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2地球表面形态(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2地球表面形态(1)

ID:705473

大小:368

页数:8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课标 依据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学 目标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根据板块构造示意图,举例说明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 地貌的分析。 内容 分析 本课主要分三块内容: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二、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三、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其中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为教学主干,本课主要讲解地 质构造类型、对应地貌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重难点内容抽象,难度偏大,学好这一节,需要学 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但高三学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在教学中除讲述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归纳和知识内容的总结和扩展。 教学策略 与方法 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形成;②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先通过小组讨论,再教师通过多媒 体影像来讲解。 教学难点 ①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②从内、外力 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 先通过小组讨论,再教师通过多媒 体影像来讲解。 学生课 前准备 课前准备导学案 ,导学案根据教师批阅情况重新修正问题答案,将不理解的问题 进行标注。 教学用具 导学案 多媒体课件 学习环境 ( )普通教室 ( √)多媒体教室 ( )网络教室 ( )其它教室 教学 媒体 的 选择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背斜和向 斜的判断 及对应的 地貌 理解背斜 成谷,向斜 成山的原 因,能够判 断背斜和 向斜 课件 E、F C 8 分 自制 地垒和地 堑的判断 及对应的 地貌 理解地垒 和地堑的 判断方法 及其对应 地貌 课件 E、F C 8 分 自制 课堂 教学 过程 设计 思路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通过分析千姿百态的 地表形态的变化来导 入新课 认真倾听并思考 教师提出的问 题。 让学生明确教学主 干内容,增强学生 的求知欲 解读学习 目标 解读学习目标并进行 “圈点勾画” 学生倾听,并完 成笔记 1.理解气旋 与反气旋,高 压与低压天 气系统的特 点和概念辨 析。 2.通过简 易天气图的 阅读,分析气 旋与反气旋, 让学生明确教学主 干,做到知识内容 理解有的放矢。 高压与低压 天气系统的 特点。 3.激发探 究地理问题 的兴趣和动 机,培养学以 致用、理论联 系实际的意 识。 反馈预习 案 1.反馈存在的问题。 2.根据问题进行知识 的讲解。 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1.学生认真倾听, 做好笔记。 2.根据教师的讲 解修改问题答 案。 根据教师的建 议,标注改进办 法。 导学案“课前 预习案” 提高学生解答分析 说明地理问题的能 力 小组讨 论、展示、 点评、质 疑 1.教师限定学生讨论 时间和内容。 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对讨论问题进行指点。 3.小组代表点评之后 教师进行点拨。 1.学生小组讨论 探究问题,先组 内两两讨论、组 内讨论,最后跨 组讨论。 学生代表点评探 究问题,分析题 意再剖析答案, 其他学生进行质 疑和补充。 导学案“合作 探究案” (1) 通过合作交 流培养学生小组合 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 地理问题的能力和 书写规范性的能力 知识总 结、反刍 知识总结及反馈学习 目标 1. 学生完善预习 案部分“我的知 识体系” 2.认真倾听,做好 回扣目标,了解达 成状况。 记录。学习目标 课堂 教学 过程 设计 思路 随堂 练习 知识点 学习目标 测试题目内容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1.有关地表形态及其成因的叙 述,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壳 运动的结果 B.只有内力作用才会使地 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 C.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 的基本格局,所以先有内力作 用,后有外力作用 D.内、外力作用同时起作 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 2.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 A.海沟 B.孤岛 C.海岭 D.海岸山脉 个性化 练习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 成 7~9 题。 7.与东非大裂谷的成因最符合 的是( ) A. a B. b C .c D. d 8.①②③④四处的岩层比较, 年龄最轻的岩层是( ) A.① B. ② C.③ D.④ 1.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算特别 活跃。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语言表 述能力差,部分习题不能用专业术语准 确表述。 3.由于时间关系习题处理被忽略,知识 方法的归纳课下还需加强。 4.录播设备在我校是新设备,设备使用 不够熟练。 学习 评价 1.有关地表形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B.只有内力作用才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 C.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所以先有内力作用,后有 外力作用 D.内、外力作用同时起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能 C.地球表面的水能 D.大气运动的风能 3.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 A.阿巴拉契亚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课后作业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 (1)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是:甲 ,乙 。 (2)甲、乙两地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上覆岩层的形成是由于 作用而形成的。 (3)如果要寻找油气资源,最好在 处找;如果要寻找地下水,最好 在 处找。 (4)在图中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甲、乙两处应选择 处,理由 是 。 课堂 教学 过程 结构 设计 (或 教学 流程 图) 1.课前编制导学案(分为预习案、探究案、巩固提高案三部分),对课前 预习案,进行祥批祥改。 2.导入新课 3.解读学习目标 4.反馈预习案 5.小组、讨论、展示和点评质疑,教师点拨 6.总结、反馈学习目标 7.作业布置 板书 设计 一、褶皱 二、断层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