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专题十四 写作 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专题十四 写作 课件

ID:705813

大小:597.89 KB

页数:70页

时间:2021-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6-3 1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强化课件 专题十四 写作 提炼关键词句,找准中心论点 1、提炼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或出现在材料中,或暗含在要求里,它是 命题人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的词句,往往反复出现并透露 出命题人的情感倾向。考生在审题时,首先判断所给材料属于哪种类型, 然后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紧扣材料 核心,明确写作方向。重点词句有时在材料中非常明显,有时则需要考 生通过分析找出来。 2、确定词句内涵。在新材料作文题中,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会设置 关键词句。快速归纳材料的含意并迅速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至关重要, 因为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材料的主旨。考生可以把它作为 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找准关键词句,理解其深层意思,有助 于找准审题立意的方向。 分析材料内容,确定材料重点 1、多角度分析材料的内容。这些角度包括以下两点:① 材料中的主要或重要人物的言行所体现的人生、社会意 义;②材料中其他内容所体现的人生、社会意义。 2、分析材料角度的“交集”。通过分析材料各个角度之 间的异同,从“同”的角度把握其共同点进行立意,这 样能够抓住材料的最佳立意角度。 多角度分析材料关系,确定立意 多则材料的作文题,在寻找立意角度时,首先要对每则材料进行多角 度分析,不仅要分析每则材料各自体现的意义或内涵,还要分析材料 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同一关系。几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在这种情况下,首先 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这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 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对立关系。几则材料的话题相同,但观点相反。在这种情况下, 首先要提炼材料的共同话题,其次要比较材料之间的不同点,最后综 合这几则材料从辩证的角度提炼出具有思辨色彩的论点。行文时,要 注重辩证分析,素材的选择最好做到正反兼顾。 (3)互补关系。几则材料的观点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 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在这种情况下,立意时最好将各则材料的观点 加以分析综合,找出不同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的观点。 (4)线性关系。几则材料的话题相同,每则材料之间存在时间或事理上 的逻辑关系。这类题目的审题关键是厘清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5)综合型材料。多则材料的观点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审题立意时, 要逐则分析材料的观点,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合理组合,然后确定立 意。 分析寓言内涵,明确立意方向 1、确定重点陈述对象。有些寓言可能有几个陈述对象,审题立意时,要注重分析材 料,确定重点陈述的对象。 2、把握对象言行,分析原因。确定重点陈述对象后,要注重把握对象的言行。 3、联系现实,分析寓言意义。寓言中重点陈述对象的言行在人生、社会上具有一定 的意义,考生可以联系现实,分析寓言体现的具体内涵。比如黄尾鸟用甜味花花瓣 的香气掩盖身上的臭味,如果从人生意义的角度分析,这体现的内涵就是做事不能 只做表面;从社会意义的角度分析,这体现的内涵就是做事要抓住根本等。 4、选择最佳角度,准确立意。因为寓言包含的内容很多,所以立意的角度也很多, 但一定有最佳的立意角度。审题立意时,要从最佳角度入手,挖掘材料真正的内涵。 把握漫画寓意,确定议论角度 1、概括内容,揭示主旨。单一画面根据内容找关系,即画面内部人与人、 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从中分析主旨, 提炼中心。多幅画面要比较一下,看变化,把握事物的变化趋势。 2、善于联想,联系现实。要注意通过联想把漫画内容故事化、情节化,把 画面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分析画面,摸清绘画者的绘画意图。漫 画材料的论点是根据漫画原作精神主旨确立的,是蕴含在绘画原作中的, 而不是观察者外加的。联系现实立意,能够让文章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 启迪意义。 议论文 观点明确 1、开门见山。议论文开篇可以从概括作文材料、亮明观点入手, 即用简洁的语言先概括或分析材料,然后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 点。这样能够给阅卷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2、名言发端。文章开篇使用名言可以让文本更具有文化底蕴。 具体使用方法可以是先引用名言,然后诠释名言的人生、社会意 义,最后联系当前情况并亮明观点。 3、疑问悬疑。在文章开头以富有力度的语言设疑:一是设问,一问一答; 二是反问,寓答于问;三是设疑,留下悬念。这种开头能形成一种新奇 感,引人遐想,发人深思。 4、修辞破题。为体现文本的文采,可以在文章开头使用排比、比喻、比 拟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材料内容或论证观点的个人看法。使用修辞 破题的方法时,要注意不能为修辞而修辞,而要保证使用修辞的语句能 体现出对材料的深度解读、对观点的深刻诠释等。 5、起兴类比。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里所说的“他物” 并非与文章所写之物无关,相反二者之间应有密切的逻辑关系。这类文 章的开头常常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写起,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无所 不包,化理为形,化虚为实,用形象包蕴思想,读起来使人回味无穷。 结构合理 1、“总—分—总”式。“总—分—总”式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 式。它大体上将文章构筑为三个部分;开头提出论点或议论的对象等, 主体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结尾对全文进行总结。 2、递进式。递进式也叫层进式,递进式结构是议论文结构的一种形式, 它围绕中心论点层层推荐、逐层深入地说理。递进式结构的基本思路是: 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做。 3、并列式。并列式是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同时也是拓展思路和 论证分析的有效手段。它往往将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 论点,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是相对独立的,结构关系是并列 的,一般无因果、主次之分。 4、对比式。对比式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注重将观点、事例等以对 比的形式使用,通过对比进一步深人讨论观点。 5、引议联结式。“引议联结”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议论文结构。它 不仅可以使文章前后和谐统一,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逻辑性,使 文章联系实际的效果更突出。(引—引述材料,得出观点;议— 分析材料,分析论点;联—联系事例,纵横拓展;结—总结全文, 升华观点。) 组织材料 1、联想辐射。联想辐射,即以文章中心论点为核心(立足点), 向历史故事、名人掌故、名言警句、新闻人物等四个方向辐射, 采用“相关联想”的方法,迅速准确地选定自己需要的、符合论 点要求的典型、新鲜的素材。 2、名句立骨。引述名言警句,不是仅仅让其作为论据出现,而 是借用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文章立骨,让名言警句既是内容的载 体、段落的核心,又是文章的结构筋骨。段落内容既有对名句的 阐释,又有对名句内涵的证明,二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3、同质组合。同质组合,就是将一组属于不同时代或地域而性质相 同或相近的素材(名言或名人事例),用并列的方式将其组合在文中, 追求论据的丰富性、说理的针对性、论述的深刻性。 4、异质组合。异质组合,就是将两则(或多则)性质相对或相反的 素材(名言或名人事例),用对比的方式组合在文中,以呈现两种价 值取向,在相互对比、衬托中,追求观点态度的鲜明性以及论述的震 撼力。 议论深刻 1、因果分析法。即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出形成这种结 果的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考生在运用这种方法说理时,可以利 用“因”拓展思路,当然这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挖掘例子与 论述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所论述的原因应跟论 点保持一致,否则就无法把材料和观点联系起来。 2、逆向设想法。即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进行反向假设,进而分析 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逆向设想法的主体部分 由假设复句构成,运用假设复句时要从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假设,使分析更全面、说理更深刻。倘若有多个假设复句, 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组合,不可任意拼凑。 3、辩证分析法。即论述时强调使用辩证思维,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 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避免出现片面或绝对的看法,力求方方面面 都要兼顾。 4、例证分析法。即通过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5、引证法。即引用精练而富有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或故事等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以增 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文章的内容。 6、对比法。即将人或事物的正面与反面情境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某观点的正确性。 对比论证的对比点有三种:一是纵比。将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 对比,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蕴含的道理。 二是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物进行 对比,否定错误的、不好的事物,肯定正确的、美好的事物。三是自比。将同一事物 内表现出来的不统一、不协调的现象进行比较。自比与纵比的区别是自比不存在时间 轴上的发展变化;与横比的不同是自比表现在同一事物上,而横比则是两种不同事物 之间的对比。 记叙文 线索清晰 1、以时间为序。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叙写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进程。如 写一天,从早晨、中午写到晚上;写一件事,从发生、发展写到结束。这样写可 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2、以空间为序。文章以空间转移为序,通过描述人物在不同地点、场合的表现, 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或通过描述在不同地点、方位等发生的事件来表现一个主 题。 3、以事件为序。文章以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为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 进行具体的描述,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某种主题。 4、以情感为序。文章以人物的情感跌宕为序,让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事件的发展 中如大海的波涛时起时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样人物的情感富于变化,更 显真实动人;事件的发生矛盾迭起,情节更曲折,更能引人入胜。 描写生动 1、力求生动。即用富有形象化、动态性、音乐美的语句来 描述人或事物。 2、力求变化。记叙文应在变化中展现事物的美姿:一是展 示动态,二是动静相生,三是以动衬静,四是化静为动,五 是视点挪移。 3、力求精细。好的记叙文必须以细节为支撑,只有精雕细 琢的生活细节才能充分显示人情美、人性美,才能收到“一 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 情节起伏 1、铺陈误会。指文章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 节的发展,造成悲剧性或喜剧性的冲突。“误会曲解”可以加强矛盾冲突,使文 章情节曲折生动,有利于营造成情节的戏剧性效果;也可以渲染紧张的气氛,制 造强烈的悬念,从而突出所刻画的人物和表现的主题。 2、抑扬交错。“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 对人、事、物进行褒扬。从“抑"“扬”的关系来看,有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扬中有抑、抑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多种方式。有抑有扬,作品就会曲折跌宕,波 澜起伏。使用这种手法时,考生要注意抑扬的比重,使抑扬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3、情节突转。即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 愿望引到这个方向上发展。等事件推进到某种程度,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 结局的突然揭晓,让人大吃一惊,从而形成巨大的落差。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 说就将这种出人意料式的结局发展到了极致,有很多名篇为人所熟知。 应用文 演讲稿 1、确定主题,有效选择材料。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演讲的性质、目的来确 定演讲主题。如要在思想教育类活动上演讲,就应该针对现实中最新鲜的现象和 听众最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其次,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材料烘托演讲主题。选 择材料可从三点人手:一是要围绕主题筛选材料,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二是 要选择新颖的、典型的、真实的材料,使主题表现得更深刻、更有力;三是要考 虑听众的情况,选择的材料要尽量贴近听众的生活。 2、观点鲜明,加强感情色彩。演讲稿观点鲜明,说明演讲者对问题认识深刻, 见解透彻,能够给人以可信感。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 因此在演讲内容的表达上要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要有冷静 的分析,又要有热情的鼓动。 3、精心安排,合理布局全文。演讲稿的内容和结构要抓住听众的心理特征,遵 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做到张弛有度,起伏合理,富有波澜。要做到以下几点:① 开头要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要选择富有教育性、启发性的语言作为开头引出 演讲主题,吸引听众的注意力。②主体要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 题在内容安排上要具体充实,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要有一个既能动之以情、又 能晓之以理的逻辑顺序。③结尾要概括演讲的主题及目的,自然收束,富有感召 力。 4、语言流畅,注意通俗易懂。一方面,要把口语变为书面语,即化声音为文字, 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转化为 容易明了的口语,做到通俗易懂。同时,也要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书信体 1、明确对象,注意代入身份。在进行书信写作时,写作者和接受者双方的身份 都是明确的。在写信时,写作者不仅需要表达出“我”的真情实感,也要考虑到 写作对象的特点。在考场作文中,题目如果给出了人物设定,写作时就更需要格 外注意代入身份。 2、主题明确,写作思路清晰。书信正文部分大致包括写作缘由、观点与情感信 息表达、结语展望与祝福。其中观点与信息表达是书信的主体内容,要做到主题 明确,思路清晰,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写作目的。 3、感情真挚,注意情感关联。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与收信人之间 的情感关联。如在给“功勋人物”写信时,要注意突出自己与这位人物的情感关 系,真挚地表达自己的决心等。 4、格式规范,文体要点完整。书信有固定的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 祝颂语、署名、日期。 观后感 1、抓准感受点。要选择感受最深、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感受来写。“感”可 以是读(观)的过程中领悟的深刻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由此引发的联想和思考 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感触和评论……读(观)后感需要作者在写作时选择自己 感受最深又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要注意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 情况,从众多的感想或体会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2、把握好结构特点。一般来说,读(观)后感的行文结构和顺序是先简述原文 有关内容,再亮明基本观点,然后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围绕基本观 点联系实际,写出感想,联想发挥,归纳题旨。 3、处理好“读(观)”和“感”之间的关系。读(观)后感以“感”为主,以 “读(观)”为辅;“读(观)”是基础,“感”才是重点。“感”的发挥不能 离开“读(观)”,也就是说,要注意照应所读(观)的内容,注意紧扣“读 (观)”来抒发“感”。 选用材料 善于联想,丰满细节 联想,在这里指由抽象的观点联想到相关名言警句、 新闻故事;也指由一句名言联想到相关警句、故事, 由一个人物事例,联想到相关的人物事例;还可以指 由一个粗疏的故事联想创造出精细丰富的细节等。 精于布局,前后连贯 1、人物组接式。根据表达主题或证明观点的需要,跨越时空,选择若 干个典型人物,将相关材料组合、拼接到一篇文章中。 2、事件组接式。根据表达主题或证明观点的需要,跨越时空,选择若 干典型事件,将相关材料组合、拼接到一篇文章中。 3、观点引领式。围绕全文中心,在主要段落之前,安排一个“观点 句”,以此引导出与之相适应的材料,一起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证明。 4、并列组合式。这种方法就是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递进关系的素 材组合在一起,逐步深入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正反对比式。为了更加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考生可在文章中选择 正面、反面相对立的材料,在鲜明的对比中证明自已观点的正确性。 加工材料 发散思维,一材多用 考生能记住的材料是有限的,可控的;作文题目是无限的, 不可控的。考生不可能用无限的材料去应对无限的题目, 只能以一当十,以有限应对无限。考生对一则材料理解深 刻,多角度把握,完全可以做到“以有限的材料应对无限 的题目”。 叙议结合 作文中引用材料后,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 一方面可以充分揭示引用材料的本质意义及其与观点 的内在关联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深化观点、丰富 充实内容。 强化引用 引用是论证文章观点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能够使文章的观 点更加明确、论证更加有力。考生可以先引用古今中外的 名人名言,或引用谚语俗语等,接着诠释引用内容的内涵、 与文章论述的观点的关系,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佐证。 这样,考生在加工材料时就能够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即事 理与事例相结合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详略结合 作文中使用的相关材料要根据论述的观点、材料的新旧、 材料是否典型等适当取舍,要做到熟悉的材料、不太典 型的材料等以简为主,陌生的材料、典型的材料以繁为 主,努力做到简繁合理,把具体性叙述的“点”和概括 性叙述的“面”有机结合起来。 感情充沛 反应生活 “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 话。”(叶圣陶)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写法, 就是生活写真法。这里的“写真”包括三个方面:①写自己的情感 故事。选取自己生活中最具心灵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故事,着眼 于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②写亲历的情感故事。选取自己亲 身经历的情感故事,如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③写熟悉的情 感故事。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表达人物情感,或抒写对真情的 呼唤、赞等。具体写作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还原生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 生活状态,但要表现真实的生活、本真的情感,就要还 原生活,从真情实感的角度描述生活的方方面面。 2、符合逻辑。生活是真实的,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结 合的特点。而文章反映的生活也应该是这样的,是生活 的具体反映,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是符合社会逻辑的。 注重细节 写人叙事类的文章要以典型的细节描写追求视觉的冲击力、情感的 震撼力,其具体方法有两种: 1、设置道具法。以设置道具的方式,将一个蕴含人物情感的事物与 人物的动作、语言相结合,构成抒情性细节。 2、特写镜头法。以特写镜头的方式,锁定人物具有震撼力、个性化 的动作,揭示人物内心深层的感情波动;以慢镜头的方式,将系列 的动作分解、慢放,使蕴蓄丰富情感的慢动作触动读者的心灵。 托物言志 托物抒情,就是借助某种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其具体方法有三种: 1、借景抒情。写自然景物,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通过对景物色调、声 音、光线、动静的安排,表达人物的主观情感。 2、渲染气氛。通过对阴雨、风雪、静夜等富有特色的自然界现象,或对 绿树、碧草、红花等色彩鲜明的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追 求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力。 3、托物喻人。借描写青松、白杨、小草、野菊等事物,极力赞美或贬抑 其在外形、精神上与某一个人或一类人相似的特点,借写事物抒发对人的 情怀。 文采飞扬 词句靓丽 1、绘形,追求画面美。形容词绘形。用形容词突出事物的外形特 点,一是使用胖、瘦、高、矮、涩、滑、粗、细、扁、平等一般 形容词;二是使用萋萋、淡淡、溶溶、蓊蓊郁郁、薄薄、袅袅、 青青等叠词。 2、绘色,追求色彩美。在写人、叙事中,注意事物的色彩,使语 句具有形象的色彩美。一是使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 原色词,二是使用银白、金黄、海蓝、桃红、草绿等表示颜色的 词。 3、绘声,追求声韵美。一是象声词绘声。即用模拟声 音的词语准确地模拟出事物的声音,如凉凉、喇喇、哗 哗等。二是比喻绘声。即用比喻手法绘声,如“大弦嗜 噌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4、绘态,追求动态美。化抽象为形象。考生写叙事性 的文章,往往用一些概述性的抽象文句,如果将其改为 描述性的语句,就能生动地展示人与事物的状态。 参差错落 语言的“有文采”有时表现为一种变化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 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肯定句与否定 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1、长短交错。即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 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为长句;反之,为短句。长句的修 辞效果是表意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 明快、有力。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能使文章表意丰富,增强抒情 效果,而且往往能使文章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2、整散结合。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如对偶句、排 比句、反复句。相反,结构不整齐或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使用的 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 明。散句活泼生动,明快自然。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 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3、善用特殊句式。作文中,适当地将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或感叹句, 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进而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善用修辞 如果考生在高考作文中成功地嵌入一些精美的修辞语段,那么文章就会显得 内容丰赡,气势充沛,辞采华茂,形象富丽。 1、比喻—绽放艺术花朵。运用比喻的关键是要准确、新颖:准确,就是要贴 切反映对象的特点;新颖,一是喻体新,二是喻体与本体的联系角度新。 2、排比—闪现亮丽风景。排比句用于叙述,具体形象;用于抒情,淋漓尽致; 用于说理,理直气壮。无论哪种文体,使用排比都可以充实文章内容,增强 文章气势。好的排比,如丸走坂,使人读来酣畅淋漓,气势十足。 3、拟人—浓化情感色彩。拟人就是赋物以人的某些方面的特征,即把物当成 人来写,它追求的是给读者造成一种强烈的印象感、情感的冲击力和动人的 情趣美。 文体创新 小说 1、人物形象 写小说,要把刻画人物形象放在重要的位置,要让人物“活”起 来,要生动地描写人物的言行。 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主干,考生要学会运用误会、巧合、陡转、 抑扬等设计情节的方法,尽最大努力显示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 3、细节描写 抓住人物活动或心理上的细枝末节,进行精细的描述,借此揭示 人物性格的本质。 寓言 1、想象大胆新奇。要展开想象的双翅,突破现实的时间和空间,精骛八 极,心游万仞,大胆地、创造性地编写新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形象, 表达新思维。 2、构思新巧动人。寓言的情节比较简单,但必须在构思上求“新巧”。 一是要善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 从新的视角演绎故事。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寓言的主角。二是要敢 于突破时空限制,构筑新故事,使故事生动有趣,富有讽刺意味。三是要 善于运用陡转、巧合、悬念、抑扬等手法,兴起情节的波澜。 3、寓意积极深刻。思想感情健康向上,不悲观失望,不消极颓废;要对 生活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精加工,把揭示生活本质意义的 深刻思想寓于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 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1.答案:【佳作展台】 读书三境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 是“心灵之书”。对此,我深以为然。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书让我们彻底成为 人。”生命就是一门阅读世界、阅读自我的课程。 禅宗修行,有“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种境界之说。我认为读书 也有三种境界。读书第一境,阅读“有字之书”。书中每一个字符都是一个精灵,她们 穿越千年,跨过万水,从遥远的历史中迤逦而来,与我们的精神结缘,与我们的灵魂共 振。我们在一片圣洁的星辉之下,进行人类文化的精神沐浴,进行灵魂的洗礼。这是一 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有字之书”,特别是千古流传的名 著,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它们可以打破我们自身的局限,让我们从尘俗中突围,一步步 拥有高贵的灵魂,同时,能够让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所以,我们必须 多读一些关乎个人幸福和民族未来的“有字之书”! 读书第二境,阅读“无字之书”。所谓读“无字之书”,就是读社会,读生活,读自然。陆游说“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的“躬行”,就是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曹雪芹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 情练达即文章。”社会就是一本大书,阅读它就要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进 而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学校、家庭是小社会,社会、国家是大家庭,我们要从“无”中读出“有”,从“有”中 读出“我”,从“我”中读出对于家庭的责任,读出对于民族的担当和使命。 清代文学家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除了读社会生活之书,我们也要阅读大自 然之书。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境界:苏东坡阅读赤壁,因水月而悟理;柳宗元宴游西山,借山川而寄情。他 们都在大自然中读出了另一个超凡脱俗的自我。 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 佛国乐土不在外面,而在人的心中。是啊,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就是一部奇妙的书。所以,阅读的至高境界,即读书 第三境,就是阅读自己的“心灵之书”。 阅读“心灵之书”,要经常反省自己的心灵是贫瘠的还是富饶的,是单薄的还是厚重的,是心为物役,还是 我心有主。要从自己的“心灵之书”中找出生命的关键词、主旨句,要不忘初心,褪去外界的浮华和物欲的诱惑, 认清自己为什么而活,怎么去活。在阅读心灵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心灵的篇章,守望那片“心灵的麦田”。 于丹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 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是呀,用一只眼睛阅读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位置、使命和担当;用另一只眼睛 阅读心灵的世界,寻找生命的本源、价值和意义,进而达到超凡入圣、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阅读和生命的秘 诀。 解析:【立意解读】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给出的材料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时代 性、人文性和哲理性,可以让不同经历、不同修养、不同见识的考生都可以谈出自己 的感悟来。命题材料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人要读三本大书”,并请学生根据自己 的思考“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分别指 代什么。“有字之书”指的是书籍;“无字之书”指生活、自然与社会;“心灵之书” 指对自我的修身养性,自省反思,促进内心成长,培养良善品德等。总而言之,“人 要读三本大书”,就是告诉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千次身,告诉我们把读书、 实践和修身很好地结合起来。 具体写作时,可以对材料进行拆分,着力就某一种“书”谈透彻,可立意为:“有字 之书”是基础之书,中学生必须读好“有字之书”;在实践中读好“无字之书”;修 身养性,读好“心灵之书”。当然,也可以将材料中的三本大书融合在一起来写,立 意为“读好三本书,走好人生路”,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好三本大 书?”“怎样才能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表达 自己走好人生路的坚定信念。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新民将数学作为一生的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做出了国际同行 高度评价的成果,让沉默的大数据为人工智能插上翅膀。他主持完成的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 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材料二: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的李云鹤已80多岁高龄,仍坚持在文物保护第一线, 大量修补洞窟壁画,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荣获2018年“大 国工匠年度人物”的称号。 材料三:身患肿瘤、家境赤贫,却坚持让学医的儿子回来为乡亲医病的崔育川,二十多年前 返乡自建村里唯一的土坯卫生室,负责附近3个村几千人的日常小病、突发疾病的诊治,被誉 为“最美村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答案:【佳作展台】 拥有火热心,甘坐冷板凳 重庆师范大学杨新民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物修复界泰斗”李云鹤, 八十多岁高龄仍坚守在文物保护第一线,在修复壁画的工作中修炼成了大国工匠;身患肿瘤、家境赤贫的崔育川, 坚持将医治工作进行到底,在治病救人的工作中成为“最美村医”。他们都是拥有火热心、甘坐冷板凳的楷模。 从古至今,谁也不能否定的是成功来自一颗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心和一种专心致志的品质。 “拥有火热心”,就要像杨新民一样不断积极进取,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出成果;“拥有火热心”,就要 像李云鹤一样精益求精,在坚持不懈中成为“大国工匠”;“拥有火热心”,就要像崔育川一样一心为乡民,在 艰难环境中努力前行。 “冷”与“热”是对比,是品质的体现。 就杨新民来说,“冷”不仅包括寒来暑往中的天气变化特点,更体现为孤灯之下一个人的坚守。枯燥的数字, 一次又一次的演算论证,这种“冷”的背后是一颗火热的心。如果没有对事业的热爱,没有“甘坐冷板凳”的心 态,杨新民是不可能成功的。 就李云鹤来说,“冷”不仅是指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洞窟壁画呈现出的一种状态,更体现为修复石窟这一项工 作的枯燥、艰辛。冰冷的石窟、复杂的工艺,一点一滴的精心修复,这种“冷”的背后是一颗火热的心。我们可 以想象:一位年逾八旬、满头华发的老人,无论春夏秋冬都穿行在各个洞窟之中,专注地修复每一幅壁画;一幅 幅破损的壁画,在他的精雕细琢下,又变得光彩照人,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就崔育川来说,“冷”除了指通往病人家中的路途上的寒冷,还包括每一个白 昼和黑夜在土坯房中的清冷坚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特别是身患肿瘤之后,他 还遵循内心的追求。我们可以想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一个身背药箱的 人二十多年行走在乡间的路上,最终成为让周边父老乡亲心里挂念的人。如果没有 无私奉献的精神,崔育川也不会被誉为“最美村医”。 “拥有火热心”是对事业的追求,是工作的状态,是品质的展现;“甘坐冷板 凳”是认真工作的态度,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高尚品格的体现。 没有“火热心”,就不可能投身那份事业;没有“甘坐冷板凳”的态,就不可 能成为时代的楷模。 解析:【立意探索】题中有三则材料,第一则介绍了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 新民,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数学研究,并做出成绩;第二则介绍了荣获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称号的李云鹤,80多岁依然坚守在文物保护第一线; 第三则介绍了被誉为“最美村医”的乡村医生崔育川,身患肿瘤但仍坚持 行医。 三则材料介绍的三个人的共同点是: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无比热爱,有坚定 的信念,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且都做出了贡献,获得了荣誉。由此 可以确定作文的立意:①恪尽职守,默默耕耘;②坚持的力量是巨大的; ③忘我,才能让世人牢记;等等。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 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 “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 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答案:【佳作展台】 大度能容,乃为“器” “器”在汉语中实在是一个意义丰富的字。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器,皿也。”“皿”的特征是包容性, 能够容纳各种东西,如盛酒之“器”为樽,烹煮之“器”为鼎等。“器”对外物的容纳在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已从 器物的层面上升到精神文化的层面。有一种“器”叫器量,大度能容,兼容并包。 《易经》曰:“器有大焉,高天厚地。唯其能容,容而不盈,故见其大。”一个人的胸襟要像天地一样博大, 能够容纳外物,有如此博大的胸襟,才能够成就大事业。大度能容,是成为人才的重要前提。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发现古今成大事者,无不具有非凡的胸襟。昔日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齐国王位,公 子纠的师傅管仲用计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几乎致命。后来公子小白在王位争夺中取胜,非但没有对管仲施 行报复,反倒赏识其才,重用管仲,君臣相济,最终成为春秋一代霸主。贞观名臣魏征曾参加李密的起义军,也曾 为太子李建成效力,在李世民登基后,魏征更是“每犯颜苦谏”,而李世民却可以容忍魏征的屡屡“冒犯”。李世 民非凡的胸襟和气度才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图景。 大度能容,能容的是批评,是质疑,是争议。蔺相如能容,面对廉颇的咄咄逼人,能够“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仇也”,最终不仅促成将相和的佳话,而且使国家免于危难;苏轼能容,在仕途不顺、志不得伸之时,面对炎凉世 态的困窘,依然相信“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大度成就了苏东坡为人津津乐道的豁达洒脱。我们也当能容, 在生活中,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容得下不同的观点,甚至接受得了批评,具备“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的度量。 大度能容,才能走向成功,个人如此,集体、社会、国家亦然。 蔡元培先生在任北大校长之初,就秉持“兼容并包”的理念,彼时的北大, 能够容忍留着小辫子的辜鸿铭,能够接纳陈独秀、李大钊这样的革命人物。当时 的北大教授,既有学贯中西的博学鸿儒,又有仅有小学文凭从未出过国的“土” 教授。“兼容并包”,也成就了北大的伟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美丽的中国梦,需要在治国理政时展现出非凡的胸襟气度。对外,以开放创新推 动包容式全球化发展,求同存异,海纳百川;对内,以广阔的胸怀宽容失败,听 取、论证不同的声音。“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度能容即为君子之“厚德”,国 家之“助力”。 “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愿我们都能如“器”之能容,在发展的浪潮 中得渡人之船,兼容并包,在碰撞中获取激发成功的灵感。 解析:【立意探索】题目要求考生围绕有关“器”的一段材料,根据自己 的体验和感悟,展开联想和思考。审题立意时,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器” 的本义及其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器”可以是所有用具的总称,包括 各种容器和工具,可以指人的度量,还可以指才能、人才。有关“器”, 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古语,如“君子不器”“玉不琢,不成器”“工欲善 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等。其次,逐句分析材 料,迁移思考。如“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是 在说“器”的特征,即内外兼美;“器能助人成事”,是在说“器”的功 用,“器”是成就事业的实用利器;将“器”理解为“器量”,则可以写 为人当有非凡的胸襟气度;若将“器”理解为“国之重器”,可以联想到 要成为国之重器,应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追逐梦想,于己能实现个人价值, 于社会和国家能济世安民。 具体写作时,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 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 的含义;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 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 【名师点评】本文从“器”的意义说起,借《说文解字》释义,点出主题, 又分别以《易经》名言、齐桓公容得下管仲、李世民容得下魏征等事例, 详细论证对个人来说“大度能容”的重要性。紧接着再进步,说明大度能 容,容的是批评、质疑和争议。随后又由个人上升到集体、社会、国家, 以北大的“兼容并包”和中国梦的实现来论证大度能容的意义。结尾再次 点题,揭示主旨。文章首尾照应,事例丰富,层层深入,论证有力。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孩子们问老师:“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老师答:“‘朝’是早晨,指一个人的少年;‘夕’是傍晚,指一个人的老年。少年 时盛开的花到老年再捡拾。” 孩子甲急切地说:“花很美,我等不到老年了,我现在就想检拾。” 孩子乙困惑地问:“我的少年怎么没有看到花呢?” 孩子丙有些忧伤:“假如少年的花还没到老年就凋谢了呢?” …… 老师沉默了……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班(统称“高三26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立足你“少年 时代”的经历,体现你对少年时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 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答案: 惜时当从今日起 高三20班的同学们: 大家好!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第一种人正是认为短短的人生,若不及时行乐,岂不枉来 人生一遭?他们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歌我笑如梦中”的态度,把时间都在嬉戏中度过,像寄生虫一般。而第二种 人深深懂得“盛年不在来,一日难再晨”,于是痛感“时不待我”,整天埋头于工作和学习中,使生命的分分秒秒都在 充实,都在发光发热,这也正体现了爱迪生的一句话:“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时间,是清清的流水,你听不见它流逝的声音,也阻止不了它;时间,是一盆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 “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是啊,千千万万的人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到头来只能“白 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切的一切,过得那样快,让人措手不及。 就比如我吧,早晨起来,呆坐在那儿,一眼茫然,在此时,时间已经从我茫然的双眼前过去,是那样悄无声息。虽 然快毕业了,但我一点儿紧张感都没有,却认为这全是老天爷跟我开的一个玩笑,我从来不把它当回事。我也曾读过 许多珍惜时间的名言,但我何曾做到过?有一个同学,我以她为榜样,她珍惜时间,一点一滴从未放过。早晨起来,便投 入了紧张的学习氛围:什么读英语呀,看作文呀,读得头头是道。时间的脚步为她而放慢了,在她看书时真挚的双眼前, 不禁为她而感动。课间,她在同学们的嬉笑声中学习,默默地…这是我所不能比拟的啊!工夫不负有心人,她每次考试 都独占鳌头,从不失败的她并不骄傲,依旧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不一样的人,又有截然不同的回报。时 间的脚步又在慢慢地走了。但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又能怎样呢?两三 千日子随着脚步不停地走着,走着…时间是宝贵的生命;是无法替代的。一 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是靠自己争取来 的,在几千个逃去如飞的日子里,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有四个字:珍惜时间! 惜时当从今日起! 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类 似于评论类文章。写作时,一般写成议论文,也要在看懂材料的基础上,明确立意, 形成观点。 【审题】 材料老师说,“‘朝’是早晨,指一个人的少年;‘夕’是傍晚,指一个人的老年。 少年时盛开的花到老年再捡拾。”三个学生时候,“花很美,我等不到老年了,我 现在就想检拾。”“我的少年怎么没有看到花呢?”“假如少年的花还没到老年 就凋谢了呢?”我们要从中找出“惜时”的主题,然后结合生活素材中,把最易于 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最好写一段关于自己学习上 的经历来体现“惜时”。题干中要求“请立足你‘少年时代’的经历,体现你对 少年时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一定要注意所写事件围绕学习生 活,并且是第一人称,同时是自己的经历,而且文章中要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立意】 少年当惜时;少年中国;少年当努力;少年的你最美丽等等。 【结构】 本文从庄子名言开始,引出观点“惜时当从今日起”,以自我经历作为出发 点,并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我的同学”的珍惜点滴时间,在文章中,作者 引用鲁迅和岳飞的名言名句,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学性,倒数第二段写 出了自己关于珍惜时间的思考,文末一段是对文题的照应,也强调了珍惜时 间的紧迫性! 【素材】 1. 陆机在《短歌行》曰:“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人生短短几个秋,说起来也是弹指一挥间。无论你干什么事情你都要珍惜 时间,切不可慨叹人生的苦短,让时间白白的从你身边流逝。 2. 朱自清曾经在他的《匆匆》一文中说过:“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 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当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挡 时,它又从遮挡的手指间过去。天黑时,你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你 身上跨过,从你脚边飞走了。” 3. 运动会的赛场上,我挥洒着汗水努力拼搏样子,你一定没有忘记。生性 争强好胜的我,天生就与体育有缘,作为学校田径队的一员,我一直憧憬着 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从没有落下田径队的强化训练,努力奔跑在跑道上的我, 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不少荣誉,相信进入初中后,你会更加努力锻 炼身体,争取为学校,为班级争得更多的荣誉。 【点睛】 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 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 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 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 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 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 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 角度。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登山爱好者苏余年多年坚持边旅行边捡拾沿途的垃圾,同时动员身边的亲友也这 样做。他和朋友们出资拍摄了环保公益片《流浪的口袋》,呼吁大家外出自带垃圾袋,并 把垃圾随身带走。 材料二:12369是环境保护的举报热线,每一位公民都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向各级环保主管 部门举报破坏环境事项。该热线设立以来,收到各类举报几十万件,一大批责任组织或个 人受到惩处。 材料三:根据《巴黎气候协定》,中国的环保目标是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 到峰值。由于中国加大环保力度和转变经济方式,这一目标有可能提前9年完成。外媒认 为这是中国对世界气候的“巨大贡献”。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向本市市民写一份倡议书,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关于“绿色家园,你我共建共享”的倡议书 亲爱的广大市民朋友: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自然赋予了我们意志,我们也应追寻自然的意志。”我不知道自然 的意志是什么,但既然自然赐予了我们生命,保护她不是我们的责任吗?蓝色的地球是我们 人类生生不息的载体。古人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没有牺牲地球的蓝色,但是近三百年的 现代文明却使我们蓝色的地球日渐披黄蒙黑,黯然失色。 由于人类对物质的追求过于贪婪,直接导致碳排放不断攀升,生态系统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水资源供需不稳,海平面上升,农牧业生产受创,莫名的瘟疫席卷全球,人类正在一步步走 向更加可怕的未来! 拯救未来要靠人类的良知和自觉,摒弃奢华的高消费方式,实行集约型经济和生活模式。 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 明。 在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 一、强化意识,争做建设绿色家园的宣传者。 城市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是城市的主人,是建设者和管理者,也是受益者和享有者。我们要提升“倡导绿色生活,共建 美丽家园”的意识,加强宣传,大力营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美丽家园、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身体力行,争做建设绿色家园的实践者。 温馨家园,需要你我精心呵护;和谐家园,需要你我共同创建。广大市民要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告别陈规陋习。不 乱堆乱放、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和绿地,搞好责任区域环境卫生,切实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示范带动,争做建设绿色家园的先行者。 广大党员干部是建设美好家园的先行者,是抵制不良现象、优化美化环境的“监督员”,是坚持以身作则、倡导绿色 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示范员”,要用良好的公德风尚影响身边人。广大团员青年是建设美好家园的志愿者,是建设 绿色家园的生力军,要用自己的文明行为感染身边人。 四、广泛参与,争做建设绿色家园的推动者。 “城市是我家,环保靠大家”,作为一名市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为城市增添亮色。我们要牢 固树立“城市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勇于承责、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倡树文明新风、养成良好习惯、共建绿色家园。 朋友们,合拱之木必从朽枝开始坏死,滔滔江河必从细流开始枯干,当生命赖以生存 的最基本要素发生改变和危机时,正是人类自身遭遇危机的开始。我们若不能防微 杜渐,会给子孙带来灭顶之灾。面对这样的忧患和危机,我们责无旁贷,让你我都行 动起来,全力推行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气候变化,保护好环境,为我们的家 园和子孙的福祉努力不止!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今天的行动,既能提高我们自己的生活品质和 生存质量;更能为子孙后代留更多的青山、绿水和新鲜空气。蓝天,将见证我们的 行动;历史,将记录我们贡献!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让我们共同 行动起来! 本市某中学全体学生 2020年3月25日 解析:倡议书指的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 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 会中有着比较广泛的使用,如“节约用水倡议书”。 倡议书的结构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 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 用的倡议书”。 (二)称呼 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 “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 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 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 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四)结尾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 敬意或祝愿的话。 (五)落款 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 的日期。 “倡议书”在写法上有如下要求:在正文部分要写清发倡议的根据,原因和 目的,否则响应者无所适从,会造成盲目的行动。在结尾要写上倡议者的希 望和建议,最后是署名和日期。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