3 3a   . 故答案为: 3 3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属于基础题. 15.设动点 P 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对角线 BD1 上,记 1 1 D P D B =λ.当 ∠APC 为钝角时,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 3 ,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空间向量求直线间的夹角,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意在考 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算求解能力. 以 DA  、 DC  、 1DD  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则有 A(1,0,0),B(1,1,0),C(0,1,0),D1(0,0,1),则 1D B  =(1,1,-1),得 1D P  =λ 1D B  =(λ,λ, -λ),所以 PA  = 1PD  + 1D A  =(-λ,-λ,λ)+(1,0,-1)=(1-λ,-λ,λ-1),PC  = 1PD  + 1DC  =(-λ,-λ,λ)+(0,1,-1)=(-λ,1-λ,λ-1),显然∠APC 不是平角, 所以∠APC 为钝角等价于 PA  · PC 

资料: 26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