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届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2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届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2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练习

ID:710768

大小:4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 来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后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 角度阐释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 1、2 题。 1.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 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该定义偏重 ( )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经济可持续发展 D.环境可持续发展 2.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解析】1 选 C,2 选 C。第 1 题,使经济发展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突出了经济 的发展,但对生态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第 2 题,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因此劳动力 及其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等属于社会范畴;A、D 项属于生态范畴,B 项属于 经济范畴。 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 城市。如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 3.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 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4.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析】3 选 C,4 选 D。第 3 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 4 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 少污染物排放,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 下图为某地循环农业模式物质流程图。读图完成 5、6 题。 5.该农业模式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差异性 6.该农业模式的优点有 ( ) ①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 ②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③增施有机肥,保护土地 ④农作物品种丰富,绿色优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5 选 B,6 选 D。第 5 题,读循环农业模式物质流程图可知,该厂生产流程 做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现的是持续性原则。第 6 题,该厂生产流程做到了资源 的循环利用,但还没做到零排放,比如有机农产品加工有废弃物产出但没有显示 废弃物利用;沼气的利用可以局部改变农村的生活用能结构,但是城市能源消费 结构不会发生变化;沼液沼渣施肥,有利于土壤的保肥,减少污染;农业的循环生产 增加了农产品的种类,且中间无化肥使用,产品绿色优质。 (2020·全国 I 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 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 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据此完 成 7~9 题。 7.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8.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9.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1 选 C,2 选 B,3 选 C。第 1 题,传统的打坝淤地,既能拦截泥沙,减少水土 流失,也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故 A、B、D 项是两者都具有的功能;而治 沟造地不仅拦截泥沙、增加耕地,而且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因此治沟造 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C 项正确。第 2 题,设问问的是“生产条件”, 优化农业 结构和健全公共服务,都不属于生产条件的改善,A、C 可排除;原有黄土高原农田 是沿着沟坡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而治沟造地后,沟道被治理成一块块平整的 良田,规模成片且平整,更有利于改善耕作条件、利于田间管理耕作,B 对。第 3 题,“治沟”治理的是沟谷。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 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 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 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X 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 表示环境 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 10、11 题。 10.关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Ⅳ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11.如果 X 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 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 模式 (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4 选 A,5 选 D。第 4 题,读图可知: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Ⅱ为经济滞 后环境模式、Ⅲ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Ⅳ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第 5 题,我国目 前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但是环境保护强度较小,环境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所以 处在图中的Ⅳ模式。 12.绿色消费正在全球兴起,成为时尚。“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 都不造成污染。阅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1)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是“绿色产品”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哪两个环节? (2)举例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绿色消费”。 【解析】第(1)题,从图中分析关键是原材料采集和处理,产品的加工制作。第(2) 题,从“绿色消费”角度来举例。 答案:(1)原材料采集和处理,产品的加工制作。 (2)节约用水,使用无磷洗衣粉,出行多乘公交车,少用空调,使用节能灯;选购环保 产品;多用可再生资源,少用一次性制品;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不吃野生动物等。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