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
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始终将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本节课的亮点。从一开始对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
到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都是用化学实验突破教学难点。知识在于建构,学
生头脑中的知识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一定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完成,是教师不
能包办代替的。本节课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对有关金属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
探究学习和巩固有很大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
能灵活应用金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及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练习,即学即用,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相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探究精神。
2.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和乐趣,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这种探究实验设计的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情景引入】
小品表演——《金属家族的斗争》欣赏小品
设计意图
欣赏小品
引起兴趣,激活思
维,导入新课
引起兴趣,激活
思维,导 入新
课
【板书】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注意 明确学习课题
【设问、回顾旧知】
1. 怎么体现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金属能与那些物质发生反
【指导阅读】
阅读课本第 9 页“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内容,
回答:
1. 是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2. 如果反应,所需条件有何不同?反应剧烈程度是
否一样?
分析归纳出镁、铝、铁、铜、金这五种金属的活动
性强弱。理由是什么?
回忆
回答问题
认真阅读课本第 9
页“一、金属与氧
气的反应”内容。
分析镁、铝、铁、
铜、金这五种金属
的活动性强弱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建
构知识的意义.
【组织汇报交流】
鼓励学生自动汇报自学的结果,回答上述 3 个问题。
【归纳小结】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之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的难易程度。【归纳小结】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之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的难易程度。
【过渡】
金属与氧气反应时间较长,且制取氧气较麻烦,请
思考并提出更快捷方便的实验方案判断金属活动性
强弱?为什么?
【指导实验】
演示实验及注意事项
实验探究一:
镁、锌、铁、铜与稀硫酸或稀盐酸酸的反应
一、提出问题
二、设计实验
三、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四、归纳、小结
一名学生汇报,回
答上述问题,其余
学生自我评价。
与老师共同归
纳,小结,并认
可,记录。
各自思考,并提
出建议:利用金属
与酸反应的剧烈程
度来判断。
分组实验,组内分
工合作。
完成学案“探究实
验一”内容的相关
填写。
在学生原有知
识和认知结构
的基础上提出
合理的建议
通过实验获取
感性认知。
为利用金属与
酸反应的剧烈
程度判断金属
活动性顺序的
理性认识准备。
一名学生汇报,回答上述问题,其余学生自我评价。 两名学生汇报,
展示学案,其余学
生自我评价
两示学案,其余
学生名学生汇
报,展
【讲述】
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是否有氢气产生,可将金属分为
两类:
Mg Zn Fe(H) Cu
活泼金属 不活泼金属
认可结论,并记录 总结经验。学习
反思,使知识内
化,认知提高,情
感升华
【评价总结】
1.肯定学生的实验结果,并指出不足。
2.与学生一起归纳——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之一: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设问引导】
1.我们知道可根据铁、铜与酸反应来判断两者的活动
性顺序( Fe > Cu ),若是铜和银可否仍用此方法来
判断?
2.如果不能,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铜和银的活动性顺
序?
【指导实验】
演示实验及注意事项
实验探究二:
铝、铜、银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一、提出问题
二、设计实验
三、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四、归纳、小结
【组织汇报交流】
鼓励学生自主汇报实验结果,并展示自己的学案。
【评价总结】
1.肯定学生的实验结果,并指出不足。
2.与学生一起归纳——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之一:金属能否与化合物反应。
带着问题倾听,自
我反思,完讨论,
回答
思考,期待善。
讨论,回答
思考,期待
分组实验,组内分
工合作。
完成学案“探究实
验二”内容的相关
填写。
一名学生汇报,展
示学案,其余学生
自我评价。【评价总
结】
1.肯定学生的实验
结果,并指出不足。
2.与学生一起归纳
——判断金属活动
性 顺 序 的 方 法 之
一:金属能否与化
合物反应。1.肯定
学生的实验结果,
并
在学生原有知
识和认知结构
的基础上得出
结论。
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
温故知新,培养
解决问题的能
力
根据实验现象,
推测铝、铜、银
三种金属的活
动性顺序,发展
分析推理能力。
表达与交流
【评价总结】
1. 肯 定 学 生 的
实验结果,并指
出不足。
2.与学生一起
归纳——判断
金属活动性顺
序的方法之一:
金属能否与化
合物反应。
【过渡】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
认真的去伪辨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
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倾听 整体认知金属
活动性顺序表,
自主建构知识
【板书】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强 弱
【课堂小结】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 ,它的
活动性就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
于 的 金 属 能 置 换 出 盐 酸 、 稀 硫 酸 中
的 。
认可记忆
分 析 上 述 探 究 实
验,归纳并作答
规律性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
归纳以及表达
能力。
整体把握此节
内容
【学知识以致用】
1.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含有 Mg、Al、Cu、Ag
等金属,为了回收重金属,将旧手机的部件粉碎并
浸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中
含有的金属是( )
A.Mg 和 Al B.Cu 和 Ag
C.Al 和 Cu D.Mg 和 Ag
2.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因
为
3.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丙浸入甲的硝酸盐
溶液中,有甲析出;将乙、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乙溶解而丙不反应,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 甲>丙>乙 B. 甲>乙>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完成练习
多名学生汇报,回
答问题,其余学生
自我评价
知识整合
即学即用
巩固本节课相
关知识点
【让学生质疑】
回答学生有关不清楚的问题
【作业设计】
1.做课后第 14 页习题 1、5、7、8。
2.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指导自学、课后思考】
1.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那么,金属在自然界
中会以什么形式存在?
2.冶炼铁的原理是什么?
3.你能否列举日常生活中,关于防止金属制品锈蚀的
例子?
课后作业
课后带着问题预习
“课题 3 金属资
源的利用和保护”
把知识迁移到
新的情景中,培
养迁移能力。
知识巩固、拓展
做到有目的性
的预习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强 弱
教学反思
(八)教学反思
1. 学生反馈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通过游戏导入、生活化情境引入使他们对这一节课
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已较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要点知识,并且能积极地将课内知识带回家
中,利用家中的物品进行一些小实验(如用醋酸和一些常见金属反应),认真完成课后作
业。
2. 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化学其实就在身边,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
堂教学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的实
验技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3. 主要缺陷
主要缺陷是时间较为紧张、控制探究的进程较难。课堂各种活动亦应做好更充分
的准备,实验探究安排亦应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