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问题研究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问题研究答案

ID:734119

大小:23

页数:3页

时间:2021-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P18 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 【资料 1 什么是生态足迹资料】 1.生态足迹的值越大,资源消耗量就越大,生态足迹和资源消耗量呈正相关的关系。 2. 生态足迹越大,对环境的影响越大,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如果超出了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和程 度,就会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资料 2 全球生态足迹现状】 1.全球生态足迹的变化特点:从 1960 年开始,呈稳定的上升趋势,在 1970 年生态足迹等于 1 个地球数量, 在 1970 年之后生态足迹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处于生态赤字之中。 2. 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对生态足迹的变化影响是不同的。如果按照目前的资源消耗水平,到 2030 年需 要 2 个地球;若碳排放减少 30%,到 2030 年大约需要 1.5 个地球。 P54 问题研究 如何“藏粮于地” 【资料 1】 1.“藏粮于地”与“藏粮于仓”的狼食储备强调的重点有何差別? 从粮食生产、储存过程来看,需注意以下三点区别。一是储备对象不同。“藏粮于仓”强调耕地实际生产出 来的粮食产量, “藏粮于地”强调耕地所具备的粮食生产能力。二是投入环节不同。“藏粮于地”与“藏 粮于仓”均需要投入,“藏粮于仓”的投人在粮食生产、仓储建设和仓储维护环节, “藏粮于地”的投入 主要在改善耕地质量环节。三是附加效益不同。“藏粮于仓”的粮食储备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库存压力和仓储 财政负担,并产生大量陈化粮,造成粮食浪费。 "藏粮于地”重点在于耕地生产能力的维持,可以在粮食 供给充足的年份改种经济作物、提高农民经济收益,也可以通过休耕、轮作等方式缓解生态压力,在粮食 短缺情况下,调整种植结构、恢复粮食生产。 2.从决定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来看,在已划定 18 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 “藏根于地”的关键是什么? “藏粮于地”的关键是提升耕地质量。逻辑分析过程分为三步:一是粮食产量是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 的乘积,划定 18 亿亩耕地红线意味着耕地面积是基本确定的,粮食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单位面积产量的 提高;二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因素,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耕地质量因素和农业生产投入因素;三是“藏粮 于地”不是实际的粮食生产、不需要农业机械、化肥等生产投人,只与耕地资源有关。因此,提升耕地质 量是“藏粮于地”的关键。 【资料 2】 1.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从粮食供需平衡的因素进行综合思维,有利条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在粮食生产供应方面,我国 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已做到供应自给并略有盈余。二是我国农业生产稳定性上升,粮食储备的主要目的是 应对粮食产量的年际波动,在农业科技和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支撑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三是 在粮食市场供应方面,国内外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进口粮价甚至低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国内粮食流通渠 道通畅。四是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状况良好,具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购买粮食。 2. “藏粮于地”对解决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矛盾有什么作用? 从粮食安全和耕地质量之间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着手思考。长期以来,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我国采取了 高强度、超负荷的土地利用方式,以此提高农田单产,其代价是耕地质量的下降,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和保 持耕地质量之间存在着矛盾,矛盾的根源在于将粮食安全建立在大量的粮食库存基础上。“藏粮于地”将粮 食安全建立在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上。在粮食供给充足时通过轮作、间作、休耕等方式,发展种养结合的循 环农业,修复退化耕地、水土流失耕地、被污染耕地,实现养地补肥的效果;在粮食短缺时,调整种植结 构,恢复粮食生产,由于耕地质量得到补肥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提升,因此得以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 全和耕地质量由矛盾关系转变为相互增益关系。 3.如何理解“藏粮于地”对解决粮食储备成本与粮食稳定供给之间矛盾的意义? 从“藏粮于地”和“藏粮于仓”的共同点和区别入手,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藏粮于地”和“藏粮于仓” 的共同点是“藏粮”,都具有保障粮食稳定供给的功能。二是“藏粮于仓”所藏的粮食是现实生产出来的, 不仅有生产成本,而且维持储备也是有成本的;而“藏粮于地”所藏的是粮食生产能力,没有仓储成本。 【资料 3】 1.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对“藏粮于地”有什么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体现了东方智慧,分析该问题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对耕地利用与保护关系的认识。我 2 国古代农业生产系统所体现的是主动适应自然而非盲目对抗自然或消极应对自然,追求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因地制宜采取耕地质量提升措施。每个措施都针对具体的耕地质量问题,是因地制宜的。三是与现代 农业生产相比,有哪些方面被继承下来了,并仍在发挥作用;有哪些方面被放弃了,应该重新受到重视。 P90 问题研究 是否应该发展核能 【资料 1】 1. 同化石能源相比,核能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与化石燃料相比,核能的三方面优势:核能能量密度大,对存储空间和运输动力需求小,平均发电成本低; 核能属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和温室气体;核资源相对丰富,远景储量大。 2.清洁能源还有哪些?这些清洁能源能否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开发利用过程中基本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是最理想的能源,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 短缺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不稳定,而且能量密度较小,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 所以发电成本高,与化石能源相比,存在一定劣势, 但大规模取代化石能源的可能性较低。然而,随着技 术进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会逐渐降低。虽然目前全球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还 比较低,但清洁能源的发展势头迅猛。例如,风电技术的不断改善,促使风力发电成本大幅降低,2019 年 丹麦风力发电量已接近全国用电量的 50%。在全球范围内,近几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所占份额已经 超过 50%,超过新增加的化石燃料和核能的装机容量。因此,可再生能源能否大规模代替化石能源,答案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辩证地分析和认识问题。 资料 2 发展核能的弊端 1.归纳开发利用核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资料可以归纳开发利用核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核能开发和利用 的技术扩散在在导 致核武器扩散的风险:第二,核废料具有一定放射性, 处置难度大:第三,对周边环境造成热污染:第四,核 泄漏事故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危害巨大。 2.自查资料,分析切尔诺贝利或福岛核泄漏事故对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 不论是切尔诺贝利还是福岛核泄漏事故,都是人类核电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对所在区域和国 家的资源安全、环境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威胁国家安全。从资源安全角度看,重大核泄漏事故的发 生,会导致所在区域乃至国家的能源供应能力下降,短时间内电力供应紧张,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 常运行,甚至触发重大社会危机,引发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政局动荡和武装冲突,威胁国家安全。从环境 安全角度来看,重大核泄漏事故属于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在短期内甚至长时期损害社会经济和自然 环境,引发社会经济次生危机,甚至引电国际冲突,危及国家安全。 资料 3 世界核电发 展历程 1.据图概括世界核能发电总量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等核泄漏事故对世界核能发展阶段性 转折的影响。 从教材图 3.35 可以看出,世界核能发电总量在 20 世纪 70- -80 年代中后期呈较快增长态势, 20 世纪 80 年 代中后期至 21 世纪初缓慢增长; 21 世纪初以来发展停滞,波动变化。 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等核泄漏事故,都产生了持久的国际影响,令全世界陷入核辐射恐慌。各国发展核电的 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发展核电可能造成的环境和自然的灾难日趋忧虑。多国核电发展决策日趋保守,有 些国家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作出了弃核的决定。不仅如此,事故还促使各国提高核能技术、执行更严格 的安全标准,增加了核电成本。全世界的核能产业在核泄漏事故之后,发展减速、停滞甚至倒退。从教材 图 3.35 可以看出,2010 年世界核电发电量处于高位,2011 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核电发展进人低潮, 社会公众增大了对核电安全性的顾虑,电业投资者也放慢了投资步伐,当年及以后几年世界核电发电量较 3 2011 年明显减少,亚洲减少尤其明显。 2.根据图中 6 个地区核能发电量的变化,比较其核能发电变化过程的差别。 西欧和中欧、北美洲核能发电量占世界核电总量的比重高,其核电发展过程基本代表了世界的核电发展过 程:起步早,20 世纪 70 -80 年代中后期发展迅速,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至 21 世纪初缓慢增长,21 世纪 初以来发展基本停滞,甚至有减少趋势。亚洲、东欧和俄罗斯的核电起步稍晚,发电量不同年份有所波动, 但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占世界核电总量的比重逐渐提高。南美洲和非洲的核电起步最晚,发电量一直都不 大, 占世界核电总量的比重较低。 资料 4 不同国家的核电发展选择 1.比较 4 个国家 2007 年以来核电发展的差异。 读教材图 3.36 可知,自 2007 年以来,法国和美国核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相对较稳定;法国占比高,基本 保持在 70%以上,美国基本保持在 20%左右。2007-2011 年, 日本核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为 25%- 30% , 2011 年、2012 年连续两年大幅降低之后基本在 5%以下。巴基斯坦核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一直较低,为 2%- 8%. 但增长态势明显。 2 从上送 4 四中任选 1 四,通过自查该国能源禀赋、能源消费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资料,分析影响 该国当前核电发展的因素。 一个国家的能源禀赋不能满足其能源消费时,就需要从其他途径解决能源需求问题;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能源的消费量、发展核能的资金和技术,以及民众的环保观念乃至政府的决策等。 以经济高度发达的法国为例,法国本土面积约为 55 万平方千米,人口 6000 多万,是一个缺乏一次性能源 的国家。20 世纪 70 年代两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的冲击,使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法国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为减少对进口能源的过分依赖,保持和提高能源的自给能力和独立性,法国政府全面调整国家能源政策, 制订了庞大的核电发展计划。由于思想明确,政策适当,机制合理,投资充分,法国核电工业发展十分迅 速。目前,全国 70%以上的电力来自核电,还有相当数量的核电电力出口到邻国,发展核电对法国经济稳 步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你认为在发展核电的过程中,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能否兼顾?如何权衡? 该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应结合核电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发展核电是为了解决能源需求问题,保 障能源安全,但是其环境威胁始终存在。不说核废料具有放射性,也不说对周围环境的热污染,单说曾经 发生的核泄漏事故,就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威胁了国家安全。目前,制约全球核电发展的最主要 因素是人们对核电安全的质疑,核电的安全问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人们对核电的恐慌心理。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百分之百的绝对安全是没有的,但是科学技术可以使发生事故的概率一步步地降低。 每一种能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当今的核电安全问题,实际上是人类自己要作的一个权衡和 选择。因此,该问题答案并不是固定的,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分析和认识问题。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