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常见酸的性质》复习课
教材分析
《常见酸的性质》是初中化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关于酸的相关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以及用途和拓展应用的一个专题复习课。这是此章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的
难点。通过复习和探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常见酸的性质,而且要使学生深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
法,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主动探究,同时也要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
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的
能力还不成熟,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自主地设计实验,在探究学习中还不能完全放手。因此
实际教学中还是需要采取以导为主的策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并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说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2.知道并认识稀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并能描述相应的反应现象。
3.通过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了解酸具有通性的原因,并能
对酸溶液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用观察分析等方法获得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化学规律。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
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难
点
重点 .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的综合应用。
教学策略
与 设计说
明
从学生兴趣出发,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运用思维导图、
竞赛等方法进行学习。并运用理性思维比较、概括提高分析能力及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情
景、引
入课题
1 分钟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以盐酸先生闯迷宫游戏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复习主题。
创 设 情
境,引入新课
基
础准备
10 分
钟
二、复习导学。(基础知识梳理)
1.自主归纳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2 写出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3.常见酸的用途
稀盐酸稀硫酸用于金属表面 ___,___在实验室可做干
燥剂;人体胃液中含有___ ,可帮助消化;汽车铅蓄电池
中含有___酸。
其他酸:硝酸的化学式为___;食醋中含有__酸,其化
学式为 ___。柠檬柑橘中含有柠檬酸。
独学-交流
巩 固 基础知
识,完成复习
前 的 准备工
作。
探
究复习
20 分
钟
(二)、中考题型突破。
一: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忘记了加指示剂,经检验组
中溶液呈酸性。
1. 请画出此反应过程中 PH 值变化曲线图。
2. 小组合作:请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检测溶液中盐酸剩余。
二变式练
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下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
颜色的变化,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小 组
合 作
完 成
活 动
1 至
2,共
同 讨
论 填
写 记
录。
(1) 请在②③处各填一种物质,分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指出反应类型。
②_ 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2) 上图反映了稀盐酸的化学性质,还缺少的一条是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_。
(3) 请写出编号①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
(4) 请写出编号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
采取小组合作
探究与讨论交
流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让学生
明确目标,适
当地给学生一
定的任务,让
任务驱动,更
有利于问题的
解决。
总结规
律 5 分
钟
总结出酸的性质及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和应用
学 生 观 察
将 知 识 内
化,上升到
规律
学生活
动 10 分
钟
三、达标检测(基础过关)
1.鱼胆弄破后会是鱼肉粘上难容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
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
A.水 B.食盐 C.纯碱 D.食醋
2.“雪碧”是一种无色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
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变紫。
3.苯甲酸(C6H5COOH)可用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
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能使红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苯甲酸不能使酚酞变色。
针对训练
并抢答展
示
学以致用,让
学生感受物理
的实用性。物
C.苯甲酸溶液的 PH>7. D.苯甲酸溶液的 PH< 7. 4.白蚁能分泌出蚁酸,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 多物质。下列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 A.镀锌水管 B.铜制塑像 C.大理石栏杆 D.铝合金门窗。 5.构建模型和构建知一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 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盐酸的 PH,则结果会____(选 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 2. 图①的现象是____。 3. 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 图中性质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_____(填用途)。 理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 知识的融合, 提升能力 课堂小 结 2 分钟 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布置作 业 2 分钟 知识升华;1.为研究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对其导电性和浮力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 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闭合开关,灯泡明亮,此时塑料球(密度为 1. 1g/cm 时)漂浮在溶 液上,逐渐加入 Ba(OH)2 溶液直至恰好完全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观察到的现象是灯泡______, _,塑料球_____。 3. 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将 30g 的稀硫 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请计算: 1. 共制得氢气___g. 2.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g 10 10 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0.04 0.04 板书 设计 《酸的性质》 1. 酸的物理性质 2. 酸的化学性质 3. 酸的用途及应用 教学 反思 酸的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复习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 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 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 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 一方面也注意采用竞赛、奖励等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