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第 2 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
冀教版数学四
年级下册
单元 第七单元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
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第七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对数据的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
果、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
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读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和
进行数据分析、综合与实践活动"测量身高"等。
学情分析
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学习关于“统计”的知识,学习了统计表、会绘制单式条
形统计图,知道它们的优越性,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作出合理
的推测。
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已经认识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单式条形统
计图表示数据,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一般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
道复式统计图能够直观的表示数据,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而学会用合适的
统计图更加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目标
1.经历读复式条形统计图、交流、讨论等认识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2.认识特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用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的表示较大的数
据。
3.体会用特殊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丰富实践经验。
教学重点 认识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难点是画图表示不在整格的数据。
教学策略 智慧课堂式教学
智 慧 课 堂 环 节 设计意图
信息
技术
运用
听课建议
课前 预习内
容
1.根据数据完成统计图。
学生复习上一
课时的复式条
形统计图,
搜集生活中的
复式条形统计
图,引导学生关
注数轴上每格
代表的数值,思
考问题,为本课
做铺垫。
发
送
和
查
看
作
业
2.根据统计图完成填空题。
(1)由图可以看出,体育组女生有( )名,图
中的每一格代表( )学生。
(2)还可以从图中看出,( )组和( )组的
男生比女生人数多。
3..搜集一个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上出
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拍照上传。
思考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数轴上每格代表的
数值一定相同吗?
课中
导入环
节
同学们好,我是赵老师,很高兴能和咱们班的同学一起来
学习。在上课之前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组口算练习。准备,
开始。好,时间到,所有同学已经提交完成,请用端正坐姿
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做完了。查看结果,答对的有 人?
咱们班同学口算的正确率非常高,有少数回答错误的同
学,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在课前的预习作业中,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见到的
复式条形统计图,展示点评一下。
这节课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
请你仔细读图。(出示本节课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口算小热
身,让学生集中
注意力。
总结课前预习
作业,引出特殊
的复式条形统
计图。
探究内
容
探究一: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点
(一)先读条形统计图,再找不同。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读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先请学生仔细读图:(先举手回答再随机抽取学生)
提示学生读图的顺序。
这是西苑小学 6 岁到 12 岁学生平均身高统计图。横轴表
示的是年龄,竖轴代表是平均身高,单位是厘米。红色代表
男生,蓝色代表女生。
生:第 1 大格表示 100 厘米,其余每格代表 10 厘米,除了第
1 大格,其他大格还平均分成 5 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 2 厘米。
学生回答几岁的男生、女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两到三名学生
回答)
与之前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读图后互相交流找到的不同点。
生 1:第一格是 0 到 100,在 0 到 100 的中间断开了,有波浪
形状的空白。之前见到的没有断开,是连续的。
生 2:第一格表示的数量与其他格不同,之前学习的每格代表
的数值是相同的。
师总结:同学们把不同点都找到了。最大的不同就是条形统
计图有了断开,出现了空白波浪纹,第 1 大格可以表示 100
厘米,其他大格表示 10 厘米。那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这
通
过探究活动,学
生先注意到特
殊复式条形统
计图的特点,第
二个探究活动
启发学生思考
这样做的原因,
有什么好处,不
这样做有什么
不方便的地方,
感受特殊复式
条形统计图的
现实意义。
提前准备好一
个没有断开的
复式条形统计
图,对比直观感
受。
经历读统计图
的过程,学会认
识特殊复式条
形统计图。鼓励
(1)屏
幕广
播
(2)
抢答
或者
抽取
样表示呢?不这样表示行不行?
探究二: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现实意义
教师:如果这组数据按照前面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表
示,出示全图。
学生 1:如果全部画出来,图会很长。
生 2:有限的空间内画图,如果全都画出来没有省略,那么每
格的地方会很小,整幅图密密麻麻的,数据之间的差异几乎
看不出来。
生 3:这样看来,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用第一个大格一下表示
100 厘米,整个统计图更简单、好看一些。
教师总结:也就是说,大家认为这样表示数据比较的简单、
美观。
师: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第一个大格表示了 100 厘米,那为
什么不是 130cm,150cm,而是简化了 0 到 100 之间的数据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生 1:因为表示的是 6 岁到 12 岁学生的身高,图中可以看出
6 岁学生没有低于 110 厘米的了,因此画空白波浪线省略了 0
到 100 ,也就是以 100 厘米为基础。这样不会影响数据表示。
不选择 130,是因为这样的话,低于 130 的学生平均身高就没
办法表示了。
师:看来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简化处理是要看具体的
数据的,不能随便简化一些数据。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的
这组数据整体值都比较大,同时他们都超过了一个数值,差
异比较小。我们可以把 0 到这个数值进行简化处理,简化处
理的方式可以用断开来表示,也可以用特殊符号来表示。
现在我们了解了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再次回归课本
解决问题。
(1.2 题在平板上完成后提交)
回答问题。随机抽取同学说一说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1)8 岁女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答:132 厘米
(2)11 岁男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49 厘米
(3)在几岁的时候,男生与女生的平均身高相等?10 岁、11
岁
(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年龄时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变
化。
学生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
巩固练
习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后练一练第 1 题,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
题目,说一说你觉得应该注意的注意事项。
学生 1:画图要用铅笔。再涂色。
学生 2:因为数轴的数据有简化处理,所以断开那儿不要涂色。
平
板
回
答
1.2
题,
做
客
观
填
空。
3 题
抢
答。
4.
抽
取。
课后 拓展练
习
84 页练一练第 1 题。根据数据表完成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拍照上传。
能用特殊复式
条形统计图表
达数据。拍照上
传,比一比谁画
得最美观。
小组探
究有效
性
小组探究特殊条形复式统计图中第 1 格表示的数量与
其他格不同的统计图的现实意义,理解这样表示的
好处,同时还要理解什么情况下处理数据可以运用
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讨论互相
补充,发现特殊
复式条形统计
图的好处和现
实意义。
板书
设计
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
好处:简单、美观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