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ID:71650

大小:11.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资料和标本,学习从多角度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3.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观察标本等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训练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   4.运用小组讨论法,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分析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5.理解人群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和其他生命,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6.通过课后活动,学习实验测量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3.鼓励学生从身边环境中发现感兴趣的生物学现象,为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生态型环境背景,生物生态图,课堂所用标本照片,引导及总结性文字。   2.标    本:鼯鼠、苍鹰、黄鼠、白鹭、野兔、海龟、仙人掌、秋海棠。   3.标    牌:用于分组标志。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向学生展示三幅环境照片。 2.探究活动:“给生物找个家”——观察标本,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3.探究结果交流。班级研讨,明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发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辩证关系。 1.学生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根据记录表的要求,总结并纪录相关特征,做出相应的结论。 3.各小组选派代表,在观看相关生物的生境照片的同时,表述观察结果。 4.列举生活实例,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5.倾听,提问。 1.展示课件。引入课题,并引出探究活动“给生物找个家”。 2.布置活动,提出观察要求,进行观察指导。 3.倾听、补充、总结。 4.出示教室照片,引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问题。 5.回答提问,总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言: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是美丽的大草原,草原上有牛、羊。这是哪里的草原呢?(请学生代表描述)对,是蒙古草原,因为草原上有蒙古包。 再看这幅图——(请学生代表描述)郁郁葱葱的山野,林间还有火车,这是人类在自然界中留下的痕迹。   第三幅图——(请学生代表描述)辽阔的大海、翱翔的海鸥,这是海滨自然风景的典型代表。   看完三幅照片,大家有什么感觉,(请学生代表描述)——自然界的美。每当人们提到辽阔的草原,就联想到绿草和牛羊;提到山野就联想到丛林和在森林中生活的动物,提到浩瀚的海洋,经常令人想起海洋中斑斓的海底生物和海面上飞翔的海鸥。如果要形容自然界的美丽,人们经常要用“和谐”这个词来描述。   但是,如果我们看到牛羊在海里游泳、鱼类在森林中爬树,那我们就会觉得太不对劲儿了。   实际上,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它相对适应的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就像鱼类具备鳃,可以在水中呼吸;鸟类生长有翅膀,可以在空中飞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研究生物是怎样适应和影响环境的。   各实验组都有一种生物标本或者是一种实物,我们研究它们具有什么特征,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关的,同时猜测这种生物适于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我们为生物找一个家。   二、学生小组的观察活动:   几点具体要求:   1.观察:   根据每组的生物,结合同学们已有的知识,运用以前学过的观察法,认真、仔细的观察,总结该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眼、足、叶、花等的形态)。请大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观察,从观察整体的特征,到观察局部的特点,观察局部时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顺序进行,同时记录观察结果。   2.讨论:   根据各组标本(或实物)的形态特点,猜想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并具有怎样的特点。   3.记录:   每组同学集体讨论,一个人执笔,将大家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4.结论   最后,分析一下你们组的标本或实物,推测它的家在哪里,会是什么样的?每组选派一人作为代表发言,向全班汇报(请简洁、明了),若发言人说的不全,小组的其他人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可以向他们提问。   下面各组开始活动,时间是15分钟。   (教师到各个实验组指导或参与学生们的观察和讨论,纠正观察过程中学生的误解,并解答相应的问题)。   三、学生展示活动   1.教师活动   (1)操作课件,展示图片。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观察,纠正观察和理解方面的错误。   (3)帮助学生总结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各组代表发言活动   (1)请各组代表到讲台上发言。   (2)各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发言。   (3)其他组成员提问,发言组可以解答。   四、关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小结   1.根据各组同学的发言,结合生物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得出的结论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保护色、拟态等(演示课件中的照片)。这些都是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五、关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小结   1.演示课件中“整洁的实验室”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实验室的变化,发现在人的影响下,造成的实验室的变化,从此侧面说明: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演示课件中生物影响环境的照片,师生共同列举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事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六、总结   1.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2.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3.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是自然界产生飞速的变化,导致环境的破坏。人类作为一种普通的生物与其它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也应当遵从自然规律。作为学生,我们应当从小学习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 爱护环境,“关爱环境是现代人的美德”。   七、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请同学对于其它组的标本或实物进行观察。 教案点评:   本教材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果师生能够抱着展示各自的优势特征的积极态度,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此教材可以将师生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长期的努力,营造宽松、活跃、愉快、平等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教师在精神和思想层面的沟通,使学生直接或间接体验到科学的魅力。   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位置转换,从过去的“权威”位置,转换成引导员,相当于旅游团中的“导游”,带领着学生们游历科学的殿堂,感受发现和创造后的愉悦。课后一些朋友说:“你这次的课和你的风格不太相符,你过去上课市侃侃而谈,但这次确是少言寡语。”这样上课,学生的空间广阔了,他们的观察机会多了,发表意见的机会多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科知识,变为主动的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才能,积极的应对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崭新的事情,不仅有利于学生会获取知识,而且使学生在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多方面得到教育,拓展了教育空间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教育学的知识观念:综合比分析更重要,宽泛比精深更重要,新异比成熟更重要。在操作新教材时,本人也感到教师在运作教育过程时,教师自身的理念转换、知识的更新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尤为重要,教师的综合能力、博大的知识底蕴、创造意识等是适应教育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学习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交流过程,交流的对象包括各种环境因素,例如对自然环境的体验和理解,对新知识的了解,对学生的理解,教师间的互动和理解等。   在教育转轨的今天,教师面对的主要问题,更多可以归结为“习惯”。一方面是教师的习惯,过去教师可能习惯于在课堂上“讲授”,面对所有的问题更多使用讲授的方法去解决,不能更好的关照学生的感受,主体与客体关系就此发生扭曲。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习惯,在长达数年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学生更习惯于教师的指挥,以“听”为主的课堂学习,强烈影响着学生,天真烂漫的孩童逐渐僵化了、老成,随之而来的十想象力和创造的被泯灭。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养成的过程,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新习惯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面对教改要求,我们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站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石上,从生活活动开始,从点滴行为入手,利用各种教育环节所提供的机会,加强师生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动中学,在学中动。作为教师首先保持良好的态度面对新鲜事物,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各种习惯势力的挑战,塑造活跃开放的自我。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