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习题无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习题无答案

ID:715955

大小:52.9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选择题 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u Zn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2、在人体的血液中,如果钾元素含量偏高会引起心脏衰竭甚至死亡;如果钾元素含量偏低, 又会影响肌肉和神经的功能,这时就需要补充钾。一种医用含钾化合物的水溶液能跟硝酸银 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化合物是 ( ) A、KNO3 B、K2CO3 C、KCl D、KOH 3、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OH NaC1 CuSO4 HC1 B.KNO3 Na2SO4 NaOH KC1 C.KC1 Ba(NO3)2 HC1 CaC12 D.Na2CO3 Ba(OH)2 KNO3 Na2SO4 4、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一定量稀硫酸的有关性质,并绘制成如下几种图像, 其中不正确的是 ( ) 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 B.碳酸钠和稀硫酸 C.氯化钠和氢氧化钾 D.硝酸银和氯化钡 6、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只用组内两两物质间的反应,不用其它试剂,不能将其一一 区别的是( ) A.NaCl Na2CO3 Ca(NO3)2 HCl B.CuSO4 NaOH H2SO4 Ba(OH)2 C.K2CO3 H2SO4 HNO3 BaCl2 D.Na2SO4 BaCl2 K2CO3 KNO3 7、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学用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甲+K2SO4 溶液;②乙+KCl 溶液;③丙+KOH 溶液,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中都有 KNO3 生成。由此推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是( )。 A.HNO3 AgNO3 NaNO3 B.Ba(OH)2 NaNO3 HNO3 C.Ba(NO3)2 HNO3 AgNO3 D.Ba(NO3)2 AgNO3 HNO3 8、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氢氧化锌的混合物若干,与 10%的硫酸溶液完全反应,生成 3.6g 的水.则已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 A. 19.6 g B. 4.9 g C. 10.0 g D. 9.8 g 9、溶液的特征颜色,为我们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提供了重要依据。小聪同学为探究硫 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颜色变浅 ②比较硫酸铜、硫酸钠两种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 ③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后溶液为无色 其中,能证明 Cu2+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原因的方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0、实验室给大家提供了酚酞、稀盐酸二种试剂和必要仪器,利用上述条件能够区分开的 物质组是 A.NaCl、NaOH、Na2C03 B.NaCl、CaCl2、NaOH C.NaOH、Ca(OH)2、CaCl2 D.NaCl、Ca(OH)2、CaC12 11、若将 m 克 CO2 经 CO2→CO→CO2→CaCO3 的一系列变化(假设无损耗),最多能得到 CaCO3 沉淀 x 克,若将 m 克 CO2 经 CO2→Na2CO3→CO2→CaCO3 的一系列变化(假设无 损耗),最多能得到 CaCO3 沉淀 y 克,则 x 与 y 的关系是( ) A.x=y B.2x=y C.x=2y D.不成比例关系 12、下面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混合物 思路方法 选用物质 A.CO (CO2) 吸收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CaCl2 (HCl) 转化、过滤 过量的碳酸钙 C.FeSO4(CuSO4) 置换、过滤 过量的铁粉 D.NaOH( Na2CO3) 沉淀、过滤 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13、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某学生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一定有 CaCO3 和 Ca(OH)2 B.一定有 Ca(OH)2,可能有 CaCO3 C.一定没有 CaCO3 和 Ca(OH)2 D.一定有 CaCO3,可能有 Ca(OH)2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物 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二氧化锰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过量稀盐酸,加热蒸发 C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过滤 D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 15、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 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 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 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4)对于是否含有 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2)作如何改进 (若步骤(3)填“是”,此空 不作答) 。 (5)写出上述反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 16、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各种酶都 是蛋白质,蛋清、鲜乳汁中也有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含 Cu2+、Ba2+、Ag+等 的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从而丧失其生理功能危及生命。因此, 可溶性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根据上述所给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CuSO4、AgNO3、Ba(NO3)2、AgCl 四种物质中,无毒的是 ; (2)在医疗上用 x 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让病人服用 的悬浊液(俗称钡餐),而 不能服用碳酸钡,其原因是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与碳酸钡反应后,产生 了一定量的使人中毒的氯化钡; (3)若因氯化钡中毒,下列方案中可作为最佳解毒措施的是 (填序号)。 A.多饮糖水 B.饮用纯碱溶液 C.饮用食盐水 D.饮用硫酸钠溶液 17、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 FeCI3、NaCl、Na2SO4、Ba(NO3)2 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 学取该废液样品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无明 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推断: (1)根据溶液的物理性质就能判断出废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滴加 BaCl2 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你的推理,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8、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已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联想 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 溶液、盐酸、CaCO3 固体、酚酞)对试液 是否变质展开了探究。 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 NaOH。 小明通过查资料知 Na2CO3 呈碱性。他首先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试 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 NaOH。 ①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 ②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 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 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真是没有 NaOH 了吗?他又作了探究: ③猜想: ④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 ⑤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了: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 保存。 19、硫酸钠是制造纸浆、燃料稀释剂、医药用品等的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的 氯化钙、氯化镁,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 1 ) 用 氢 氧 化 钠 和 碳 酸 钠 除 杂 时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分 别 为 、 (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如果要添加过量了,可加入适量 溶液除去。 (3)“后续处理”的主要操作时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硫酸钠,应蒸发至 (填序号)。 A.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B.快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C.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过滤弃去剩余的少量溶液 20.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 导下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 量筒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 2mL 稀硫酸,逐滴加入 溶液,振荡后,再滴入 V1mL 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 2mL 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碳 酸钾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钾溶液 V2mL。 小明同学的判断:小江的实验说明能用碳酸钾溶液来验证;小伟的实验还不能,需再做一个 实验才能说明。 实 验 并 判 断 : 另 取 一 支 试 管 , 加 入 2mL 稀 硫 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判断依据)。 【结 论】能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反 思】在小江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填字母)。 A.仅是反应物 B.相当于指示剂 C.作催化剂 21、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 (1)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②酸或碱溶液溅入眼睛里,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③室内 着火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出口;④用生石灰处理被酸污染的河水; ⑤室内 煤气泄漏,立即关闭煤气瓶阀、并打电话报警。 (2)未成熟水果含鞣酸而具有涩味,脱涩的方法之一是用石灰水浸泡水果。则用生石灰制 成石灰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沿容器壁慢慢注入 中,并不断搅拌。 (4)2007 年 6 月 5 日,在“南海一号”打捞出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 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 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填元素符号) ;以下措施不能阻止铁器生锈的是(填序 号) : ①喷漆; ②刷搪瓷;③水洗;④镀一层耐腐蚀金属。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