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学案

ID:717039

大小:17.4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和交往、合作能力。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 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 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 1 株)、缺钾的大豆 叶片(实物)。 ③常见化肥样品。 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 肥互相干扰。 ⑤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认识常见的化肥 课前准备 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创设情境 1.讲述:1958~1960 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 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 13 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 所起的作用。 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 当点评)。 2.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 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三氧化二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盐酸氯化铁+水 Fe2O3+6HCl==FeCl3+3H2O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引入新课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 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 CO2 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 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 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学生疑问: 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引导 NaOH 的性质及用途 取固体 NaOH 观察,放入表面皿 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 NaOH 并 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 固体表面溶解的原 因。 2.怎样保存 NaOH 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演示实验 10-8:观察用 20%NaOH 1.NaOH 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 因。 2.使用 NaOH 时应注意什么? 3.NaOH 有哪些作用? 1.哇!真厉害! 看看书本上怎么说…… 2.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 实验引导 Ca(OH)2 的性质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 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 上有一层白色的膜。问题: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 性质。 演示实验 109:取生石灰加水 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 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 涉及 Ca(OH)2 与 CO2 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 的 CaCO3 。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与此相关呢? 我想知道! 1放热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 分组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 1.NaOH、Ca(OH)2 溶液中分别滴 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 CO2 的软塑料瓶中滴加 NaOH 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 CO2 气体。 问题: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 1.遇石蕊都变蓝色! 遇酚酞都变红色! 2.软瓶变瘪!CO2 与 NaOH 反应后压强减小。 哦,蛋是这样掉下去的! 3.石灰水变浑浊 哦,“清水变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竞赛:我要夺第一!我最怕书写化学方程式了, 什么?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 但只要掌握规律就很简单了。 实验引导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 质的原因 演示实验:分别试验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问题: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 们有什么收获? ①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学会 运用哪些方法?③明白哪些道 理? 真有趣!小灯泡发光了! 1.能导电的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 氧化钠溶液。 2.导电是因为发生电离,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 子。 3.酸会离解出 H+;碱会离解出 OH-。 我又有了一些进步!(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小结) (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 3.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 时指导) 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 投影 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 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景 由学生讲述案例: 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 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 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 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 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 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点拨 1.教师介绍案例①中的秘密。 2.案例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 习科学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 79 页第二、三两段。 2.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 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活动 1.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归纳、巩固知识,同桌、同学互查) 2.学生主持:用卡片展示问题(常见化肥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抢答(或板书)。 教师总结 1.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2.课后活动:怎样识别区分常见的化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为下一课 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设置情景 (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 会得“病”: 实物 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 实物 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 实物 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 提出问题 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 2.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3.怎样科学施肥? 学生活动 1.观察实物、填写下表: 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 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6.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问题拓展 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 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 1、2、3 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 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课后反思: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 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 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 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 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 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