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案

ID:770352

大小:68.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8-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三单元第 10 课充满魅力 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 10 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 理解“书画同源”。 教学 准备 多媒体等常用教学设备 教学 过程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书画: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以它们独特的风采,跻身于 世界艺林,充满魅力。 本课引言以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例,简介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 ─“传神”,“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的特点。建议教师结合 引言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本课的主要学习问题:汉字的起源于何时?演 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发展脉络是怎样 的? 第一目:“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材主要叙述了汉字的起源和演 变的基本脉络和趋势。 (1) 汉字的起源。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 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 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 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 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 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 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 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 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 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 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 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 竖、撇、点、捺、挑、钧、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 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 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楷书出现使汉字的 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 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 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第二目“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教材概述了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 阶段以及楷书、草书和行书的特点发展概况和代表作。 (1) 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中 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 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 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 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 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 书会画”等等。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 有悠久的历史。教材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 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 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 式。 (2) 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 模化的字体。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 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④唐 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如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 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3)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 实用性不强,但却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起源于汉初,成熟于 东晋。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4)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 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 演变,书体完全成熟。最突出的代表作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第三目“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 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本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绘 画艺术发展的七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征、代表人物和作品。 (1) 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 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除 彩陶画外,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 族、战争、宗教等内容,称为岩画。此外,还有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人 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以线条勾画物象, 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 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 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 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 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 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 彩绘帛画,构图诡奇,充分反映出当时人对生、死两极,阴、阳两界, 天、地、人三才,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看法。在每个物象的描绘上 具有一定的写实倾向,虽然造型的基本手段是线条,但大量的色彩敷染, 使整个画面瑰丽夺目。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饮图》,是工笔 重彩的杰作。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 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 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 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 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 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 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 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此一时期的 代表作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 书图》。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 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 多画家和优秀作品。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 的风格,为唐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 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其影响深远。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 上唐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 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 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 开创了新纪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初唐杰出画家阎立本善于描绘重大事件,传世作品有《步辇图》。盛唐 时期的吴道子在人物(含宗教画)画和山水画领域里都有重大贡献。他 的人物画,尤其是宗教人物,被誉为“六法俱全”,人物衣带如风吹波 动,人称“吴带当风”,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成熟,其代表作是《送子 天王图》《孔子像》等,后人称他为“画圣”。此外,隋唐时期,敦煌 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 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 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 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 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 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最高的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 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 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 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教材介绍了这一时期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品有元代王 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 刻的影响。元代卷轴画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 创新立意。突出表现就是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 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 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 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 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别强调 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 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神似,逸为上。 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 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 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 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 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 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一目的教学。教师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汉 字的起源,理清其演变的基本脉络,归纳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建议 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汉字的演变了解程度。在课堂上重点讲清:我 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 为“文字图画”。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称“甲 骨文”。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连笔 书写的草书和行书。虽然字形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结构仍 是相通的。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教材首先简介了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再分别介绍了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发展脉络以及各时期的代表人 物、代表作。建议让学生阅读教材,按时间顺序梳理书法艺术在各个时 期的发展特点。如: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 期,众多的书法家创造出风格多样、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隋唐时期是 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宋元明清时期,书法艺术继续发展,书法成为文 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看教材的碑帖,对比欧阳询、怀素、颜真卿、 赵孟的书法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谈是否练习过书法?最喜欢哪一 体? 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建议教师结合教材插图并补充一些图 片资料,帮助学生理清中国画发展的基本脉络,体会各时期的绘画特点。 如: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夏商周三 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 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魏晋南北朝时期,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 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 也随之出现。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 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 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 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元明 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 画。 2.教学案例 案例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古人常说 “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 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实际上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 事的方法。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 种特定的含义。不过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 逐渐形成的。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 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 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为什么说: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因为从文字结构和造字 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 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 承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 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二:看图片展子虔的《游春图》和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 部),体会隋唐画家的绘画特点(也可以出示其他古代名画)。 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为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作品。画 中以青绿设色,金线勾勒,富有装饰味,反映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盛唐的吴道子独创性地运用状如兰叶、富有变化的笔法来表现人物, 所画的衣褶有轻盈飘举的动感,人称“吴带当风”。这种新画法已能表 现各类物象的质感,不需要填色,纯用水墨线条就可以绘成形神完备的 作品。他的画笔墨圆润、富有粗细、线条浓淡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线条 造型的表现力,难怪后人称他为“画圣”。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想一想:从人类文字出现的史实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解题关键:脱胎于图画。 思路引领:观察字形。 答案提示:人类文明的起源有共同的规律,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都脱胎于图画,是“文字图画”。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汉字起源于何时?它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钟鼎 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大约三千六百年的历史。 思路引领: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答案提示: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后期,至商代已形成 完整体系。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 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 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 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 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 草书和行书。 2.谈谈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 解题关键:“书画同源”,它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 充满魅力。 思路引领:在继承前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也注意吸收外来优秀文 化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答案提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魏晋 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 美功能。(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 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 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 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七个阶段。(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 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 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 熟的关键阶段。(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 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4)魏晋南北朝 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 跃于画坛。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 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 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 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此外, 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 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 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 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 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二、学习延伸 1.本题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西洋画和中国画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建议 学生课前找一些有关西洋画的资料,联系本课介绍的中国画的知识,通 过对西洋油画和中国写意画的具体观察,初步了解它们表现方式的不同 特点。 2.文人画的精髓是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文人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技法精 益求精。王冕画梅花,只画“野梅”,不绘“官梅”。山野梅花枝干挺 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 世、经历分不开。“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 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 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 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 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 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 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板书 设计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三京剧的出现 教学 反思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