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峨山一中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月考高一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 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当代的环保运动中,一些激进环保主义者抛出肯定美学,即主张所有自然物都具有审美价值,自然 物都是美的,否定自然界丑的存在。 毫无疑问,激进环保主义者要在美学与伦理之间架构桥梁,通过把所有自然物纳入美的范畴,从而实 现保护的伦理诉求。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往往把对自然的欣赏集中在那些外形能吸引人类眼球的景色 上,而忽视了其他景观——这种精英式的审美姿态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它似乎暗示了某些平凡或丑 陋的景观可以被人类任意摒弃甚至破坏。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自然景物。激 进环保主义者主张,自然要按如其所是的样子来欣赏。第一,拒绝自然的“艺术化”。观看雨后潺潺溪水 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欣赏,而将这石头迁移至客厅的壁炉,则将自然物当成了艺术品。 第二,不要判断。非判断的欣赏才是肯定美学,因为排斥了任何评价的尺度。第三,不要比较。肯定美学 不仅认为自然物具有肯定的美学性质,且反对在自然物之间进行比较评价,所有自然物都一样美。 肯定美学本质上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驳。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 在物,人只对人类自身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在以人为中心的美学传统中,审美价值完全依赖人的赋予。 人类中心主义仅关注人而无视其他物种的存在,在此观念支配下的美学无疑也抹杀了自然美之客观特性。 肯定美学通过解构审美关系中人的中心作用而完成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颠覆。重新审视并消解 审美中人的“中心”性是合理的,但肯定美学偏激追求“自然自律”即“去人化”也表现了其处理人与自 然关系的简单化与片面性。从理论层面来看,肯定美学在消解人“中心”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滑入另一极端 ——“自然中心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以自我为尺度进行活动是一种必然。 审美也是如此,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离开人不可能谈论审美欣赏。从现实层面而言,这种“去人化” 的思路也使肯定美学环境保护的伦理诉求流于空谈。按照肯定美学的观点,自然界所有事物都具有肯定的 审美价值,且相等,不可比较。既然如此,在自然保护中就必须对各个物种或景观加以相同的保护。对人 类来说,这并不切合实际,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确定哪些为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衡 量事物美的尺度来确定物种的价值。而尺度的建立势必要将比较评价因素纳入其中。最终,没有人的参与, 自然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肯定美学的建构也失去了伦理价值。 肯定美学的支持者不考虑国家、地区、种族的差异而无条件保护所有物种的伦理诉求,显然忽视了在 世界范围内实施时所带来的严重不平等。在当前的环境格局中,若第三世界国家完全无视人民寻求生存和 发展的需求,响应发达国家环保运动的号召而停止发展,这是一种平等吗?更何况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曾对 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了疯狂掠夺。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超越物种差异所追求的平等,实际上是以牺 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这场运动一开始就定位为其他物种向人分权的无关国家、阶级等的普 遍性行动,从而否认自己的立场,但它却难以掩饰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无论是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或“生态”中心主义,这种“中心化”其实仍未 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与“去中心化”的生态文明相去甚远。生态世界观把世界看成有机统一的 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真正的生态文明既关注人的权利,也凸显自然的内在价值。西方的生 态运动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只有根除二元对立思维范式,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 慧中汲取营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肯定美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都具有审美价值,都应该加以保护,而以艺术为中心的传统美学往 往关注自然景观的外形特点。 B. 肯定美学追求“自然自律”,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上,重新审视比较评价,最终消解人的中心作用, 主张“去人化”,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颠覆。 C. 人们用美丑标准去衡量自然,一些平凡或丑陋的景物就被摒弃甚至破坏了,肯定美学则要重点保护这些 被排斥和边缘化的景物。 D. 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追求超越物种差异的平等,但事实上,这会带来严重的不平等,因为它是以牺牲部分 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一定会造成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肯定美学,对比论证了“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 B. 文本从拒绝自然的“艺术化”、不要判断、不要比较三个方面举例论证,论证了激进环保主义者的过激 做法。 C. 肯定美学的观点对自然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生态环境没有比较评价就无法确定保护的重点。 D.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文章论述肯定美学和传统美学都觉有片面性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激进环保主义者看来,雨后潺潺的流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美,深秋悬崖峭壁上一棵耗尽生命 的枯松也是一种美。 B. 对人类而言,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确定重点与非重点,这势必要有人的参与,因此肯定美学的“去人化” 思路难免会流于空谈。 C. 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都未超越人与自然的对立的思维模式。真正的生态文明要既关注人的权 利,又凸显自然的内在价值。 D. 只有根除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西方的生态运动才能实 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 列对“肯定美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选项篡改文意,“而以艺术为中心的传统美学往往关注自然 景观的外形特点。”错误,由原文“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往往把对自然的欣赏集中在那些外形能吸引 人类眼球的景色上,而忽视了其他景观”可知,以艺术为中心的传统美学往往关注的是“外形能吸引人类 眼球的景色上”,而不是“自然景观的外形特点”。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选项曲解文意,“论 证了激进环保主义者的过激做法。”错误,根据原文“激进环保主义者主张,自然要按如其所是的样子来 欣赏。”可知,举例只是想说明自然要按如其所是的样子来欣赏。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 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 化、变未然为已然。D 选项表述绝对化,原文中“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是 作者提出的参考建议,而非必要条件。故选 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 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 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 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 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 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有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有无人机、工业机器人,还有快递机器人等很多种机 器人。将来机器人老师能否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人们可以把许多老师的经验汇 聚到机器人老师这里来进行教学。但是机器人不能代替人,人是有精神的,是有情感的,是有哲学头脑的。 人的精神情感、哲学加起来,使得这个人可以用最小的能量做出最好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要培育学生的 潜能,让他们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要他们汲取外界养料,修炼内在素质,凝聚驱动力量。所有这些驱动, 是我们“人”区别于机器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褚君浩在“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材料二:一方面,大学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能 力和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都需要加强。另一方面,大家更为担忧的是教师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对此, 不少专家认为不用过于担忧,“未来智能机器人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从教”。人工智能能帮助学生进行个性 化的学习,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帮教师节省很多批改作业、批改试卷、备课等重复性的工作时间,还可以收 集学生们的答卷,分析出错的规律。这样教师就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力、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情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完善的思想体系等工作上。不过,与此同时,教师 工作形态也需要转型。 以上这些改变将促进个性化学习。同时,从技术层面分析,人工智能通过实时分析大量数据,提供新 的内容或指定的学习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实践和反馈,虚拟助教也可以实现快速测评。这些都让学生的个性 化学习成为可能。 (摘编自陶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 材料三:国际上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未来 360 多种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对各行各业进行 排序,结果显示教育职业排名很靠后,教师被替代的可能性仅有 0.4%。这说明了教育的特殊性,教师拥有 难以被机器简单替代的独特性。但是如果充分考虑人工智能深度发展的影响,这一情况可能会发生重大变 化。若智能化进一步发展,实现了个性化,那将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况。可以大胆预测,若干年后,如 果研制出像智能助理这样高度集成的、个性化的机器人,教师队伍将会面临另外一番景象,可能很多教师 可以被取代。当然,这个取代不是绝对的,人机结合可能是智能时代的普遍形式,人机结合的教育可能是 未来教育的普遍形态。 当机器能思考时,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1)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 能力。在一个快速变化、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里,机器学会了自主学习,如果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将 难以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2)提出问题的能力。机器不难提出一些基于经验的简单问题,但是短期内还 很难替代人提出深层次的尤其是由好奇心和兴趣驱动的问题。(3)人际交往的能力。机器与机器的交往主 要通过机器语言实现,人际交往的核心素养主要基于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和对他人情感的判断能力。(4)创 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很大程度体现在方法论的创新上,而机器学习的方法、规则目前看都是人为规定 好的,很难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创新。(5)谋划未来的能力。在现实与未来之间如何平衡,是人类智慧的 重要体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已有的很多问题,提供很好的服务,但是对未来未必能够做出很好 的判断。 (摘编自杜占元《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变革》) 4. 下列对材料中“人工智能”和“未来教育”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人们可以把许多老师的先进经验都输入到机器人老师那里来进行日常教学,所以作者认为机器人老 师能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工作。 B. 人工智能可以帮教师节省很多批改作业、备课等许多重复性的工作时间,还可以收集学生的答卷,并分 析出错规律,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C. 教育具有特殊性,教师有难以被机器简单替代的独特性,因而在未来,教师这一职业是完全不会被智能 机器人替代的。 D. 社会在快速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在进步发展,因此学生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否则很难应对智 能时代的挑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机器人目前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机器人是没有精神情感和哲学头脑的,机器人是不能代 替人的。 B. 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教师 的工作形态也需要转型。 C.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可能,原因之一是人工智能可以实时分析大量数据,提供新的内容或指定的学 习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实践和反馈。 D. 人类智慧的重要体现是平衡现实与未来,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提供很好的服务, 但无法对未来进行谋划。 6.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述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应拥有怎样的品质与能力。 【答案】4. C 5. D 6. ①挖掘自己的潜能,拥有健康的身心,汲取外界养料,修炼内在素质,凝聚驱动力量。②培养创新力、 创造力,培养综合素质和情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完善的思想体系。③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问题 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谋划未来的能力。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 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中‘人工智能’和‘未来教育’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 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 项,“完全不会被智能机器人替代”说法有误,教育的特殊性,教师拥有难以被机器简单替代的独特性, 但是在未来,“如果充分考虑人工智能深度发展的影响,这一情况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可见未来当人 工只能深度发展之后,教师这一职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智能机器人替代。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 项,“但无法对未来进行谋划”说法有误,依据材料三最后一段,“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已有的 很多问题,提供很好的服务,但是对未来未必能够做出很好的判断”,“未必能够”是不确定的表述,而 选项改成了“无法”,改变的文意。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 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回归文本,筛选关键信息, 并进行概括。 依据材料一,“所以我们现在要培育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要他们汲取外界养料,修 炼内在素质,凝聚驱动力量”,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需要挖掘自己的潜能,拥有健康的身心,汲取 外界养料,修炼内在素质,凝聚驱动力量。 依据材料二,“这样教师就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和 情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完善的思想体系等工作上”,作为学生,应该培养创新力、创造力, 培养综合素质和情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完善的思想体系。 依据材料三提出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可见,学生应该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谋划未来的能力。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 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 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 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 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 “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 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 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 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铁盒里的秘密 朱士元 (一) 雪停了,大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路面被一层薄冰覆盖着,车子行驶在上面发出"咔咔"的响声。 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究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 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 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 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 不是还有 20 里的行程吗? 20 里转眼间就到了。 好,好,那就再等一会儿吧。这个雪,和我们那年在战场上一样,一下就是好几天啦,雪停了以后, 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二) 华伟是 1949 年 2 月参军的,那年他刚满 20 岁。到了部队,他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班长卫国。 解放家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捷报也频频传来。华伟跟在比自己大两岁的卫国身后,学会了很多打仗 的本领。 战斗休息期间,卫国教华伟识字,还教他打枪扔手榴弹,还为他补衣服。很快,华伟视卫国为亲哥哥, 卫国也视华伟为亲弟弟。 要去海南了。部队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华伟的母亲煮了 20 个鸡蛋送了过来,她要儿子不要饿着。 华伟无法面对母亲,劝她连夜回去了。 华伟把 20 个鸡蛋分给了全班人,班长让他留着自己吃,华伟一个也没留。 那么多的战斗,华伟经历了。他看着好多战友离开了他,心里想起来就会难受。 (三) 华伟,我们马上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接朝的战斗了。你怎么想?卫国问。 保家卫国,这是七尺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 一充饥的来源。 敌人再一次反扑过来,战士们怒目圆睁,等待敌人靠近些,再靠近些。 打!首长一声令下,敌人倒下了一片,余下的缩着头拼命往回逃窜。 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 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 班长卫国走到华伟身边一看,伤情十分严重。他立即叫来担架,要他们立即将华伟送到战地医院。 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 华伟对卫国说,你也负伤了,要去,你去,我在这里守着。 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来。卫国坚定地说。 哥哥,我是含不得你何!华伟流泪了。 弟弟,有军人在战场上流泪的吗? 我委托你一件事,把我这枚军功章送到我淮阴老家,也好让爹娘高兴一回。卫国说。 接了卫国的军功章,华伟便被担架队抬走了。 (四) 卫国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消息是连长告诉华伟的。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那一年。 华伟离休以后,写了无数封信去查询卫国的家乡,可一个回音也没有。 66 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 华伟的叹息声,唤起了孙子的一种想法。孙子对爷爷说,爷爷,我上网给您查询,再请志题者们帮忙, 一定能带来希望的。 孙子,这有可能吗?华伟用疑感的目光看着孙子。 试试吧! 好! 3 个月过去了,华伟老人的孙子收到一条信息,上面显示的与老人要找的卫国的家乡和家人完全吻合。 (五) 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老人坐的车启动了 卫国的侄儿已是年近 80 的老人了,见到华伟老人后泣不成声,说,叔叔有下落了,叔叔有下落了。 华伟老人从小包中取出一个小铁盒递到卫国侄儿的手中,说,这是一枚军功章。 卫国的侄儿用手轻轻地打开小铁盒一看,只见那枚军功章熠熠生辉。 爷爷,这么多年,您一直不让我们看这个小铁盒,原来藏的是这么大的秘密啊。华伟老人的孙子既惊 讶又感慨地说。 是的,这个秘密可以洗清我叔叔那些传说中的不白之冤啦。卫国的侄儿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那枚军功章。 这么多年了,真的难为你们啦。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谢谢您何,华叔!您的小铁盒藏了我叔叔的一生啊。卫国的侄儿忍不住流下泪来。 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卫国的侄儿向华伟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2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小铁盒里的秘密”为标题,既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情节发展,到最后真 相大白,更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B. 班长卫国教华伟打仗、识字,华伟把母亲煮的 20 个鸡蛋分给全班的人吃,突出表现了在战争年代战士 们所结下的浓厚战友情与兄弟情。 C. 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其实卫国的家人也一直在寻找华伟老人,他们要用军功章洗清卫国在“文 化大革命”中所遭受的不白之宽。 D. 小说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中间插叙回忆内容,娓娓道来,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对革命友谊和华伟 一生信守承诺的举动的赞美。 8. 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文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 【答案】7. C 8. ①寻找卫国的家人一直没有结果时:心里惦记,成了心病;②快见到卫国的家人时:兴 奋和迫不及待的心理;③见到卫国的家人时: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 9. ①第一处“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烘托人物兴奋的心情,引出华伟老人对往事的回忆;② 第二处“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战斗的激烈。③第三处“路面 上的冰雪融化了”,交代场景,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心愿。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 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 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 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 项,“采用明暗两条 线索行文”说法错误,本文没有采用明暗两条线索,只采用了一条线索,还有“卫国的家人其实也一直在 寻找华伟”于文无据。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章中对人物的叙述描写,以及人物言行举止 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要求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需要结合文章对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 过程中的介绍,华伟老人的行为神情心理描写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本题要求注意文章中插叙部分,华伟老 人寻找卫国家人未果要放在前面。比如,文章第四部分“66 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 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华伟老人一直寻找卫国家人,寻找了 66 年没有结果,心里惦记,成了心病。文章 第一部分,“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 得很兴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 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快见到卫国家人 时兴奋和迫不及待心情。文章第五部分“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坐在轮椅上 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见到了卫国的家人,把卫国的军功章给了卫国家人激动和如释重 负的心理。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环境描写作用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 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 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文 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的作用。答题时可按照上述思路对照原文进行分析作答。具体作答时,先找出文中三 处对雪的描写,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第一处对雪的描写在文章第一部分,“雪停了,太阳露出 了久违的笑脸”,根据后文“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 显得很兴奋”可知此处的对雪停后太阳露出笑脸的雪景的描写烘托了雪停了华伟老人终于可以去看卫国家 人,完成卫国交给自己嘱托的兴奋心情,同时也引起华伟来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处对雪景的描写在文章 第三部分,华伟老人回忆自己与卫国当年参加高望山战斗时情景,“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 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 人眼睛睁不开”,结合当时的战斗情景“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 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可知此处雪景 描写渲染了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恶劣。第三处雪景描写在文章第五部分,该部分写华伟老人经过 66 年的寻找, 终于找到了卫国老人的家人,此时“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华伟老人坐的车子启动了,此时雪景的描绘 交代了华伟老人见卫国家人的场景,冰雪融化暗示了华伟老人将要见到卫国家人将完成心愿,也就是完成 卫国老人交给自己任务——把卫国军功章交给卫国家人。 【点睛】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 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 怎样的地域风格,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 系。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如下:衬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 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 笔,做铺垫。第四步,深化文章中心(主题)。叙事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答 题时必须要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 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 “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 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 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 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 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 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 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绿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 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 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 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 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 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 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 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 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 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 D. 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 帝王都有庙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担心别人会受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 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却不忘规讽。 B.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 事情尽善尽美。 C.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 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 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 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向人借贷,则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致有人出卖子女、割让田地,都不能偿还。有的逃役不回, 有的在军中死去,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 (2)穆宗尽管凶狠残暴,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 还没有超过这次秋山狩猎的死伤之数。我因此认为穆宗贤明。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 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 的方法。“内省嗜欲”与“外罢游幸”结构对称,中间断句,“幸”后断句,排除 AD;“安静”一个词语, 不要断开,排除 B。故选 C。 句子翻译为: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 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B 选项“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错误,在古代,“廪” 指官府储备粮食的仓库。“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 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 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D 选项“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由原文为“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 出,复书。”可知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假:借;鬻:卖;逋: 逃;物故:死去(2)暴虐:凶狠残暴。终:总计。戮:杀。过:超过。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 晓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 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为右通进,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迁天成军节 度使,徙为彰愍宫使。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曾经从容地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 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则小的 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 之事讽谏。皇上大笑。诏令做《四时逸乐赋》,皇上夸奖他做的好。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制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 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 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 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臣伏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 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 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 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的利息之高,以至 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者。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以少壮之人补充。在鸭绿 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况且又有渤海、女真、高丽的合纵连横,以至于不时要去征讨。富家从军, 贫穷的人当探子。加上又有水灾旱灾,大豆和谷子歉收,百姓因此日益困苦。这大概要算是外部条件造成 他们这样的了。” 提升为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又下诏晓谕之:“文辞之职,乃是国家之荣耀,非才子不得担任。以 你的文才学识,堪称一时大儒,所以我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日见亲 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侍坐。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 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 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 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去掉.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 皇上见到了,说“:史笔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 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 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 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5.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 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 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 “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 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 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 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 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 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 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江中清冷月影烘托江边送别、举酒难欢的惨淡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 理。 (3)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论语》) (4)赤也为之小,____________。(《论语》) 【答案】 (1). 醉不成欢惨将别 (2). 别时茫茫江浸月 (3). 吾尝终日而思矣 (4). 不如须臾之所 学也 (5). 因之以饥馑 (6). 孰能为之大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重点字:浸、臾、馑、孰。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99 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 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 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 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 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 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 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 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 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 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 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 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 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 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 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 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 字。 C.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 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 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 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 义及用法。 “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连词。连接并列 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中是“宁夏”是相对偏远的地方,应选“乃至”。 “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可能性很大。语境中说竹简腐烂的可能性很大,选哪 个都可以。 “尚且”,副词,表示依旧、仍然。“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 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选“仍然”。 “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 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 “虽然”。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 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 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根据后面的文字“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以推知括号里是写甲骨文相对于铭文简化的原因,因此句式 选用“由于……所以……”更好,且主语应当是“甲骨文”,排除 BD 项;句子强调的应当是在龟甲兽骨上 刻字困难,所以相较于铭文来说,甲骨文的字体简化较多,A 项把“相较于铸造的铭文”放在前面不恰当, 排除 A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 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语病有:“对于文字本身来说”句式杂糅,应当改成“对于文字本身”或“就文字本身来说”,排除 BC 项;“在甲骨文”一句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上“中”,即“在甲骨文中”,排除 AC 项;“已经说明 它是成熟的文字”中“已经”语序不当,放到“它”后面,排除 AB 项。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 神压力;暴露时间长,________,甚至失聪。 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 一定高度时,_______, 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_______,时 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答案】 (1). 则会造成听力损失 (2). 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3). 如果音量过大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第①空,前句为“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 虑与精神压力”;后句为“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据此可知此处应填“听力 会受到损失”。第②空,前文为“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 后文为“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分析可知此处应填“无论暴露时间长短”。第③空,根据前文“即 使是乐音”“时间过久”以及前文对“噪声、音量、时间”的分析可知,此处应填“音量过大”。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 2020 年 6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 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 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 2025 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 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 2035 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 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 施阶段。 【答案】①2020 年 6 月 1 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 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需要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要信息和 次要信息;最后将主要信息连缀成通顺的句子。本段共 5 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方 案》的时间、负责单位和方案内容。第 2 句话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 3 句话交代《方案》明确了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第 4 句话交代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及其具体内容。第 5 句话交代《方案》公布的意义。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国家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对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时间表、路线图、范围、发展目标做了部署和安排,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 实施阶段。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季羡林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讲不全。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 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季老还说起过他自己喜欢的人的样子:“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 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 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用真实安顿身心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有浮躁喧哗的充斥,也会有自私虚伪的表演,真实的心境 是否已被湮没、不合时宜?人们心怀真情、踏实于学,是否有悖于现实?然而不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真 实”总会向我们发出最原始的呼唤,因为身心的自由宁静才是最幸福、最理想的人生状态。 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净与恬淡,陶渊明摒弃了官场的黑暗争斗,选择了真实,独守 一方田园只求心灵的恬淡,他给予后人的劝说时“心远地自偏”。我们当然不求陶渊明那样的田园追求, 然而一种纯净的真性情却是我们需要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这是世 纪老人季羡林对于自己评判的最简单不过的标准,人生关键在于一个“真”字,有了真实,便有了一切美 德的基础。 真实是不怕喧嚣干扰,能以宁静派生出超然的情境。张爱玲晚年独居美国,灯红酒绿的生活没有扰乱 她宁静的内心,而是偏于一隅,剪花养草,呷茗读书,伏案写作……身处闹市犹如蛰居深山。这才是至真 至纯、晶莹剔透的张爱玲! 而今某些学术界的人不为自己“学者”的名号负责,为了所谓的名利放弃了做学问应有的虔诚与真实, 学术造假与无休止的争吵与张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浮躁与浮华之中我们应当学会用真实安顿自己的身心。 真实明似清风、皎如朗月,纵然形势不佳,仍能坚守内心,镇定从容。马寅初教授的人口学理论与那 时的大背景格格不入,面对权威,他坚持真理,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批判,被撤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黄万 里坚持他的水利思想,面对苏联权威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国内学者的崇洋心理,犹如劲松,不低下他高贵的 头颅,事实证明,三门峡水利工程弊大于利……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秉持“说真话,做真人”的原 则,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繁华中取静,在喧嚣中慎思,在纷繁复杂中为心灵建一隅安详宁静,遵循内心本色的指引,就会活 得真实而从容。“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愿每一个人都能用真实安顿身心,让所作所为如 高山流水,叮当如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两则材料都是季羡林先生说的话,都表现了季羡林先生的人生主张和人生追求,那就是在任何情 况下,都不能违背做人的原则,要讲真话,做真人。他的“真话情结”不仅反映在他的散文集《真话能走 多远》中,更体现在言谈举止之间。不讲假话,这是多么坦荡和高傲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假话可能会 给自己带来好处和辉煌,却会让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淳朴情怀发生扭曲和质变,加重势利投机性,加大弄 权、弄虚作假等假大空思维,败坏了自己,污染了风气,误导了社会精神和灵魂发展。 人生处处是物欲诱惑和名利场,会受到情势所迫和客观所迫,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官话套话、空话假话,甚 至是一些坏良心和昧良心的话,有些人乐此不疲。“文革”期间的人性扭曲,假话、大话和恶语登峰造极, 就是在今天,官场、学术场“假话满天飞”的情况仍然存在。只要是权威人物和领导人定了调,参会者就 是有异议,也会放弃应有的原则,说一些“甜蜜蜜的假话”、“酸溜溜的马屁话”,维持领导的所谓风光 和尊严。制造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所谓和谐局面,却丢失了敢说真话、不说假话、坚持学术良心等人 格风骨和学术信仰。满足了物欲,却失去了尊严和良知。 至于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但选定一种文体,就要注意文体格式,不能写成“四不像”。 【立意】1.要敢于讲真话。 2.做一个真诚、真实的人。 3.讲真话,需要挺直的脊梁/刚正不阿的性情/实事求是的态度/大公无私的品性。 【素材】1.巴金:说真话的老人 “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10 年前,曹禺先生这样称赞巴金。在巴金的创作生涯中占据 重要位置的是《随想录》,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项大工程,从 1978 年 12 月到 1986 年 7 月,耗费了整整七 年的时间,终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的巨著,奉献给人们一部这个时代“说真话”的大书。 2.2003 年中国科协年会,邹承鲁总结了中国科学工作者违背学术道德的七宗罪:伪造学历、工作经历;伪 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两投甚至多投;在自 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身为院士的邹承鲁坦言中国院士选举最大的 毛病就是不透明。去世前 20 天,邹承鲁完成了最后一篇文章《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文章说,“学 术腐败问题已经蔓延至院士群体。” 3.宁可“得罪”上面的领导,也要说真话。早在17年前,抗击非典时,钟南山院士就有过一次不怕“得罪” 上级,坚持说实话、说真话的突出表现。2003 年 1 月,“非典”开始在广州出现,但是刚开始并没有被重 视,甚至被人为的隐瞒了下来。上级部门、媒体的报道“病因已被查明”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钟南山看 来,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探寻真相。之后,他不顾有关方面的提醒:“上级部门已 经统一口径,你最好保持一致。”可是钟南山自有自己的原则,他和他的团队一直顶着压力,否定了中国 疾控中心的定论,他说:“这根本不是衣原体感染,而是一种罕见的新型病毒。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 4 天后,这一结论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