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 1 课时)
在课题 1 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
酸的反应,以及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初步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在前一阶段的
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
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
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与酸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上。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采
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金属的
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
生能应用所学内容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探究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以及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
通过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具:镁条、铝丝、铜片、铜丝,铁钉、锌粒,砂纸、稀 HCl、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
液,试管(若干)。
一:引课
请你辨别真假黄金。目前一些人在一些黄金市场能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为什么有些人
会上当?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
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新课讲授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请同学上黑板书写:
2Mg+O2=====
点燃
2MgO
4Al+3O2=====
点燃
2Al2O3
2Cu+O2=====
加热
2CuO
[板书]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分析]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反应越容易,反应
越剧烈,金属的活泼性越强。
[思考]“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什么?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展示]铁生锈图片,思考铝问什么耐腐蚀?
[学生活动]从课本上寻找答案
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学生板书]4Al+3O2=====
点燃
2Al2O3
[总结]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
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过渡] 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还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但是所有金属
都能反应吗?剧烈程度一样吗?
[板书]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实验步骤:
在四支试管里分别放入适量的打磨过的镁条、锌粒、铁丝和铜片。各加入约 5 mL 的稀盐酸,
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金属 现象
镁
锌
铁
铜
[总结]镁、铁、锌等金属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而铜等金属却不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
应。
金
属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镁
锌
铁
铜
[强调]Fe2+ 浅绿色 Fe3+ 黄色 Cu2+蓝色
如果溶液里出现带颜色的离子,那么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结论]镁、锌、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最后是铁。
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以反应金
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无现象
反应比较剧烈,产生较多气泡
Mg+2HCl=MgCl2+H2↑
Zn+2HCl =ZnCl2+H2↑
Fe+2HCl =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 =ZnSO4+H2↑
Fe+H2SO4 =FeSO4+H2↑
属的活动性强弱。
镁>锌>铁>铜
[思考]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证明不同金属的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当两种金属都不能与
盐酸和硫酸反应时,例如铜和银,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活动性的强弱?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第五单元时曾经做过的实验——铁钉
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反应后在铁钉的表面形成紫红的铜单质。
我们可以用铁和铜的化合物反应制得铜,说明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
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提问:其他金属是否有这样类似的反应呢?
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二、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
3.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演示实验】
实验 反 应 现 象 反 应方程式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思考]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顺序?
[结论]综合以上结论,可知铜、铝、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三:课堂小结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反应
Cu+2AgNO3 = 2Ag+Cu(NO3)2
2Al+3CuSO4 = 3Cu+Al2(SO4)3
Fe+CuSO4 = Cu+FeSO4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
蓝色逐渐变无色
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
逐渐变为蓝色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
渐变为浅绿色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判断出
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
四:学以致用
五:课后作业 课本 13 页 4567 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构建主义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主。联系学生生活使学
生更易理解。通过实验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一切条件创设情
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构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最终达到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但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反思如下:(1)实验过多的由老师演示,应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如果在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会更好,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会达到更好
地效果。(2)另外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细节的强调,例如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
镊子用完要擦拭等,严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3)引课时用到的黄金鉴别案例,由于最
后时间紧,没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思考讨论。(4)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样,在课
上书写方程式时,仍有一部分的学生会忘了配平或者化学式书写错误,如硫酸铝的书写。随
后应加强方程式的练习,抓住学生的基础。(5)课堂上学生在回答方程式时化学用语不规
范,教师和学生在平常的教学中都应该注重化学用语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