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的含义。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
相互转化的方法。
小明5岁的弟弟要喝糖水,他在一杯水中加了一勺糖,可
是弟弟说不甜,小明让弟弟自己加糖,弟弟一直加到糖不溶解
了,喝了一口水,很甜。弟弟还想让糖水更甜点,于是又加了
一勺糖,可是糖水没有变得更甜,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让没有
溶解的糖溶解呢?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
v阅读课本 P33-34 实验9-5和9-6
v学习任务
v1、了解实验步骤。
v2、猜想实验现象。
20ml水 加5gNaCl 搅拌 再加5gNaCl 再加15ml水
常温下,溶质溶解质量随溶剂质量变化情况。
注意:玻璃棒搅拌尽量不要碰到烧杯内壁
和烧杯底部。以不发出声音为准!
将实验现象和结论记录在课本P33表格中。
搅 拌
探
究
20ml水 加5gKNO3 搅拌溶解 再加5g 加热 再加5g
测温度 T1 测温度T2 测温度T3
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质量随温度变化情况。
冷却
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烧杯内壁和烧杯底部,不能用于搅拌!
将实验现象和结论记录在课本P34表格中。
观察冷却后的烧杯中的现象。
搅 拌
搅 拌
操作 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加15mL水,搅拌
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部分固体不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1、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2、
溶质溶解的质量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操作 现象 结论
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固体全部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晶体析出
一定量的溶剂
中,硝酸钾的
溶解的量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固体部分溶解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
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
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
和溶液。
注意:
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
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思考: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
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加入硝酸钾、蒸发掉一些水、降低温度
思考: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配成不饱和溶解,
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
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利用以上原理可以从海水提取食盐。
海水提取食盐流程
海水晒盐析出晶体与硝酸钾溶液的结晶析出有什么不同?
蒸发结晶
冷却结晶(降温结晶)
1、可以证实某种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
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硝酸
钾晶体质量不变
D、加热到30℃时,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C
2、常温下,向一未知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
钾晶体溶解,则原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各部分的性质不相同的液体 D、无法确定
B
3、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
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再加入同种溶质 D、倒出一些溶剂
C
4、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
加熟石灰④减少熟石灰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溶剂,
能用来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
是( )
A、 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A
课堂小结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
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