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
第Ⅰ卷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周以前,只有王的称号而无“天子”之称。“天子”之称是周人的创造,在周人的观念
中,天是至上神,统治一切。“天子”之称表明,天神与周王是父子关系,这使得( )
A.王权开始具有神秘色彩 B.宗法制由此而产生
C.周天子大宗地位神圣化 D.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一个妾,为他生了一个大儿
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又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
应是 ( )
A. 女儿 B. 大儿子 C. 二儿子 D. 三儿子
3.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 )
A. 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B. 分散宰相权力
C. 实行三省六部制 D. 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4.汉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
A. 九品中正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按军功授爵
5.“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
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C. 巩固皇权 D.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6.《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
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 )
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 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
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 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
7.《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张居正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
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
具体化。材料说明明代内阁( )
A.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C.推动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
8.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这一做法( )
A. 保证了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B. 突出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
C. 意味着公民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D. 被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
9.克利斯提尼时代的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 个人 3 天的劳
动”就要遭到禁止;雅典人通常采用简单的柱形基碑,城邦每年为阵亡者举行公共葬礼,
并由执政官致悼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削弱特权加强城邦意识 B.提倡节俭的消费观念
C.鼓励生产增加城邦财富 D.保障公民的权利平等
10.公元 2 世纪,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律原理》中提到:法律的精义在于条文的精神而
并非在于其文字;法官对提到他面前的事件要抱合理的怀疑态度。这表明罗马法( )
A.蕴含了现代法治的某些理念 B.十分重视法律条文的更新
C.特别强调法律证据的重要性 D.增加了公平实用的新特点
11.《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
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是以往罗马习惯法内容的汇编 B. 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C. 限制贵族特权,维护平民利益 D. 深受西塞罗自然法思想的影响
12.“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是继承下来的王室的岁收,这笔款项每年约有 70
万镑,但为了应付国王宫廷和民政管理的费用,仍不够宽裕。从 1690 年起,议会对政府
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的开
支。这表明( )
A.英国国王的收入非常少 B.英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大权
C.议会限制国王财政大权 D.英王没有支配收入的权力
13.有学者指出,在专制王权最保守最反动的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 年执政)没有爆发革
命,反而当国家开始改革,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路易十六时代(1774—1792 年在位)爆发
了法国大革命。下列各项对此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仍处于上升时期
B.普法战争的战败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D.路易十六时代革命群众得到了周边资本主义国家支持
14.1787 年美国宪法原文中并没有使用“奴隶”或“奴隶制”这样的词,凡是涉及奴隶的地
方,宪法使用“所有其他人口”“服劳役的人”“现在某些州存在这样的人口”。但是,宪
法中又有“五分之三条款”“逃奴条款”和“奴隶贸易条款”,这些条款( )
A.旨在消除南北方的矛盾 B.宣扬了美国优先的思想
C.说明宪法条文的倾向性 D.默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15.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从表面上看,1660 年查理二世之复辟,是对清教徒革命的一种
反动。可是实际上的发展并未如此顺利,查理二世恢复的不是伊丽莎白式的王位,而是
立宪君主制的王位。”材料对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理解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妥协 B.一定程度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得以恢复 D.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16.美国 1787 年宪法規定: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间,任何部门的官员不得兼职任何其
他部门;任何部门不得行使属于任何其他部门的权力或支配任何其他部门的人员。此规
定意在( )
A.保证各部门权力的独立 B.强化各部门官员专职化
C.防范各级官员滋生腐败 D.提高各部门的行政效率
17.19 世纪中期的德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男士都穿着昂贵的黑色或者深灰色的西装,有部分
贵族被工业财富所诱惑,不惜降低“身份”与工业家联姻,还有少数富人被封为贵族。
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德国( )
A.贵族与资本家走向联合 B.拜金主义思想逐渐兴盛
C.传统的等级秩序受冲击 D.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18.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
主张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无
恙”。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天朝上国观念决定政治决策 B.林则徐的报道较为客观
C.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判断 D.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
19.《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多条建议,如“兴车马之刹”、“兴舟楫之利”“准富者请人
雇工”,在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建议( )
A.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体现了落后性和空想性
C.符合当时世界近代化的潮流 D.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20.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对近代经济制度开始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够反映这一状况
的是 ( )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C. “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 D. “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21. 英、法、美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它们( )
A. 共同代表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B. 标志着英、美、法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C. 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直接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2. 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是( )
A. 1787 年美国宪法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3. 道光皇帝(1821—1850 年在位)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
地”是指( )
A. 钓鱼岛 B. 香港岛 C. 台湾岛 D. 辽东半岛
24.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 中国革命主力的变化
C. 中国革命形式的变化 D. 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25.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
A.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B.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C. 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D.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第 II 卷
本卷包括 26、27、28 三个大题,共计 50 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
纸上作答。
26.(14 分)余秋雨的《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
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
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为你保留
着机会。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
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
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材料三 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虚词也是限定的……
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
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
成大量的废物。
材料四 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地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
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
20 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4 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其实行的后果。(6 分)
(3)结合材料一、四,说明科举制和新式学校培养的人才的不同之处。(4 分)
27.(20 分)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
应当为私人利益而奋斗,是共和政治的基本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第奇家族虽然在 1434 年确立了对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统治地位,但在这之前
的几起几伏以及确立统治地位后并未销声匿迹的党派斗争,常常使他们心有余悸,对人文主
义的慷慨赞助,可以争取更多的普通市民,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宣传、巩固自己,排斥、
削弱政敌的作用。
在这里召开宗教会议,云集此地的各国宗教界权威人士亲眼目睹共和国文艺复兴的盛
况,他们感受到了佛罗伦萨统治者治国有方,自然对其刮目相看,因而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家族的罗伦佐当政时期,他已不只是一个保护者,旁观者、赞助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艺术家和运动的实际领导者。
——[英]赫伯特《美第奇家族兴亡史》
材料二 现在的国会以它的职权宣布并且规定:英国的人民和所有隶属于它的领土和地
区上的人民,都是并且都将由此构成、缔造、建立和团结成为一个共和国和自由邦。它将由
这个民族的最高权力,即国会中的人民代表和他们所任命的为人民谋福利的官员所统治,而
不需要任何国王和贵族院。
——1649 年 5 月 19 日英国国会决议
材料三 在 1875 年期间,国民大会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875 年的宪法
没有包含直接指明国家制度的形式的条文。只在规定总统选举程序的一条中提到“共和国”
一语。总统得到广泛的权力,直到解散第一院的权力。第二院不是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而
是由自由市代表选出的。被赋予极广泛的权力的第二院,能够阻止第一院的一切活动。
——马生祥《法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第奇家族推动佛罗伦萨建筑活动的史实,并分析其支持
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6 分)
(2)用一句话概述材料二决议的历史意义。指出该决议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并分析其出台的
政治背景。 (8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院”、“第二院”的含义,并说明这部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所反映的
法国社会面貌。(6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权利法案》颁布之后的第六年,威康三世才任用支持其对外战争政策的“辉
格党”组成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一党内阁”;1710 年,安妮女王又罢免了不愿停战的“辉格
党”人,任命“托利党”人组成一党内阁。1832 年,改革选举法,英国出现了正式化、组
织化的现代政党,英国政党不再彰显王权意志,近代精英型政党逐渐建立。
——摘编自刘红凛《政党政治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政党是产生于自由民权运动时出现的全国性的政治结社之
中的,始终掌握着议会的主导权。甲午中日战争后,伊藤博文率一部分官僚下野,与自由党
实力人物星亨率领的原自由党人联合组成了立宪政友会。从此,藩阀官僚与政党共同执政的
格局初步形成。“大正政变”后,政党受到了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支持,政党政治已具备了前
所未有的杜会基础。
——摘编自王仲涛《日本近代政党政治浅论》
材料三 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推动了大众型政党的形成。大众型政党形成以
后,可能容纳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党员(如中国共产党)。大众型政党的出现,改变了原来政党
作为精英型政党的很多特性,精英型政党可以不需要经费,但大众型政党一定需要经费。尽
管如此,依然有大量的人积极加入各种政党,成为普通党员。
——摘编自玉绍光《政党政治的跨国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党的演变趋势。(3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政党政治的特点。(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众型政党的出现产生的影响。(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