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探
索,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本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
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的计算,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
内容,又有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如何能兼顾又能突出重点难点,落实好新课程的精
神,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强调学生合作与分享意识等方面进
行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由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资料“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表引入,简单介绍
了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人类对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用来冶炼金属,
而其中冶炼量最大的是铁。因此,教材很自然地转入到对铁的冶炼的讨论。
“铁的冶炼”是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炼铁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例题介
绍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这样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
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
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对我国炼铁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2.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五、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自主评价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设计意图
【PPT 课件】课前播放轻音乐,指导学生预习新
课。
【实物展示台】展示部分学生收集的金属制品及
图片资料。
【过渡】分享完同学收集的金属样品及图片资
料,你有何感想?金属材料与人类关系密切,金
属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加上生
整理自己收集的金属
样品或图片资料。预习
新课。
学生解说收集金属制
品的材料、用途。
注意:设计展示部分生
锈的金属制品。
利用多媒体创设
良好学习气氛。
实物的展示,联系
生活导入新课,同
时培养学生的收
集、表达能力,也
2
锈等原因导致大量金属制品报废。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PPT 课件】思考题:
1.如何解释 “真金不怕火炼”?
2.地壳中含量较多金属元素是哪些?
3.分析为什么在自然界中有些金属可以以单质
形式存在,而有些则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
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PPT 课件】展示图片:常见的矿石及主要成分。
提问: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我国金属资源的
情况,如“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储量丰富”。
阅读课本,欣赏图片,
回忆金属的用途。
思考,分析交流。
欣赏图片,知道常见的
金属矿石及其主要成
分。
了解我国矿物种类比
较齐全,储量丰富。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具体题目,检
测学生预习情况,
同时新课讲授设
置好铺垫。
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拓宽
学生的知识面。
【过渡】人类每年要向大自然索取大量的金属
矿物资源,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那么铁是如
何从铁矿石冶炼出来的呢?
【PPT 课件】播放视频:介绍我国炼铁的历史。
提问:现在人们是如何把铁矿石炼制成铁的呢?
介绍:炼铁的原理。
板书:师生合作完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
方程式。
观看视频,了解我国炼
铁的历史,知道我国钢
铁工业的迅速发展。
讨论:以赤铁矿为原料
炼铁可能使用的方案。
学生方案:利用还原剂
把氧化铁中的氧夺去。
利用素材,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
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问题,同时
理解化学与社会
和技术的相互关
系。
【PPT 课件】多媒体模拟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
化铁的实验。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过渡】工业炼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其主要
原理与模拟实验相同,但规模、装置、条件等却
有很大差异。请大家观看工业高炉炼铁过程。
【PPT 课件】多媒体模拟:工业高炉炼铁过程。
归纳: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主要原理等。
观看书本插图及模拟
实验。
观察,描述现象,思考
原理,完成化学方程式
讨论:①实验前先通入
一氧化碳的原因;②尾
气处理办法;
观看:炼铁高炉及炉内
化学变化过程的示意
图。
整理:高炉炼铁的主要
原料,产品、设备及主
要原理等。
学校没有条件完
成该实验,利用多
媒体让学生可以
直观感受该实验。
讨论交流,形成共
识,
提高分析问题能
力。
利用多媒体让学
生比较理论和实
践存在的不同之
处。
【过渡】提问:铁矿石、生铁、钢等物质是纯净
物还是混合物?
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
质。因此,必然会涉及到杂质的计算问题。
【PPT 课件】例题分析:用 1000t 含氧化铁 80%
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 96%的生铁多
少吨?
【PPT 课件】超链口答题,分解难点。
1. 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 1000 吨,其中含氧化
铁 .吨。
2. 含杂质 4%的 1000 吨生铁,其中含有铁
学生思考,回答铁矿
石、生铁、钢等物质是
混合物。
先自学例题,分析讨论
分析已知和未知量的
关系及不纯物质如何
转化为纯物质等。
学生口答练习,并归纳
通过例题方式,把
化学原理、计算和
生产实际紧密地
结合在一起,有利
于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
利用多媒体的超
链接功能,设置梯
3
吨。
3. 用 吨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中含
氧化铁 80 吨。
4. 用 吨含杂质 10%石灰石中含碳酸钙
80 吨。
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归纳解
题思路,强调解题格式。
【实物展示台】展示部分学生作业。邀请学生相
互纠错。
【PPT 课件】巩固练习:(部分)
1. 用 1000t 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可炼出
含杂质 4%的生铁多少吨?
2、要炼出含 2%杂质的生铁 1120 吨,需要含氧
化铁质量分数为 80%的赤铁矿石多少吨?
归纳: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
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
将不纯物质质量如何
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的方法。
纯物质质量=不纯物
质总量×纯物质所占
质量分数
学生诊断解题过程中
的错误。
理解、掌握解题格式、
方法等。
学生练习,随时提问。
度,切换例题、错
题、联系题等。多
层次的训练,提高
学生解题能力。
指导方法,合作学
习。
规范解题格式,培
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
举一反三,融会贯
通。
【PPT 课件】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题,你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1. 本节课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或者还有什么问
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 用“我学会了……知识”,“我明白了……
道理”,“我提升了……能力”等语言,谈
淡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
感受和收获。
根据课件,整理本节课
主要知识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及
时小结,共享知
识,激励信心。,
布置作业:
1.书 P22 第 4、5 题。
2.预习:金属资源保护内容。
3.找一找自己家中的铁制品,观察有无生锈现象并思考如何防止这些铁制品生锈?
板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
一、金属资源概况: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二、铁的冶炼
1.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设备: 高炉
3.冶炼原理: Fe2O3+3CO 3CO2+2Fe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 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 X 80%= 800t
设: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 x 。
高温
3CO+Fe2O3==== 2Fe + 3CO2
160 112
800t x
160 = 800t
112 x
4
x= 112X800t =560t
160
折合为含铁 96%的生铁的质量为:560t/96%=583t
答:1000t 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 96%的生铁 583 吨。
注意:纯物质质量=不纯物质总量×纯物质所占质量分数
七、教学效果与反思
这是我在执教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科书第八单元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第
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辅助化学课堂教学时所做的一次尝试。借助多媒体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
感知熟悉学习的对象,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自主评价,无疑使
学生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本课基本上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实施,并收到了较
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在
许多方面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两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发挥整体功
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