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复习

ID:727903

大小:509.8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部分: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1. 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旅游目的的 娱乐化 2. 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 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 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 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 重要途径 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 筑、邮电、金 融、房地产、 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 过 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总体促进社会发展):8+•促进国民素质和 呈活质量 的提高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 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 带来不便 ③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总体促进文化繁荣):a+・促进文化交流(① 促进民族 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促进民 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 合)b-•—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天程度上 地文景观(重要标志) 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 「古人类遗址遗迹 建筑景观(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宗教文物 L 民俗风貌等人文活动 6.旅游资源的特性 ①多样性(表现在:a.内容上的多样性 b.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黑凡性 ◎ 可创造性④永续性(相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纟 件下牙能羹现) 「自然旅游资 旅诱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天象与气候景月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 能够增加国家外汇%动谑 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⑨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 吿建筑、 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 染,降低 了旅游质量 4. 旅游资源的内涵 ④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 另,能使旅 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b.具有一定的经济、 社会、文化价值, 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 环境效益)。◎旅游资源的 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5. 旅游资源的芬类 ★7.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资源价值 a ・美学价值 b ・科学价值(指:地文景观)c ・历史 文化 尿值 d ・经济价值 e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侧重景观数量)f ・景观的 地 域组合状况 (侧重景观类型) 2 地理位 置与交通 ◎客源市 场(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圣 要指标:a ・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b.客源地与旅 遊地之间的 距离(靠近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咼)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9 •我国的世界遗产价值 【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 处)】 1、 泰山(山东,1987. 12) 2、 黄山(安徽,1990. 12) 3、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4、 武夷山(福建,1999.12)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九寨 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 名胜区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 四丿I卧龙熊猫保护基地(四 川)中国南方喀斯特(2014. 6. 23 “中 国南方喀斯特二期”作为扩 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云南、贵州、重 庆) 8、 中国丹霞 (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 9、 澄江帽天山化石地(云南) 10、 薪疆天山 (新疆) 1.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 12 世界文化遗产) 2•长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 宁),2004. 7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 文化遗产)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10•掘建 土楼(福建,2008. 7. 7 世界文化遗产) 11 •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2•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4•颐和园(北京,1998. 11 世界文化遗产) 15•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 2000. 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 c. 3 |H] (10 处)】 (湖南)1、 2、 3、 4、 5、 6、 三江并流 (云南) (江西)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31 处)】 世界文化遗产) 2004. 7 世界文化遗产) 揣翳寵齧鲁递蔬铝世界文化遗产) 7 ;盛京三陵(辽宁), 20•都江堰一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1 •云冈石窟(山西,2001. 12 世界文化遗产) 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 7. 1 世界文化 遗产) 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 24•安阳殷墟(河南,2006. 7. 13 世界文化遗产) 2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 6. 28 世界文化遗产)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2011.8.2 世界文化遗产) 27•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遗产) 28•庐山(江西,1996.12 世界文化景观) 29•五台山(山西,2009. 6. 26 世界文化景观) 30•杭州西湖文化遗产(浙江,杭州,2011.6. 27 世界文化景观) 31 •哈尼梯 FH (云南,2013. 6. 22 世界文化景观) ◎以 情观景(方 法:a ・综 合感受,动用感官 b. 发挥想象 c. 移情于景, 禧景交融 d•登山涉 水,求质求真) 11 •园林的构景手法[4] ①主他(卽主景和配景)②层次③框景④借景 艮 12 •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概况 (1) 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 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o □ 大成 奇 松 那 , 溶 缝 植 风 虬 , 而 , 穿 和 谷 干 上 然 质 系 件 山 枝 之 。 物 根 条 山 松 崖 瘠 性 使 存 黄 L i t 悬 贫 酸 ,生 之 跖 峰 壤 放 体 的 加 财 高 土 释 岩 壁 , 凸 O 二 匕 匕 习 3 4 4 4 仮 Z 寸 , 厶 冃 伎 畔 怕 存 硬 部 花 崖 特 " 扁 生 坚 根 蚀 悬 的 叩 冠 松 石 松 侵 。 阳 影 树 山 岩 山 、植 向 的 , 黄 里 黄 解 而 物 大 生 10.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④了解景观信息(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 圣面了解: 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原 理,景观的美学价值 或者历史文化价值等) ©抓住景观特色(在观赏的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 奪方而应保 持一定的节奏)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亭、 阁、塔、 摩崖石刻等。 其和谐可表现在:比人文景观布局设计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突 出自然美。 c: 果。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卤岩体垂直节 理发育充 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共同塑造了黄山的 地质地貌景观。 黄山四绝 1=1 怪 石 云 海 黃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 件造 成的。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雨 量尧沛;山高谷深,林 木繁茂,日照 时间短,湿度大, 水汽多,容易成云 致雾。此外, 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 背阴处温 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 以及 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 幻诡譎。 溫 泉 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 到地 表,就形成了温泉。 ★ 13.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形成条件 海域环 境 水温咼达 21°C〜38°C, R 垂直变化和季节变 花较 小 盐度平均 3. 5% 海 0 青晰度高,水面较平静 C 浅,阳光充足 地质环 境 地壳缓慢沉积,珊瑚虫骨骼堆积 (1)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2) 成因 ★ 14.云南元阳梯田景区 ①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南部,与昆明相距 290 千米。 ©元阳梯田的形成原因:旬然原因:地形崎岖;哀牢山区一年四季有 莱自印陵洋 齢禾汽,附近兀江求汽 蒸腾升空,形成了连绵雨水。人为原因:当地人修建水渠网络,引山 泉溪流进 田,解决水源问题。 15. 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塞纳河概况:由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水位稳定,少洪涝,全年不 涤,利于航 行。被法国人称作“母亲河” O ◎塞纳河畔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埃菲尔铁塔、戴高乐广场、爱丽 蚤宫、卢 浮宫、巴黎圣母院等。 16.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④对自然环境的破坏:a.环境污染 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 畅、采集野生 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 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 灭绝)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 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 d. 对视觉效果的破坏(建筑物、索道、停车场等) ©対社会环境药破抹: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 族游热点彳 也反过应披希化造成血一索列城帝 I 司题(如:通帚 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 集、交通拥挤等) 17•旅游环境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简称旅游容量) ①定义: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量。 坏 c. Bl a . c . ©旅游开发地域及级别排列: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地 ◎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 燧游景区 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⑨分类:乩旅游极限容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b•旅游 各理容量(或 称: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指旅游环境处于最 佳状态) ★ 18.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9] ①政府:a.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保护区 辺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a.评价旅游开 发的环境影响 b.普及旅游环 遥保轴教育 ◎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a.评定旅游环境容量 b.禁止破坏生态环境 湎文化环境的工程 ④立法机关:a.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和法规 b•健全旅游 环境保护法规 19.设计旅游活动的步骤 ①了解旅游者的主观愿望和能力 a.考虑主观因素[个人的兴趣(即旅 游动机)和爱好(即 旅游偏好)的不同。其中,旅游动机是人们进行 旅游活动的心理要求,是直接推动和指导 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 因或动力]b ・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的限制 ©收集旅游地的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 雇、旅游服务设施和条 件,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3 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b.选择 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 的旅游地 c.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⑨保证旅游安全 a.考虑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地形、气候、 杀文等) b.考虑旅游硬件设施情况(如:交通等) ' 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部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重点图:书 p5 图 1.8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寒潮、热带气旋 等)、地质灾害(地 震、滑坡、泥石流等)、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等)、 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等)。 2、主要的气象灾害(图册 P102) 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 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b ・倡导绿色旅游 c ・建设各种环境 C.考虑 气象灾 害 台风 暴雨洪涝 干旱 寒潮 成因 低纬度的洋面上湿热 空 气大规模升至高 空,周围 低空空气向 中心流动,在 地转偏 向力的作用下,形 成 空气大旋涡 源源不断的水 汽 供应、强烈的 上 升运动,形成 降水的天气系 统 持续时间较 长等 条件,造成 连续 的暴雨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 异 常偏少,造成空气干 燥, 土壤缺水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 成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并伴 有大风、雨雪、冻 害等 天气系 统 气旋 冷锋、暖锋、气 旋、台风等 单一大陆气团、副热带 高压 冷锋 戈滋 a (O) X^TJOO5.O ■*—风向*"气压梯度力 图 A 冷锋 在我国 的时空 分布 夏秋季节,主要影响 沿海地区,内陆也受 影响 集中在东部季 风区,时间上与 暴雨时间高度 一致 春夏季节,分布普遍, 四 个旱灾多发中心,华 北、 华南、西南和江淮 地区 (书 p45 图 2. 30) 冬半年(9 月至次年 5 月), 除滇南、青藏高 原外大部 分地区均受 影响 危害 强风、特大暴雨、风 暴潮 淹没工厂和农 田, 造成农作物 减产; 影响交 通;有的 会造成 建筑物倒 塌,使 人民的生命财 产 遭受重大损 失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 难,影响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安定 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 使 农作物和牲畜受到 冻害, 交通、通信和建 筑物受到 很大影响 防御措 施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 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利用气象卫星 进行监测预报;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 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 或警报,使海上船只 认真阅读:书 p7——16 的图、画的重点 3、主要地质灾害(图册 plOl) 类 型 成因 基本知识 基本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地球内能以地 震级:衡量地震释 分布广 主要集中于环 地 内力 震波的形式强 放能量大小。烈 泛、危害 太平洋和地中 震 作用 烈释放出来,从 度:衡量地面受到 大、伤亡 海一喜马拉雅 而引起一定范 影响和破坏程度, 大、突发 地震带。我国青 防洪采取工程 善生态环境;在干旱区 措施、非工程措 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 施相结合。工程 □基本建设,营造防护 措施:修筑堤 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坝、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修建 分洪区等。非工 程措施:洪泛区 土地管理;建立 预报警报系统; 拟定应急撤离 计划和对策;实 行防洪保险等 及时发布台风预报、 警报或紧急警报 能及时返航;事先对 农 作物、畜群等做好 防寒准备 围内的地面震 动 主要取决于震级, 还 与震源深度、震 中距、 地质构造等 相关(书 plO 图 1. 13) 性强 藏、新疆、华北 和 台湾四个多 发区。 滑 坡 外力 作 用 (斜 坡重 力 作 用) 斜坡上的岩体 或土 体沿一定 的滑动面 整体 下滑 受三个基本因素 控 制:不稳定的山 坡形 态、软弱面的 存在和 破坏平衡 的触发作用 分布广 泛, 危害 大,伤 亡 大,突发 性强 主要集中在地 形 崎岖的山地,如中 国的西南 地区 泥 石 流 外力 作用 由暴雨、冰雪洪 水 等激发的,含 有大 量泥沙石 块的特殊 洪流 同上 同上 同上 4、主要海洋灾害 类 型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海 啸 是由于海底突然变动引 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 形成的巨大波浪 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 的印度 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 洲西部沿海 风 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 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书 p25 图 2.2) 灾害种类 区域分布 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 多发区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 布不均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 平原为多发区 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 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 地 地震 东南沿海、华北、西北、 西南为多发区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滑坡、 泥石流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 多,强度大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原因 1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暴 潮 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 异常升降 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半 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t 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水 文 灾 害 灾 情 严 重 ③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A 陆地灾害和海洋灾害都有 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从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镇 密集、经济发达、社会 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 绝对指标高。相反,在人口和城镇稀少、经济 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 生了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绝对损失程度也较低。随着时间的逐渐推 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从世界范围看, 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 的危害较为严重。 2.我国灾害多发的原因归纳 季风气夏季风不稳定一干旱、暴雨、洪涝 候典型 I ----- ------------------------------- ——J 冬季风势力强 — 低温冻害、冰雪灾害 自然 环境 四.防灾与减灾 海陆兼备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 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 达到减灾的目的。主要有三种方式: 方式 实例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 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 变形的土 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 生;通过植树造 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 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 失,改善生态环境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 口、 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 全;建 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 击村庄和耕地 改变地物等的特性,提 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 损失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 保证人 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 房屋,使之达到 抗震要求 2s 部分灾害的工程措施 洪 灾 :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③修建分洪、 蓄洪工程 ④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 6 加固堤坝 7 开挖入海新河,提高泄洪能力(针对海河、淮河) 旱灾: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改善气候②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调节降 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3 开挖机井,抽取地下水④防治水污染,充分利用水资源 ⑤培育、种植旱生作物(针对旱作农业区)⑥修建梯田,平整土地, 增加水分入渗(针对 旱作农业区) 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合理载畜量,推广轮牧③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 4 工程 I 古 I 沙 风暴潮: ①修建、加固沿海塘坝②建设、恢复海防林③保护沿海堡礁 滑坡: ①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 境 ③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④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 工程 泥石流: ①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 环境 ③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 蝗灾: 1 •农业防治: ①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②在荒滩坑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 减少蝗灾发生环境 的面积 3 植树造林,改变蝗灾区的小气候,减少蝗虫产卵繁殖的场所 2.生物措施: 4 保护或者饲养蝗虫的天敌(青蛙.白翅浮鸥等)⑤大面积施用蝗虫 微抱子虫 3. 药剂防治: ⑥人工或者飞机大面积喷洒药剂灭蝗 水华和赤潮: ①建设污水处理设备,达标排放,治理水污染②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 污染,减缓水体的富 营养化 ③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④使用无磷洗涤剂 五.常见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归纳如下: (1) 台风:①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②在一定程度上降温, 缓解酷暑;③维持 着地球的热量平衡;④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 底部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 群聚集)。 (2) 沙尘暴:①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 2 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③形成黄土高原;④给海 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3) 寒潮:①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②带来大量降雪,利 于农作物越冬、生长; ③提供风能。 (4) 雪灾:①冻死越冬害虫;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缓 解春旱;③增加土壤 境情(土壤湿度)。 (5) 火山喷发:①火山灰是天然肥料;②•提供热能(如中美洲的萨尔 瓦多利用 10 座间歇性的火山热能建造发电站);③带来金刚石、硫磺 等大量矿藏;④形成独特火山地貌,以及喷发不很剧烈的火山,均是 优质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夏威夷群岛上的熔岩瀑布)。 六、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1) 洪水应急措施。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物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2 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 漂浮物,•尽量不 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3 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2) 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 野外的低洼处。 (3) 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 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 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切忌顺着滚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 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 现场地形,向未发生 泥石流的高外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 道 弯曲、汇合处。 (4) 大雾和沙尘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 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 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 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 护眼睛和口鼻。 九、地理信息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 技术 在自然灾害预防和防御中的作用 遥感技术 (RS) ①除了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常规大气云图外,还可以看到沙尘、 台风、暴 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②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迅 速地发现一些初发时 人眼难以察觉的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 赤潮等;③在交通不便、人迹 罕至的地区可展现遥感作为灾害 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④在灾害发展 过程中和消除后,对 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地理信息 系. 统 (GIS)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 析、灾害损 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 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 据 RS 和 GIS 灾前:圈定危险区,对危险程度做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 结合 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 动 全球定位 系统(GPS) 交通导航、绘制地图、人员求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 【特别提醒】3S 技术和其他技术、设备等常常联合组成自然灾害技 术监测系统,遥感侧重 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侧重于 精确的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侧重于对灾害信 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 而为减灾防灾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1、 中国的疆域(四至点、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临海)(图册 P151、 P152 内容记要) 2、 地理位置的描述:纬度位置(五带、低中高纬)、海陆位置、相 对位置 3、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位置、轮廓、简称、省会)(图册 pl51、pl53) 4、 中国的地形(图册 P156-158) 主要的山脉、山脉的走向、地形区名称、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区(图 册 P157 左下四张剖 面图)、地形区特征和山脉的地理意义(图册 pl58 四个表格) 5、 中国的气候(图册 P161-164) 国一月、七月气温特征、原因 国降水的时间、空间分 布特征、原因 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气候成因 国温度带划分(暖温带与亚热带 的分界线:秦岭-淮河) 国干湿地区划分 国锋面雨的移动规律(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范围;长江中下 游的梅雨季节 6-7 月;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是 7-8 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cp 中 中 中 中 cb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