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盐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盐 说课材料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教学中发现,每次教完酸碱盐特别是盐 这部分内容后,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酸已有几条,碱又有几条, 现在再加上盐又有几条……”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感受就是这些需要背诵记忆的化 学方程式和化学原理呢?我们该如何化解学生内心的困惑?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人教版九年级 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 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 2 课时“碳酸盐”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思考、探索与 尝试。 1 教学设计的理念 化学来源于生活,传统教育把科学从生活中剥离出来,使学生固定在单一的“书本世界” 或“科学世界”里,致使学生忘掉了自己,远离了“生活世界”,于是教育丧失了鲜活的生命。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使科学教育从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把科学看成是人 类生活中的科学。因此,新课程中的化学教学应力求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构建生活化 的课堂。 2 教材内容的剖析 从新教材的编制来看,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似乎在弱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酸碱盐的化 学性质就不作要求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重要的反应通性实际上还是有要求的,这些知 识还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如果我们像旧教材那样过于密集纯粹地传授这些反应规 律,必然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怎么办?将盐有关的知识“包装”起来,选用生活的场 景、生活的问题来衬托和贯穿,让学生感受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有效地 理解知识,进一步强化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化学的基本观念。 新教材中介绍了 3 种生活中常见碳酸盐的代表物——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 这 3 种盐的介绍课本中的内容并不多,尤其是 3 种盐在生活中的用途仅仅只是几张图片的展 示或简单一句话的说明。可见,教材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而五 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材料,这是需要我们去进 一步挖掘的。 3 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和碳酸钙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 掌握碳酸盐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和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从自然、生活等多种视角来认识碳酸盐这一类物质;通过性质实验的探究, 认识碳酸盐的共性,由此归纳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并引导学生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联 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领悟“性质决定用途、用 途体现性质”的化学基本观念;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由现象探 究本质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树立应用化学知识解 决日常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活中化学现象和事例所蕴含的化学原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 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振兴民族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 4 教学设计的思路 从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氯化钠,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角——碳酸盐,然后紧紧扣住 “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这 2 条知识线,不断地把握教学时机,寻找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和生 长点,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之中,让学生在真实 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化学物质,切实感受化学学习的实用性,体验学以致用带来的快乐感。 5 教学的过程与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回顾与练习】 1、 NaCl 的相关图片 2、 练习题 (1).氯化钠的构成:氯化钠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 俗名_____。 (2).氯化钠的提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_____, 所以一般采用________方法得到晶体,粗盐 经_____、_____、_____可制得精盐。粗盐因含有______、 ______等杂质易发生潮解。潮解一般属于_____变化。 3、在溶解、过滤、蒸发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它的作用 分别是什么? 巩固、回忆、回答 复 习 旧 知、 引出新课 【授新】 二、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和用途等 (1)展示图片 (2)阅读、归纳并填表比较 2、化学性质 (1)盐+酸→新盐+新酸 a. 回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b. 学习 P74 实验 11-1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 反应 规律小结 CO32-+2H+= H2O+CO2↑ (或 HCO3-+ H+= H2O+CO2↑)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另外两种盐 (演示) 规律小结 CO32-+Ca2+= CaCO3↓ 3、总结:CO32-、HCO3-的检验 ①检验依据:组成里含有 CO32- 或 HCO3- 的盐都能 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②检验试剂: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 否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阅读、分析、归纳、 找出知识点填表 比较 (练习) CaCO3+2HCl-- NaHCO3+HCl-- Na2CO3+HCl-- (练习) Na2CO3+Ca (O H ) 2 → ( 工 业 制 备 NaOH) 观察现象(练习) Na2CO3 + CaCl2 = CaCO3 ↓ + 2NaCl Na2CO3+ Ca(NO3)2 =CaCO3 ↓ +2NaNO3 培养 学生 观察 和分 析实 验现 象、反思、 归纳 归律 的能力。 通过 方程 式的 练习 加强 学生 对化 学语 言 的 掌 握。 4、其他反应和现象 (1)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石灰石和石灰岩地区的溶洞 CaCO3+ H2O+CO2= Ca(HCO3)2 (化合反应) Ca(HCO3)2= CaCO3 ↓ +CO2 ↑ + H2O(分解反应) 强化理解与记忆 (练习) CaCO3=CaO+CO 2↑(分解反应) 课堂小结 一、氯化钠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物理性质与用途等 2.化学性质 3. CO32-、HCO3-的检验 4.石灰石和石灰岩地区的溶洞 回忆上课要点 突出知 识重点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 ) A.Na2CO3、HCl、H2SO4、NaNO3 B.K2CO3、H2SO4、HNO3、BaCl2 C.HCl、AgNO3、HNO3、NaCl D.NaOH、FeCl3、MgCl2、BaCl2 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碳酸 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鉴别该白色粉末,做 如下实验。(1)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2) 在该溶液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过 滤后,在沉淀物里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并 放出无色气体。 根 据 实 验 现 象 判 断 : 此 白 色 粉 末 中 肯 定 含 有 ,肯定不含有 思考、分析、练习 加 深 理 解, 会应 用有 关性 质解 决问 题。 6 教学反思 不妨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的教学必然使原本五 彩缤纷的化学世界显得那么苍白,那么僵化,久而久之使学生觉得化学的学习是那么的索然 无味,看不到学习它的价值,只是觉得这是一堆需要拼命记忆的符号。化学不应只是一些刻 板的知识传授,不能墨守陈规、照本宣科,化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化学的教 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全面、真实、高效 地建构知识,激活知识的生存与应用,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尽情地舒展生命的灵性,这样 的课堂才能使化学的学习真正融入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之中。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