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录 I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位于九年级化学下册,安排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是一节新课。
主要介绍了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及应用,其重点是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及规律,难点是
运用物质溶解性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合理利用该溶解性表能很好地攻克“酸、碱、盐”
涉及的基本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化学式、物质组成及分类等问题,也能有效突破“酸、碱、
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判定,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并归纳出溶解性规律;
2. 能运用溶解性规律快速判断某物质的溶解性;
3. 能正确判断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过程和方法】
1. 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
2.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培养
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结合溶解性规律的归纳过程,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设置闯关游戏,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的舞台,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难点】运用溶解性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册知识学习对于常见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基本能正确读写,
对于个别酸、碱、盐的读法和写法也有较好掌握,但知识不够系统和完善,大部分酸、碱、
盐的溶解性不能正确判断。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将上、下册知识系统的串联起来,完善
学生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指导归纳法等。
六、辅助手段:
家校帮“移动讲台”、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 。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引出沉淀的
判断
认识溶解性表,引导学
生归纳出溶解性规律
2
八、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学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视频“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越狱之路”。
观看视频,回忆复分
解反应的定义及条
件。
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新
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
整节课的顺利开展奠
定了基础。
带领学生复习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条
件,并让学生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
分解反应。
判断物质间能否发
生复分解反应,同学
们意见出现分歧,并
得出三个条件中沉
淀最难判断。
【过渡】
利用学生意见分歧,引出本节课题“物
质溶解性的判断”
【板书】附录 I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
解性表
研
【讲解】
带领学生认识溶解性表上字的含义,指
导学生找出 Ba(NO3) 2 的溶解性。
尝试找出 MgSO4、
CaCO3、AgCl 的溶
解性。
【过渡】
提出记忆表中所有物质的溶解性,让学
生认识到归纳溶解性规律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
到总结物质溶解性规
律的重要性。
【设计并实施学生活动】
带领学生归纳酸的溶解性规律,并让学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
归纳碱和盐的溶解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
运用溶解性规律,快速
判断物质的溶解性
利用物质溶解性,判断
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智 勇 闯 关
游戏,提高
学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及
运 用 知 识
的能力 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3
学
应
用
生自己归纳碱和盐溶解性规律,并评价
【板书】
一、酸、碱、盐溶解性规律
1.酸:全溶于水
2.碱:只溶钾钠钡和铵
3.盐:钾钠铵盐硝酸盐全溶于水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4.微溶:氢氧化钙、硫酸钙、硫酸银、
碳酸镁
性规律,并在全班交
流分享。
现规律、认识规律的能
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体性,老师的主导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
【应用】
指导学生运用规律判断某物质的溶解
性。
设置学生活动,强化学生对规律的应
用。
合上课本,只用总结
出来的规律判断某
物质的溶解性
运用自主回答,随机点
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及运用规律解
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解决刚上课产生分歧的问题 ZnSO4 和
NaOH 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快速判断 Zn(OH)2
是沉淀,得出结论
ZnSO4和NaOH 能发
生复分解反应。
【应用】
利用“家校帮移动讲台”同步上传学生
答案并评讲。
一、判断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
应并说明判断依据
1.CuSO4+Ba(NO3)2 ——
2.Ba(NO3)2+NaOH——
3.Fe(OH)3+HCl——
4.AgCl+HNO3——
5.CaCO3+HCl——
6.BaSO4+ HNO3——
在导学案上完成以
上内容,并评价同学
的书写。
通过习题,进一步强化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
能力。
采用新技术“家校帮移
动讲台”,提高课堂效
率。
【过渡】
判断复分解反应发生时,常用到 8 种产
沉淀。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这几种沉
淀。
认识 8 种常见的沉
淀,并知道他们的颜
色及在酸中的溶解
性。
针对考试大纲及武汉
市中考命题特点针对
性训练,提高学生应用
4
难溶性碱:Fe(OH) 3、Cu(OH) 2、
Mg(OH) 2
难溶性碳酸盐:BaCO3、CaCO3、Ag2CO3
难溶性氯化物:AgCl
难溶性硫酸盐:BaSO4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应用】
当堂检测
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
复分解反应的是( )
A.KCl B.NaNO3
C.HNO3 D.Mg(OH)2
2. 将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没有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是( )
A.CuSO4、KOH、 NaCl
B.Ba(OH)2、K2SO4、 HCl
C.MgCl2、NaOH、 AgNO3
D.HCl、 Na2SO4、 KCl
3.现有①NaCl、②Mg(NO3)2、③NaOH、
④FeCl3 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
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学生抢答问题,并在
同学面前讲解。
【智勇闯关】
学生帮助灰太狼设
计闯关路线。
设置情景游戏“灰太狼
营救小灰灰”,给学生
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
舞台,张扬了学生的个
性,将课堂氛围带入一
个新的高潮。
反 【课堂小结】 发表自己的感想。 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
5
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都学到了什
么?
识,从整体上把握一节
课,升华学生对本节课
内容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 78 页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附录 I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一、酸、碱、盐溶解性规律
1.酸:全溶于水
2.碱:只溶钾钠钡和铵
3.盐:钾钠铵盐硝酸盐全溶于水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4.微溶:氢氧化钙、硫酸钙、硫酸银、
碳酸镁
九、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组织学生认识
溶解性表,发现物质间的规律性,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利用家校帮“移动讲台”、电子白
板,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有
力的突破重、难点的教学。具体设计如下: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课题沉淀的判断;然后,带领学生认识溶解性
表,组织学生自主归纳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并运用规律快速判断物质的溶解性;再让
学生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轻松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并设置情景游戏“灰太狼营救小灰
灰”,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将课堂氛围带入一个新的高潮;最后,课堂小结帮
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升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学生不仅学到了
化学知识,还能初步掌握自主学习化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当
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主要是课堂时间有限,对个别问题的处理上
还显得不够细致,学生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