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果:
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F2中出现3:1的性状
  分离比
P ×
F1 高
矮
高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高 矮
×
F2
Dd dd
D d配子
高茎 矮茎
高茎
杂种子一代
矮茎
隐性纯合子
×测交
测交后代
d
Dd dd
1      :    1
30     :  34
理论比
实际比
 单独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试验,
F2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如果我
们将同时具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
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植株杂交,那么
F1、F2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F2中
的性状比是否还是3:1呢?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
交实验(二)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 
黄色圆粒
F 1
F 2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粒数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讨论:
• 单独考虑黄色与绿色或圆粒与皱
粒的遗传, 是否还遵循基因的分
离规律呢?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 
黄色圆粒
F 1
F 2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粒数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F 2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粒数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
黄色 :绿色 圆粒 :皱粒=3  :  1 =3   :   1
单独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分析
(3黄 :1绿) (3圆 :1皱)· = 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粒色 粒形{黄色 :
绿色: {圆粒:
皱粒:
315+101=416
108+32=140
315+108=423
101+32=133
       用生物知识我们怎样解释F2
代中的性状分离比(9:3:3:1)
呢?
问题: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2、控制每种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在体细胞中
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3、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同对遗传因子(基
因)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基因)自由组合,
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假设豌豆的粒形和粒色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
(基因)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
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假设:
n
自
由
组
合
定
律
的
遗
传
分
析
P YY
RR
黄色 圆粒
yy
rr
绿色 皱粒
╳ 
F 1
减数  分裂 减数  分裂
配子 YR
YryR
yr
yr
Yy
Rr
黄色 圆粒
减数  分裂
F 1 配子
F 2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R
y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¼ ¼
¼
¼
¼
¼
¼
¼
╳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组合数:
基因型:
表现型:
种
种
种
16
9
4
黄色圆粒:1/16YYRR
2/16Yy RR
2/16YYRr
4/16YyRr
黄色皱粒:1/16YYrr
2/16Yyrr
绿色圆粒:1/16yyRR
绿色皱粒:
2/16yyRr
1/16yyrr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F2 
YryR yrYR
Yr
yR
yr
YR
F1配子 ¼ ¼ ¼
¼
¼
¼
¼
¼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孟德尔为了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是否正确,还做了测交试验,即让子一
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
交。
n 测交试验 (预测)
杂合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Yy
Rr ╳ 
YR Yr yR yr yr
Yy
Rr
yy
Rr
 1    :  1    :  1    : 1
测交
配子
测交
后代
Yy
rr
yy
rr
yy
rr
• 测交试验结果
                表现型
项目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实际
子粒数
F1作母本 31 27 26 26
F1作父本 24 22 25 26
不同性状的数量
比 1     :     1     :     1     :     1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Y R
y r
   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Y r
Ry
Y
R
y
r
Y y
rR
配子种类的比例   1  :1  :1  :1
小结:
(三)、作业
1、如图表示某一生物精原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据图
 
     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A
B
a
b
(1)、此细胞的基因型是        AaBb
 (2)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1  2
 3  4
1和2、 3和4 
(3)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                                                         1和3、1和4;
2和3、2和4
(4)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和a、B和b
(5)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分离的基因是 A和a、B和b
 A和B(或 b )、 a 和b(或B )
(6) 减数分裂,此细胞能形成     种类型的精子,精子的基因型
是
4
AB.Ab.aB.ab.
课堂反馈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主要揭示(     )基因之间的关系。
    A、等位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C、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D、染色体上的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
体 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
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
    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0/16        B、6/16      C、9/16       D、3/16
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
    占总数的(    )。
   A、1/16           B、3/16       C、4/16       D、9/16
6、关于“自由组合规律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可指导杂交育种
    C、可指导细菌的遗传研究        D、基因重组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 
黄色圆粒
F 1
F 2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粒数 315                108                  101               32
9        :        3             :     3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