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时 圆、观察物体
课时目标导航
一、复习内容
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观察物体。(教材第 52 页和第 54~56 页第 1,3,4,16 题)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讨论,进一步熟悉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和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难点:进一步巩固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圆的认识。
师:同学们,这个图形叫什么呢?它有什么特征?(教师画圆,学生抢答)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圆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圆心、半径、直径)
2.圆的公式。
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周长公式、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圆周率。
师:公式里的圆周率“π”是什么意思?“3.14”是一个准确数吗?(学生抢答)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圆周率的意义。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 54 页第 1 题。
(1)组织学生回顾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d=2r)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 54 页第 3 题。
师:第(2)(3)问没有直接把圆的半径给我们,那要怎么计算圆的面积呢?
(1)引导学生从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思考。(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板演。
3.教学教材第 56 页第 16 题。
师:阴影部分这样的图形要怎么求面积呢?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地方是我们熟悉的。
(学生独立思考)
(1)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从图中熟悉的图形出发,寻找其中的等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梯形、长方形图形的面积减去半圆的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
(2)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3)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4.教学教材第 54 页第 4 题。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视。
(3)展示学生的画法,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54 页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 5 题:①③②
2.完成教材第 56 页第 14,15,17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 14 题:铁丝总长:2×3.14×3=18.84(cm)
三角形边长:18.84÷3=6.28(cm)
第 15 题:(1)同样长的铁丝围成的所有图形中,围成圆时面积最大。 (2)横截面是圆形,
面积最大;排水最快、最大。
第 17 题:43.96÷3.14÷2=7(cm)
7+3=10(cm) 3.14×102-3.14×72=160.14(m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圆、观察物体
1.O 表示圆心,r 表示半径,d 表示直径。d=2r
2.3.14 是“π”的近似数。
3.圆周率用符号“π”表示,π≈3.14。
4.圆的周长:C=πd 或 C=2πr
5.圆的面积:S=πr2
1.本节课对“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对“观察物体”进行了训练。从圆的定义出发,
复习圆的特征、圆周率、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且进行了相应的练习。通过练习习题的方式巩
固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2.另外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时间过久的原因,很多学生对圆的知识有些陌生。
在做关于圆的练习时,先带着学生复习一遍相关知识,再做题。对于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对
知识的生疏,需要引起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督促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在符合
学生记忆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