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练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对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
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铁的冶炼,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实验用品】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 CO 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
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铁的冶炼”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教材除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冶炼铁的历史外,主要
是通过实验,说明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化学反应原理,并结合炼铁的实际情况,以例
题的方式介绍了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这样,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
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关于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的教学,可以结合地理课的有关内容,利用矿物标本或实
物照片、图表等进行教学,应鼓励学生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并在课内外进行交流。我国冶炼
铁的历史及解放前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等内容的教学,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展示材料、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课前查找金属资源的有
关资料:矿物标本、实物照片、
图表、有关金属资源的文字描述
等。
展示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搜
集材料。
学生展示材料,交
让学生通过多
种途径收集资
料,培养学生
的资料收集的
能力。
由课上来展示
媒 体 实 验 相 结
合 、 原 理 实 际 相
联 系
含杂物质的计算
由小组分别展示收集的资料。
〈过渡〉
金属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金属
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了提取量最大的是
铁,那么铁是如何从铁矿石中冶
炼出来的呢?
〈多媒体展示、介绍〉
1.我国古代炼铁图——了解我国
炼铁的悠久历史
2.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的发展
——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
炉;为纪念 1996 年中国钢产量突
破 1 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介绍炼铁的原理
P17 页—[实验 8—3]一氧化碳还
原氧化铁的实验。
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或产
物一般都是含有杂质的。因此,
在实际生产中必然会涉及到杂质
的计算问题。
〈例题〉用 1000t 含氧化铁 80%
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
铁 96%的生铁多少吨?
(解题过程见板书设计)
〈教师小结〉
解题思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
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
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
量。
〈课堂练习〉
P23 页习题 4、5
流信息,讨论、小
结:
地球上金属资源很
丰富,我国矿物储
量种类齐全。在所
有的金属中,含量
最丰富的是铝,而
提 取 量 最 大 的 是
铁。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
图片,了解我国炼
铁的悠久历史,知
道我国钢铁工业的
迅速发展
观察实验,描述现
象,思考原理,完
成化学方程式。
思考含有杂质的物
质 如 何 来 进 行 计
算。
归纳解题思路
收集的成果,
不仅可以培养
学生的兴趣,
而且可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
情。同时营造
一种宽松、民
主 的 学 习 氛
围。
利用多方面的
材料,激发学
生 的 爱 国 热
情。培养学生
的 民 族 自 豪
感。同时设置
了一个悬念:
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激发了
学生的求知欲
望。
通过例题的方
式,把化学原
理、计算和生
产实际紧密地
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活动成
为 有 机 的 整
体,有利于学
生主动参与学
习。
在解题过程中
培养学生严瑾
的思路,严瑾
的解题格式。
培养学生严瑾
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这堂课有了新意,也基本达到了之前的教学设计,但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 请学生上讲台来讲解例题的设计是一个亮点,但并非完美。因为本班学生基础还可以,
尤其是有几个尖子生,为了培养他们的能力,也为了在公开课中体现教学设计的新意,在之
前就让该学生做好讲题的准备。
2. 实际教学中的临场发挥还可以,但还不够理想。在课堂中有很多临场改变教学设计的地
方,大部分临时过渡都比较自然,比如,课堂引入原来是准备让学生先自学两分钟的金属资
源概况,但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教材时,临时改为学生复习金属活动性。
3. 教学准备虽然比较充分,但还有欠缺。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比较完整,但具体的教学安
排不够仔细,在实际的教学中明显感觉细节的准备不足。
4. 课堂时间的把握还需极大改善。这一直是我在教学中忽略的问题,也自然成为了我的弱
项。这节课也是一样,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本没办法达到对时间的掌控收放自如,后面的课堂
练习过少,中考题的重现部分也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5. 板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值得精细。本堂课的板书在教学设计里比较简单,所以
条理性较好,重点需要板书的内容也清晰呈现。但板书的规划不够合理,中间部分空余过多,
整体板书效果不具有美感。另外,粉笔字的书写还不流畅和美观。
6. 微笑教学做的较好,但没有贯穿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也比较注重自己的脸部表
情,基本做到了微笑教学。特别是学生上台讲题非常紧张时,我的微笑和点头给了她极大的
鼓励和帮助;但对于处理第一个学生没有回到上提问时,却没有给与微笑和鼓励,使得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