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ID:769557

大小:26.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8-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景,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 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 锥,并在“练一练”中强化表象,进一步了解其组成和特征,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参与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 现实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并充分了解 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两种完全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 认。本节课则是将学生的视角由平面的立体图形引向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由平面图形经过 旋转形成几何体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这不仅是对面和体关系的学习,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 重要途径,所以教学时将重心前移,把“面动成体”这一环节作为重点,给学生的思维以更广 阔的空间,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由“整体辨认”到“局部特征刻画”的转变。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娶 (出示激光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激光笔射出来的点,发现点的运动形成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 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 (一)探究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1、体会点动成线 课件演示:点动成线 2 2、体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教师引导学生拿一支蜡笔在白纸进行线动的操作,领会线动成面。 预设:线动:平移——长方形;旋转——圆形;斜移——平行四边形;波浪面。 教师引导学生拿长方形纸片进行面动的操作,领会面动成体。 预设:面动:平移——长方体;旋转——圆柱体。 课件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师小结:面平移可以形成体,面旋转了?(课件出示旋转门,让学生感受面的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面的另外一种运动形式,面的旋转。(板书面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点、 线、面、体”之间的联系,自然揭示课题,同时,也对接下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作好铺垫。) (二)探究“面的旋转” 1、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选取平面图形和小棒制作小旗,然后快速转动小旗。 2、组内交流:小旗以哪条边为轴,快速转动后形成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关注并辅导学生们的动手实践情况) 2、学生汇报。 (1)圆柱的形成 a、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短边为轴、对称轴为轴快速旋转,形成一个圆柱体。 b、三个学生一起转动,观察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以不同的边为轴进行旋转,都得到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样子不相同。 c、引导学生发现以长方形一条边为轴进行旋转,其他几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出示转动器转动小旗。 学生汇报。 (预设:两条短边旋转变成圆形,另一长边旋转形成一个弯曲的面。) d、出示几何画板演示圆柱形成过程。 认识曲面。(板书:曲面) (2)圆锥的形成 a、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以另一条直角边、以斜边为轴,快速旋转形成圆锥 3 体。 (出示两个倒扣的圆锥实物) b、引导发现以一条直角边为轴进行旋转,另外的两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学生想象回答 c、几何画板看圆锥形成过程。(课件出示) 3、练一练 (1)学生先想像每个图形旋转后的立体图形。结合立体图形想象由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旋 转得到的。 (2)整体出示立体图形,学生判断。 (课件抽象出圆柱圆锥)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动手转一转、动脑想一想,探究出一个平面图形绕着轴进 行旋转,就能得到一个立体图形。接下来我们要探究这些立体图形当中——圆柱和圆锥的面 的特点。(板书:圆柱圆锥)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操作、实验,体会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过程,体会面与体之间的 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探究圆柱和圆锥面的特点。 1、举生活中的例子。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和圆锥,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圆锥?(生举 例) 2、探究面的特点。 学生互动交流。 3、学生汇报。 圆柱的特征: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电子白板演 示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等)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圆锥的特征: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4、圆柱圆锥面的区别。 圆柱和圆锥的面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区别呢? 学生汇报交流。 师小结:刚才我们结合生活中的物体,探究出圆柱圆锥面的特点。你能想象出圆柱圆锥切 开后的面是什么形状。 4 (四)巩固练习。 通过想一想圆柱、圆锥切开后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动手做一做,让学生进一 步体会面与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它们的 各部分名称。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课堂总结,微视频深化理解。 1、谈收获。 2、微课:面的旋转。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微课:面的旋转。 3、结束语。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深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 图形的兴趣。) 教学反思 面的旋转”主要知识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 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本节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三方面进一步 加深认识: (一)从“静态”到“动态”,即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 成过程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二)从“整体辨认”到“局部刻画特征”,鼓励学生在以前研究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 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同时,对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的认识,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 曲面,这是认识上的再一次上升。 (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画在平面上的“图”。课上体现的是“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关注“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知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 系。首先设计了激光笔的运动,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的活动,然后让学生把蜡笔看成“线” 在白纸上运动,体会“线的运动形成面”,把白纸看做长方形的“面”,体会“面的平移可以 形成体”,引出面的另外一种运动形式,“面的旋转”。出示是“转门”,引导学生感受“面的 5 旋转形成体”。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 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在学生已有 的知识上,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出示圆锥和圆柱的组合体,让学生想一想它是由那些 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时,注意准备了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交 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 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另外,对于教材中通过旋转形成的几何体中出现的球和圆台,让学生 在“面旋转成体”的过程中增加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认识这两种几何体。 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球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掌握特征;圆台不出名称,只要学生能 连线,知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就可以了。最后,通过微课视频进一步深化面的旋 转,了解一维图形,二维图形,三维图形,四维图形。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