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高考大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ID:715770

大小:4

页数:62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一 部 分  自 然 地 理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地 理 内 容 索 引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 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核心素养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要素组成及特点。(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综合思 维) 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作用。(人地协 调观) 4.结合示意图,认识土壤的形成中各地理要素的作用。(综合思维) 5.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土壤剖面的组成。(地理实践 力) 知识构建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一、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1.不同地域由于所处 纬度 位置和 海陆 位置不同, 水热 状况及其 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 植被 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 带状 分 布,构成 自然带 。由于自然植被能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 然带往往以 植被 类型命名。  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它体现了 气候 、 植被 、 土壤 等自然环境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主 要包括 水平 地域分异规律和 垂直 地域分异规律。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导致 热量 由赤道向两极方 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 纬线 平行,沿 东西 方向延伸、南 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 植被 、土壤等也呈现出 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条件是产生 这种分异的基础, 水分 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全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向内陆 逐渐 减弱 。受这种 降水 空间分布的影响,自然带表现出平行于 海岸 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 异主要受 水分 条件控制,在 中纬度大陆 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特别提醒森林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 带。草原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且集中于 夏季。荒漠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降水量稀少,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很 大。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 海拔 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 植被、土壤和动物组合类型。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随 高度 发生 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作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 状况、 水分 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垂直地域分异与 从赤道到两 极 的地域分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 体所在 纬度 及其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 低 ,山体越 高 ,自 然带越 丰富 。如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带谱就比较丰富。  2.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 水热 条件的地域组合及 其变化。但是,某些地区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 洋流 等因素的影响, 往往出现与上述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规律•深化整合 考向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 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 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分析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 向变化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分 布 特 征 延伸 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 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图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案例 沿20°E经线,非洲大陆由赤道到 南、北两侧的自然地带变化:热 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 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 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 地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 漠带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规律总结 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地带分布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以北半 球为例)。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1】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 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甲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 (2)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形成了该地域分异规律 C.其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素养解读】本题需要结合甲所在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判断出甲所在地为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结合示意图中自然带 的分布规律判断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对学生区域认知及 综合思维的考查。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导引】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D (2)A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组•训练突破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的生活写照。每个养蜂人心里都有一幅中 国地图,一年四季开满鲜花。读广东、福建等地蜂农“追花夺蜜”的牧蜂图, 完成第1~3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影响蜂农“追花夺蜜”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D.市场 2.养蜂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蜂蜜产量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低温的阴雨天气 B.晴朗干燥的天气 C.崎岖的山地            D.贫瘠的土壤 3.牧蜂图主要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A 2.A 3.A  解析 第1题,蜂农“追花夺蜜”需要根据各地鲜花开放时间,其主要受气温 的影响。第2题,蜜蜂的外出活动与天气有关,低温阴雨天气蜜蜂常不会外 出活动。如果花开季节遇到寒潮,花被冻得提前凋谢,就会严重影响蜂蜜产 量。第3题,“追花夺蜜”时间先从南方开始,逐渐向北推移,到9月在北方结 束,主要因为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对应的植被分布是根据热量条 件进行的南北方向上的移动,所以牧蜂图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规律。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规律•深化整合 考向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 (1)山地所在纬度——相同海拔的山地,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 (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山地垂直带谱分布特点 (1)同一自然地带在山地阳坡的分布高度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纬度低的高大山地垂直带数目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地。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山地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地形的关系。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2】 (2020江苏卷,13~14)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 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素养解读】试题以同纬度的两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作为主要信息载体, 推断两山地的名称以及垂直带谱的变化,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 维的考查。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号 分  析 第(1)题 甲、乙两山地纬度    ,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 地基带为      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结合选项分析可知两山地属于       第(2)题 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乙山地基带为干热河谷灌丛,说明 乙山地比甲山地的基带降水  。横断山脉受来自印度洋的 西南季风影响,乙山地在山地的背风坡,气流    ,降水少, 焚风作用明显 【思路导引】 相同 常绿阔叶 横断山脉 少 下沉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D (2)C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组•训练突破 (2020山东潍坊检测)下图示意北半球山地垂直自然带与陆地水平自然带 对应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图中四座山峰积雪冰川垂直高差最大的是(  ) A.友谊峰 B.博格达峰 C.木孜塔格峰 D.珠穆朗玛峰 2.影响四座山峰共有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相对高度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雪线高度为终年积雪冰川的下限,峰顶为终年积雪冰川的上 限。读图并计算可知,珠穆朗玛峰的积雪冰川垂直高差最大。第2题,读图 可知,四座山峰共有自然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分布高度大致随纬度升高 而降低,故影响四座山峰共有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纬度位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规律•深化整合 考向三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主要反映的是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 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地方性因素,又称为非地带性因素,因此地方 性分异规律又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影响 因素 地 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 成 因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 布(现实状况)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 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 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少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 面为主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影响 因素 地 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 成 因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 布(现实状况) 地势 起伏 南美洲巴塔 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 西风进入,处于背 风坡 科迪勒拉山 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 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 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 阻挡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影响 因素 地 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 成 因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 布(现实状况) 地势 起伏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 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 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基带 自然地带一致 高山植被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 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影响 因素 地 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 成 因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 布(现实状况) 洋流 北半球中高 纬度的大陆 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 然地带的分 布纬度应该 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地带 向较低纬度延伸,大 陆西岸自然地带向 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 陆东岸是寒流,降温 减湿;大陆西岸是暖 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 纬度的大陆 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 然地带的分 布纬度应该 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地带 向较高纬度延伸,大 陆西岸自然地带向 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 大陆东岸是暖流,增 温增湿;大陆西岸是 寒流,降温减湿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影响 因素 地 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 成 因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 布(现实状况) 洋流 南半球副热 带地区的大 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 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 用 欧洲西岸 针阔叶混交 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 影响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另外,有些地区的地方性分异现象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如:非洲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东侧 的热带雨林带,都是因为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信风来自海洋,性质暖 湿;暖流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3】 (2019浙江4月选考,19~20)“理 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 干扰的假想大陆。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 地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地带分布 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地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 C.海陆分布 D.海拔 (2)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素养解读】试题以“理想大陆”和非洲的自然地带分布图作为主要信息 载体,推断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自然地带的名称,体现了对学 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导引】 题号 分  析 第(1) 题 A 图1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海洋,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 东岸靠近    ,距海都比较近 B 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红海,没有受到沿岸   的 影响 C 图1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海洋,受    湿润气流影 响较大,气候湿润。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海域面积小,海 陆热力差异不明显,受副热带高压带或来自干旱的阿拉伯半 岛的东北信风影响,终年炎热干燥,形成热带荒漠带 红海 洋流 海洋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号 分  析 第(1) 题 D 图1示意“理想大陆”自然地带分布,不考虑    、高原等 地形要素干扰,图2所示的非洲北部地势起伏小,因此地形对自 然地带分布的影响小 第(2) 题 图2中甲自然地带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该地受        和    交替控制,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地 带为             ,对应图1中的②  山地 副热带高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C (2)B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组•训练突破 (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 ①板块张裂 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 ④流水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2.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 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  )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 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雅鲁藏布江上游位于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岩石破碎,易 被侵蚀,形成“V”字形河谷,雅鲁藏布江上游“V”字形河谷形成的外力作用 主要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第2题,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 100 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主要与该地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 响大有关,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规律•深化整合 图形突破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 系列,以该类图示为背景,主要用于考查山地某一高度自然带的名称及成因、 山地坡向、山地雪线高度分析及山地名称的判断等内容。 (1)根据自然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情况下,自然带谱越丰富,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下 图中自然带谱丰富,其所处的纬度低。 (2)根据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热量带。 所谓基带,即山麓地区的自然带;山地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如 下图中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热带地区。 (3)根据自然带的数量,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 判断南、北半球。如下图中南坡自然带的 数量较多,为阳坡,因而可推断出该山地位 于北半球。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上图中,南坡积 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低于北坡,因而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 的为阴坡。如上图中同一自然带(积雪冰川带除外)分布的海拔南坡高于 北坡,因而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 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码①②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针叶林 常绿林 B.常绿林 草甸 C.草甸 草原 D.针叶林 草原 (2)图中所示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 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地势 C.水分D.日照 (3)该山地可能是(  ) A.贺兰山 B.长白山 C.秦岭 D.天山 【素养解读】试题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为信息载体,考查该山地的 垂直自然带的类型,造成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而进行 区域定位判断。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 【思路导引】 温带 针叶林 水分 南北 答案 (1)D (2)C (3)A   迁移•对应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2.影响东、西两坡自然带谱数 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海拔 C.坡度 D.相对高度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该山地的海拔接近7 500米,且山地底部存在常绿阔叶林带,该 山地应位于亚热带地区,据此可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第 2题,根据示意图可知,该山地东坡相对高度大,自然带谱数目多;西坡相对高 度小,自然带谱数目少。因此影响东、西两坡自然带谱数目差异的主导因 素是两坡的相对高度。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