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
置换反应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4、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
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对置换反应定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颜色、外观很相似,不法商贩
用铜锌合金冒,黄金欺骗消费者,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去拆穿他们的骗
局吗?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考】你学过哪些金属能与 O2 反应?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纠错
【思考】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展示长期放置在空气的镁条的颜色,说明,镁与氧气在常温条件下也
可以反应。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长期放置在空气的铝片的颜色(灰白色)说明铝和
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反应。
【过渡】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锈迹斑斑的铁制品,但我们没有见
过铝制品生锈,也就是说他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为什么呢?
【思考】铁丝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的现象?铁,铜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反
应吗?
【总结】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思考】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擦洗铝制品?
接下来学习金属的第二条化学性质,金属和酸的反应。
【思考】所有金属都可以和酸反应吗?他们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
吗?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填写 P10 的实验现象。实验之前强
调两点:表面有氧化膜需要打磨,固体药品的取用。(学生做实验)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补充】铁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时间较长,现象出现较慢,它的溶
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思考】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可以推出该气体为氢气。试着
书写 P10 的化学方程式,纠错。(温馨提示:铁和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产物为+2 价的铁)
【讨论】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
反应有什么特点?将这一类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进行比较。分
析引导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实验:
1.将铝丝放入硫酸铜的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师生共同纠错。)
结论:铝的活动性比铜的强
2.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师生共同纠错。)
结论:铜比银活泼
从而得到铝 铜 银的金属活动顺序:铝〉铜〉银
【思考】 该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任意反应?引出常见金属的活
动顺序
【归纳总结】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认真的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同学
们是否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为什么有 氢的位置,有何作用?金属
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何重要应用呢?
小结: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
中的氢。
3. 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
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除 K、Ca、Na 外)。
四.课堂练习:课本 P13 第 5、7 题,独立做然后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老师点拨总结。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课时练 8.2
附板书设计: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
(2)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Fe、Cu
(3)高温下也不反应:金、银
二.金属与酸反应
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结论:金属活动性 A1>Cu>Ag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
K、Ca、Na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