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ID:774825

大小:2.7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1-10-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 共 23 页 2020-2021 学年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 月考数学(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组合体,其结构特征是( ) A.左边是三棱台,右边是圆柱 B.左边是三棱柱,右边是圆柱 C.左边是三棱台,右边是长方体 D.左边是三棱柱,右边是长方体 【答案】D 【解析】由已知图形,结合棱柱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根据三棱柱和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可知此组合体左边是三棱柱,右边是长方体.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几何体的识别,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2.给出下列四个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线段 AB 在平面 内,则直线 AB 不在平面 内;B.三条平行直线共面; C.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一定有无数个公共点; D.空间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答案】C 【解析】用立体几何中的公理及公理的推论对每个选项进行判别,可得到答案. 【详解】 对 A:根据立体几何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 平面内.显然,A 中的直线 AB 在平面 内,故 A 不正确; 对 B:三条平行直线,可以共面,也可以是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其它两条直线确定的平 面,故 B 不正确; 对 C:根据立体几何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 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显然,如果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一定有无数个公共点,故 第 2 页 共 23 页 C 正确; 对 D:根据立体几何公理 2: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显然,任 意三点,不一定确定一个平面.故 D 不正确; 综上所述,只有 C 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点、线、面位置关系中的三个公理,属于基础题.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27 2 B. 9 2 C. 21 2 D. 29 2 【答案】B 【解析】根据三视图特征,在棱长为 3 的正方体中截取出符合题意的立体图形,该几何 体为三棱锥 A BCD ,求出三棱锥的体积即可. 【详解】 根据三视图特征,在棱长为 3 的正方体中截取出符合题意的立体图形,该几何体为三棱 锥 A BCD , 所以 1 1 1 93 3 33 3 2 2A BCD BCDV S AC         . 故选:B. 第 3 页 共 23 页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三视图求立体图形的体积,解题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画出立体图形, 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4.设 、  、 是三个不同平面,l 是一条直线,下列各组条件中可以推出 //  的 有( ) ①l  ,l  ② / /l  ,l // ③ / /  , / /  ④  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面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及性质,以及空间中平面间的位置 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因为 l  ,l  ,所以 //  ;故①正确; ②因为 / /l  ,l // ,所以 与  可能平行或相交;故②错; 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因为 / /  , / /  ,所以 //  ;故③正确; ④因为    , ,则 与  可能平行或相交;故④错;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判断面面平行,熟记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以及线面垂直的性质即 可,属于常考题型. 5.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 l 与平面 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垂直 C.在平面 内 D.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作出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以平面 ABCD 为平面 ,对直线 l 分别为 AB 、 1AA 、 1 1A B 、 1AB 进行分类讨论,可得出结论. 第 4 页 共 23 页 【详解】 如下图所示: 在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以平面 ABCD 为平面 . ①以直线 AB 为直线l ,则 l AD ,l BC ,此时l  ; ②以直线 1 1A B 为直线l , //l AB ,AB AD ,则l AD ,同理可得l BC ,此时 //l  ; ③以直线 1AA 为直线 l ,则 l AD ,l BC ,此时l  ; ④以直线 1AB 为直线l , AD  平面 1 1AA B B ,l  平面 1 1AA B B ,则 l AD ,同理 可得l BC ,此时直线l 与平面 斜交. 因此,直线 l 与平面 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属于基础题. 6.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 45°,腰和上底均为 1 的等 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A. 2 2 B.1 2 2 + C. 2 2 2  D.1 2 【答案】A 【解析】根据斜二测直观图的特点可知原图形为一直角梯形,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即可求 解. 【详解】 如图,恢复后的原图形为一直角梯形, 第 5 页 共 23 页 所以 1 (1 2 1) 2 2 22S      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斜二测直观图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7.在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E F 分别是 1 1,AD C D 的中点,O 为正方形 ABCD 的中心,则( ) A.直线 1,EF OD 是异面直线,且 1EF OD B.直线 1 1,OD B B 是异面直线且 1 1OD B B C.直线 1,EF OD 是相交直线,且 1EF OD D.直线 1 1,OD B B 是相交直线且 1 1OD B B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像,再判断 EF 和 1OD 的位置关系和长度, 1OD 和 1B B 的位 置关系和长度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画出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易知, 1OD 和 1B B 在矩形 1 1BB D D 上, 1OD 和 1B B 是相交直线,且 1 1OD B B ,故选项 B、D 错误; 第 6 页 共 23 页 O 为正方形 ABCD 的中心, E 为 AD 的中点, 所以 //OE CD ,且 1 2OE CD , 又点 F 为 1 1C D 的中点,所以 1 //D F CD ,且 1 1 2D F CD , 所以 1//OE D F ,且 1OE D F ,四边形 1OED F 是平行四边形, 则 EF 和 1OD 是 1OED F 的两条对角线, 所以 EF 和 1OD 是相交直线,且 1EF OD ; 故选项 A 错误,C 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8.一个透明封闭的正四面体容器中,恰好盛有该容器一半容积的水,任意转动这个正 四面体,则水面在容器中的形状可能是:①正三角形②直角三形③正方形⑤梯形,其中 正确的个数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答案】C 【解析】根据已知,任意转动这个正四面体,则水面在容器中的形状即为作一截面将正 四面体截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根据截面性质作图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根据已知,任意转动这个正四面体,则水面在容器中的形状即为作一截面将正四面 体截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根据对称性和截面性质作图如下: 观察可知截面不可能出现直角三角形. 故选:C 第 7 页 共 23 页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棱锥的结构特征,本题是一道以截面的概念、性质和截面图形的作 法等基础知识为依托,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道综合能力题.解答本题须具备较强的空间想 图、识图、作图能力. 9.已知圆锥的顶点为 P ,母线长为 2,底面半径为 3 , A , B 为底面圆周上两个动 点,则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 ) A.圆锥的高为 1 B.三角形 PAB 为等边三角形 C.三角形 PAB 面积的最大值为 2 D.直线 P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的大小为 6  【答案】B 【解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的应用求出圆锥的高,进一步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和直线与平 面的夹角. 【详解】 解:圆锥的顶点为 P ,母线长为 2,底面半径为 3 , 如图所示: 所以圆锥的高为  222 3 1h    .故选项 A 一定正确; 由于 A 和 B 为底面圆周上两个动点,由于满足 PA=PB,所以△PAB 为等腰三角形,故 选项 B 不一定正确. 第 8 页 共 23 页 由于 1 2 2 sin2PABS APB     , 当sin 1APB  时,即 2 2AB  (因为直径长为 2 3 , 2 2AB  必能取到)时, 三角形 PAB 面积的最大值为 2.故选项 C 一定正确; 直线 P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直线 PA 和 AO 所成的角,即∠PAO, 在△APO 中, 1sin 2 POPAO AP    , 所以 6PAO   ,故选项 D 一定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圆锥的性质的应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主要考查学生的 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10.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此几 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 6 2 2 3  B.  6 2 2 5  C.10 D.12 【答案】B 【解析】作出多面体的直观图,将各面的面积相加可得出该多面积的表面积. 【详解】 由三视图得知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下图所示: 由直观图可知,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其面积为 22 4 ; 第 9 页 共 23 页 侧面 PCD是等腰三角形,且底边长 2CD  ,底边上的高为 2 ,其面积为 1 2 2 22    , 且 2 21 2 5PC PD    ; 侧面 PAD 是直角三角形,且 PDA 为直角, 5PD  , 2AD  ,其面积为 1 2 5 52    , PBC PAD   , PBC 的面积为 5 ; 侧面积 PAB 为等腰三角形,底边长 2AB  , 2 2 3PA PB PD AD    ,底边上 的高为 2 2 2 22 ADh PA       ,其面积为 1 2 2 2 2 22    . 因此,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4 2 5 5 2 2 6 2 2 5      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再利用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 时,要将几何体的直观图还原,并判断出各个面的形状,结合图中数据进行计算,考查 空间想象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1.如图,矩形 ABCD 中,AB=2AD,E 为边 AB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 DE 翻折 成△A1DE.若 M 为线段 A1C 的中点,则在△ADE 翻折过程中,下面四个命题中不正确 的是( ) A.线段 BM 的长度是定值 B.点 M 在某个球面上运动 C.存在某个位置,使 DE⊥A1C D.存在某个位置,使 MB 平面 A1DE 【答案】C 【解析】取 CD 中点 N,连接 MN,BN,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以证明 MB 平面 A1DE 恒成立,从而判定 D 正确;利用三角形 MNB 中的边角定值分析可得 BM 是定值,从而判定 A、B 正确;根据排除法,或者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 证明OC 与 DE 不垂直.从而判定 C 不正确. 第 10 页 共 23 页 【详解】 解:取 CD 中点 N,连接 MN,BN, 则 MN  DA1,BN  DE, 所以平面 MBN  平面 A1DE,所以 MB  平面 A1DE,故 D 正确; 由∠A1DE=∠MNB,MN= 1 2 A1D=定值,NB=DE=定值, 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2 2 · ·MB MN NB MN NB cos MNB    , 所以 MB 是定值,故 A 正确; 因为 B 是定点,所以 M 是在以 B 为圆心,MB 为半径的球上,故 B 正确; 连接 AN,EN,设 AN,DE 交点为 F,连接 1A F ,易知 ADNE 为正方形, ,BD AN  又在折叠过程中 1A F DE 始终不变, 直线 DE⊥平面 1A AN ,平面 1A AN  平面 ABCD,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 A1 在平面 ABCD 中的射影 O 在线段 AN 上, A1C 在平面 ABCD 中的射影为 OC, 由于 CFD 是直角,所以OC 与 DE 不垂直, DE⊥A1C 不可能,可得 C 不正确. 故选:C. 第 11 页 共 23 页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面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定与应用,属中高档题,难度较大. 12.如图,已知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的底面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 2 . E , F 分别是侧面 1 1ACC A 和侧面 1 1ABB A 上的动点,满足二面角 1A EF A  为直二面角. 若点 P 在线段 EF 上,且 AP EF ,则点 P 的轨迹的面积是 ( ) A. 3  B. 2 3  C. 4 3  D. 8 3  【答案】B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得 P 的轨迹为以 1AA 为直径的球在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内部的 曲面,再根据球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 二面角 1A EF A  为直二面角 ∴ 平面 AEF  平面 1EFA , 又∵ 点 P 在线段 EF 上,且 AP EF , AP  平面 AEF ,平面 AEF  平面 1EFA EF ∴ AP  平面 1EFA ,连接 1A P , ∴ AP  1A P ,∴ P 在以 1AA 为直径的球上,且 P 在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内部, ∴ P 的轨迹为以 1AA 为直径的球在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内部的曲面, 又∵ 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为正三棱柱, 第 12 页 共 23 页 ∴ P 的轨迹为以 1AA 为直径的球面,占球面的 1 6 , ∴ 点 P 的轨迹的面积是 1 246 3S 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立体几何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中档题. 二、填空题 13.已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 2 ,高为 3 ,则此四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的弧 度数为______. 【答案】 3  【解析】由已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 2 ,可以求出底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再利 用高为 3 ,从而可以求出它的侧棱与底面所成角. 【详解】 如图正四棱锥 P ABCD 中, 2AB  , 3PO  , PO 底面 ABCD , 所以 2AC  , 1AO  , PAO 即为侧棱 PA 与底面 ABCD 所成角, 在 APO△ 中, 3tan 1 POPAO AO    , 所以 3PAO   . 故答案为: 3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线面角,以及正四棱锥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14.如图所示,在圆锥 SO 中, AB CD, 为底面圆的两条直径, AB CD O ,且 AB CD , 2SO OB  , P 为 S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SA与 P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第 13 页 共 23 页 __________. 【答案】 2 【解析】由于 SA与 PD 是异面直线,所以需要平移为相交直线才能找到异面直线 SA与 PD 所成角,由此连接 OP 再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得到异面直线 SA与 PD 所成角为 OPD ,并求出其正切值. 【详解】 连接 PO ,则 PO SA , OPD 即为异面直线 SA与 PD 所成的角, 又 SO CD , AB CD , SO AB O , CD\ ^平面 SAB , CD OP  , 即 DO OP , OPD 为直角三角形, 2tan 2 2 ODOPD OP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关键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使异面直线平移为 相交直线. 15.四面体 ABCD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 O 的表面上,AB=2,BC=CD=1,∠BCD=60°,AB⊥ 平面 BCD,则球 O 的表面积为_______. 【答案】16 3  【解析】画出几何体的图像,通过底面外心的且垂直于底面的垂线以及 AB 的垂直平分 线,确定球心的位置,计算出球的半径,由此求得球的表面积. 【详解】 画出几何体的图像如下图所示,由于 , 60BC CD BCD    ,所以三角形 BCD 为等 边三角形,设其外心为 1O ,则球心是过 1O 且垂直于底面 BCD的直线与线段 AB 的垂直 第 14 页 共 23 页 平分线的交点处,如图所示.其中 1 1 3 1, 13 2O B OO AB   ,故外接球的半径 2 22 23 413 3R OB        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2 16π4π 3R  .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三棱锥的外接球表面积,考查了外接球如何确定球心的知识,考查了等 边三角形的几何性质.要找到一个几何体外接球的球心,先在一个面上找到这个面的外 心,球心就在这个外心的正上方,再结合另一个面的外心或者中垂线,由此确定外接球 球心所在的位置.属于中档题. 16.如图是一座山的示意图,山呈圆锥形,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10 公里,母线长为 40 公里,B 是母线 SA上一点,且 10AB  公里.为了发展旅游业,要建设一条最短的从 A 绕山一周到 B 的观光铁路.这条铁路从 A 出发后首先上坡,随后下坡,则下坡段铁路的 长度为______________公里. 【答案】18 第 15 页 共 23 页 【解析】先展开圆锥的侧面,确定观光铁路路线,再根据实际意义确定下坡段的铁路路 线,最后解三角形得结果. 【详解】 如图,展开圆锥的侧面,过点 S 作 A B 的垂线,垂足为 H , 记点 P 为 A B 上任意一点,联结 PS , ¼ 40 2 10 2A A A SA SA A SA A SA            Q ,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观光铁路为图中的 A B , 2 2 2 240 30 50A B SA SB      , 上坡即 P 到山顶 S 的距离 PS 越来越小,下坡即 P 到山顶 S 的距离 PS 越来越大, ∴下坡段的铁路,即图中的 HB , 由 Rt RtSA B H SB△ ∽ △ ,得 2 230 1850 SBHB A B    . 故答案为:18 【点睛】 本题考查圆锥侧面展开图、解三角形,考查等价转化思想方法以及基本分析求解能力, 属基础题. 三、解答题 17.(1)用与球心距离为 1 的平面去截球,所得的截面面积为 4π,求球的表面积 (2)正三棱台的高为 3,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 2 和 4,求这个棱台的侧棱长和斜高 【答案】(1)S 20球 (2)侧棱长 93 3 ;斜高 2 213 【解析】(1)截面圆的半径 r=2,球半径 R= 2 21 2 5  ,得到球表面积. (2)如图所示:计算 4 33OA  , 1 1 2 33O A  , 2 3 3 OE  , 1 1 3 3 O E  ,根据勾 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第 16 页 共 23 页 (1)截面圆的半径 r=2,球半径 R= 2 21 2 5  , 2S 4 R 20  球 (2)正三棱台 1 1 1-ABC A B C 中,高 1 3OO  ,底面边长为 1 1 2A B  , 4AB  , 故 3 4 33 3OA AB  , 1 1 1 1 3 2 33 3O A A B  , 侧棱长 1AA = 2 24 2 933 3 33 3 3   ( ) , 又 2 3 3 OE  , 1 1 3 3 O E  ,斜高 1EE = 2 22 3 23 3 213 3 3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球的表面积,三棱台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8.如图,在直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BC AC , 1AC CC ,D ,E 分别是棱 AB , AC 上的点,且 / /BC 平面 1A DE . (1)证明: DE // 1 1B C ; (2)求证: 1 1AC A B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1)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 / /BC DE ,从而得到 1 1 / /B C DE . (2)连接 1AC ,可证 1AC  平面 1A BC ,从而得到 1 1AC A B . 【详解】 (1)因为 / /BC 平面 1A DE , BC 平面 ABC ,平面 ABC  平面 1A DE DE , 第 17 页 共 23 页 所以 / /BC DE . 又在直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有 1 1//BC B C ,所以 1 1 / /B C DE . (2)连接 1AC ,因为棱柱 1 1 1ABC A B C 为直棱柱,所以 1CC  平面 ABC , 又 BC 平面 ABC ,所以 1BC CC . 又因为 BC AC , AC  平面 1 1ACC A , 1CC  平面 1 1ACC A , 1AC CC C , 所以 BC ⊥平面 1 1ACC A .又 1AC  平面 1 1ACC A ,所以 1BC AC . 在直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有四边形 1 1AAC C 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 1AC CC ,所以四边形 1 1AAC C 为菱形,所以 1 1AC AC . 又 1BC AC C , BC 平面 1A BC , 1AC  平面 1A BC , 所以 1AC  平面 1A BC ,又 1A B  平面 1A BC ,所以 1 1AC A B . 【点睛】 线线平行的证明,有如下途径:(1)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如三角形的中位线、梯形的 中位线等;(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3)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4)线面垂直的性质 定理(同垂直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而线线垂直的证明,有如下途径:(1)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如勾股定理等;(2)异面 直线所成的角为 2  ;(3)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19.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PA ⊥平面 ABCD ,E 为 PA 的中点,F 为 BC 的 中点,底面 ABCD 是菱形,对角线 AC , BD 交于点O . 求证:(1)平面 / /EFO 平面 PCD; (2)平面 PAC ⊥平面 PBD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详解】 (1)因为 E 为 PA 的中点,O 为 AC 的中点,所以 //EO PC 第 18 页 共 23 页 又 EO  平面 PCD, PC  平面 PCD,所以 / /EO 平面 PCD 同理可证, / /FO 平面 PCD ,又 EO FO OI 所以,平面 / /EFO 平面 PCD. (2)因为 PA ⊥平面 ABCD , BD  平面 ABCD ,所以 PA BD 因为底面 ABCD 是菱形,所以 AC BD ,又 PA AC A 所以 BD ⊥平面 PAC 又 BD  平面 PBD ,所以平面 PAC ⊥平面 PBD . 20.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1AB  ,点 E、F 分别是棱 BC、 DC 的中点. (1)求证:BD∥平面 1EFC ; (2)若 1 3AA AB ,求直线 1 1AC 与平面 1EFC 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见解析;(2) 2 6 5 【解析】(1)由点 E、F 分别是棱 BC、DC 的中点,则 EF∥BD,可得证. (2) 以 D 为原点, 1, ,DA DC DD 所在直线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 向量法求出平面 1EFC 的一个法向量,然后即可求线面角. 【详解】 证明:(1)∵点 E、F 分别是棱 BC、DC 的中点,∴EF∥BD. 又 EF  平面 1,EFC BD  平面 1EFC , BD ∥平面 1EFC . (2)以 D 为原点, 1, ,DA DC DD 所在直线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1 1 1 1(1,0, 3), (0, ,0), ( ,1,0), (0,1, 3)2 2A F E C 1 1 1 1( , ,0), ( ,0, 3)2 2 2FE EC    设平面 1EFC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n x y z 第 19 页 共 23 页 由 10, 0n FE n EC      可得 1 1 02 2 1 2 33 02 x y y x x zx z           令 1z  (2 3, 2 3,1)n   1 1 ( 1,1,0)AC     1 1 1 1 1 2cos , 6 5 AC n A F n AC n           ∴直线 1A F 与平面 1EF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6 5 .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平面的证明和线面角的求解,属于中档题. 21.已知四棱锥 P ABCD ,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菱形, 0=60ABC ,E 为 AB 的中点, PA  平面 ABCD , PC 与平面 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4 . (1)在棱 PD 上求一点 F ,使 //AF 平面 PEC ; (2)求二面角 D PE A  的余弦值. 【答案】(1) F 为 PD 中点;(2) 4 3131 . 【解析】(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 0,1,P m ,求出平面 PAD 的法向量, 由 PC 与平面 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4 ,求出 m 得值,设 PF PD  ,利用 =AF AP PF   可得 AF  的坐标,求出平面 PEC 的法向量 m  ,利用 0m AF   ,即可 求出  得值,可得 F 为 PD 中点; 第 20 页 共 23 页 (2)分别求出平面 PEA 的法向量与平面 PED 的法向量,再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 即可. 【详解】 (1)以 BD 为 x 轴,CA 为 y 轴, AC 与 BD 的交点为O ,过O 作平面 ABCD 的垂线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其中:  0,1,0A ,  3,0,0B  ,  0, 1,0C  ,  3,0,0D ,  0,1,P m , 3 1, ,02 2E      ,  0, 2,PC m   .设平面 PAD 的法向量  , ,n x y z ,  0,0,AP m ,  3, 1,0AD   .所以 0 3 0 mz x y    ,所以  3,3,0n  所以 2 6 6cos , 44 12 PC n m       ,因此 2m  ,故  0,1,2P 设 PF PD  ,  = 0,0,2AP ,  3, 1, 2PD    ,则  = = 3 , ,2 2AF AP PF        . 设平面 PEC 的法向量为  , ,m x y z , 3 1= , ,22 2EP        ,  0, 2, 2PC    所以 3 1 2 02 2 2 2 0 x y z y z        ,故  3, 1,1m    . 0m AF   ,所以 3 2 2 =0      ,因此 1= 2  ,所以 F 为 PD 中点. (2)平面 PEA 的法向量  1= 3, 3,0n  ,平面 PED 的法向量  2 = 3,9, 3n  , 1 2 3 27 4cos , 313112 93 n n       由二面角 D PE A  为锐二面角, 因此,二面角 D PE A  的余弦值为 4 3131 . 第 21 页 共 23 页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空间向量补全线面平行的条件,以及求二面角,涉及线面角,线面 垂直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22.如图,为正六棱柱 1 1 1 1 1 1ABCDEF A B C D E F ,底面边长 AB a= ,高 1AA h . (1)若 a h ,求异面直线 1BD 和 1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2)计算四面体 1 1BCD F 的体积(用 a 、 h 来表示); (3)若正六棱柱底面边长 a 和高 h 满足:2 3h a k  ( k 为定值),则当底面边长 a 和高 h 分别取得何值时,正六棱柱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最小? 【答案】(1) 5 10 ;(2) 23 12 a h ;(3) 4 kh  , 3 6a k . 【解析】(1)建立分别以 FB 、 FE 、 1FF 为 x 、 y 、 z 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 间向量法可求得异面直线 1BD 和 1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2)利用空间向量法计算出点 1D 到平面 1BFC 的距离 d ,并计算出 1BFC△ 的面积, 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可求得四面体 1 1BCD F 的体积; 第 22 页 共 23 页 (3)计算出正六棱柱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表达式,结合条件 2 3h a k  可得出 21 4 16 V k khS k        ,利用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可求得 V S 的最大值及其对应的 h 与 k 的比值,即可得解. 【详解】 (1)如图,建立分别以 FB 、 FE 、 1FF 为 x 、 y 、 z 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点  3 ,0,0B a 、  3 , ,0C a a 、 1 3 3, ,2 2 a aD a       、  1 0,0,F a , 1 3 3, ,2 2 a aBD a        ,  1 3 , ,CF a a a   , 2 2 2 2 1 1 3 3 2 2 a aBD CF a a      , 2 2 2 1 3 3 22 2 a aBD a a                 , 1 5CF a , 所以, 2 1 1 1 1 1 1 5cos , 102 5 BD CF aBD CF a aBD CF           , 所以,异面直线 1BD 和 1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5 10 ; (2)易知点  3 ,0,0B a 、  3 , ,0C a a 、 1 3 3, ,2 2 a aD h       、  1 0,0,F h ,  0, ,0C aB  ,  1 3 ,0,BF a h  , 1 3 , ,2 2 a aCD h        , 第 23 页 共 23 页 设平面 1BFC 法向量为  , ,n x y z ,由 1 0 0 n BC n BF        ,得 0 3 0 ay ax hz    , 令 x h ,则 3z a , 0y  ,  ,0, 3n h a  , 所以 1D 到平面 1BFC 的距离 1 2 2 2 2 3 0 3 32 2 3 2 3 a ah h an CD ahd n h a h a               , 又 2 2 1 4FC a h= + , BC a , 2 2 1 3BF a h= + , 2 2 2 1 1BC BF FC   ,则 1 2 2 1 1 1 32 2BF CS BC BF a a h   △ , 1 1 1 2 2 2 2 2 1 1 1 3 333 3 2 122 3D BF C BF C ahV S d a a h a h h a         △ ; (3)由题知,正六棱柱的表面积 2 216 2 6 sin 60 6 3 32S ha a ha a= + 创 � + , 正六棱柱的体积 2 21 3 36 sin 602 2V a h a h= 创 � , 2 2 2 2 3 3 3 32 6 3 3 4 2 3 4 2 3 a hV a h ah S ha a ha a h a \ = = = + + + , 又 2 3h a k  , 22 22 1 2 2 4 16 V hk h h h k khS k k k             , 所以当 4 kh  时, V S 有最大值,也即 S V 取得最小值,此时 4 kh  , 3 6a k .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法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三棱锥的体积,同时也考查了柱体体 积与表面积比值的最值的求解,考查了二次函数基本性质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 中等题.

资料: 26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