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2地球表面形态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2地球表面形态

ID:705463

大小:1

页数:10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流的凸岸与凹岸 教学内容分析 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之一,分为侵蚀和沉积两种主要地貌。其中的河流的凸 岸和凹岸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加上笔者任教地区选用的湘教版教材并无专文对其分析,所以 学生在学习中时有困惑,做题时出错率高。基于这一点,本节作为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对这一 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在备课时参考了人教版教材有关内容、收集了并优选了一些习题和 备课素材,进行优化重组形成了本节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攻克难点,掌握 知识,提升能力。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河流的凸岸和凹岸属于外力作用, 课标的行为动词为“分析”,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实例进行理解、归纳和应用。 教学设想 本节课围绕“河流的凸岸和凹岸”这一主线,从景观切入,辅助于物理原理引导学生理 解凸岸和凹岸在外力作用方面的差异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对其演变进行分析和归纳。 在具体课堂教学模式上,采用“问题引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登台展示—归 纳总结”的方式,力求打造生态课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河流的凸岸和凹岸在形态和流速方面的差异 2.理解河流的凸岸和凹岸的地貌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河流的凸岸和凹岸的演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形态,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探究地理景观的演变,进而 提升学生读图分析和解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学生登台展示;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 学习态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知识的逻辑联系,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人地和谐的观念。 学法指导 比较法:对比分析河流的凸岸和凹岸的差异,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图表法:指导学生阅读地理景观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河流的凸岸和凹岸在形态和流速方面的差异 2.河流的凸岸和凹岸的地貌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流的凸岸和凹岸的演变 教学过程: 环节一:展示地理景观,创设情境导入。 师:在地势平坦,有一定植被覆盖的地区,河流蜿蜒前行,形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河流的 凸岸和凹岸。 环节二:探究问题 1:如何区分河流的凸岸和凹岸 教师展示课件:区分河流的凸岸和凹岸的示意图,弯曲的河道实景图 学生观察思考: 1.实景图中左右两侧河岸如何对应凸岸和凹岸? 2.河流的凸岸和凹岸在地貌特征上有哪些差异? 学生活动:观察示意图,识别凸岸和凹岸;欣赏实景图,对应凸岸和凹岸,并描述二者在地 貌特征上的差异。 设计意图:选取形象直观的素材有助于理解并区分地理概念,并将理论应用到实 景中分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描述阐述事物的能力,达到了提出问题的目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凸岸地势平坦,凹岸地势陡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提出问题) 环节三:探究问题 2:河流的凸岸和凹岸的流速差异对两岸的地貌特征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教师以生活实例引入:分析在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弯道相当于河流的凸岸和凹岸) 展示课件,师生共议: 1.汽车在拐弯时,会受到向外的离心力,这时的汽车该怎么办? 生:减速,并用向心力克服离心力,尽量在弯道的内侧行驶。 2.如果出现安全问题,汽车会撞向弯道的哪一侧?相当于河流的哪一岸? 生:撞向弯道的外侧,相当于河流的凹岸。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凸岸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势平 坦;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地势陡峭。(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用生活实例解释抽象物理原理,并与本节知识类比;形象生动,贴切 生活,有助于学生克服难点,理解知识,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过渡)离心力不仅影响了两岸的流速,还使河水螺旋式流动。 思考:根据河流及剖面线,对剖面图做出正确分析。 学生活动:学生独 立思考,小组 讨论。学生代表上 讲台向全体同 学讲解,展示成果, 其他同学评价。 教师结合课件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已经理解了凸岸和凹岸的流速差异的原因,出 于内容深度挖掘的必要性,需要对河床剖面图及水流垂直方向运动展开分析。同 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环节四:拓展应用 1:河流的凸岸和凹岸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展示课件,思考:图中 A、B 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上讲台向全体同学讲解,展示成果,其他同 学评价。 教师结合课件总结,补充说明:在凹岸建港时,为防止河岸被进一步被侵蚀,往往要加固河 岸。 (过渡)师:港口附近的居民点应该分布在哪里呢? 生:地势平坦的凸岸。 教师展示课件:位于凸岸的聚落景观及唐诗《庐山桑落洲》 庐山桑落洲 【唐】胡玢 莫问桑田事, 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 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 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 人世更悠悠。 学生观察景观并朗读后,师生共议: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凸岸和凹岸,以及它们的面积会发生 怎样的演变? 生:古岸崩欲尽—凹岸面积减少, 平沙长未休—凸岸面积增加。 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 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将古诗融入到地理知识学 习中,使学生感受跨学科融合知识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实现有效开发课程资 源的目的。 环节五:拓展应用 2:河流的凸岸和凹岸的演变 教师展示课件,思考:请将四幅图进行排序,并请说明理由。 ⑴ ⑶ ⑷⑵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上讲台向全体同学讲解,展示成果,其他同 学评价。 教师结合课件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推理表达能力和提升综合思维。树立物质是运动的, 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环节六:课堂巩固训练 教师下发以下三组练习,要求学生限时完成。 练习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 于 1177 年,13 世纪和 15 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 年被废弃。1669 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 右岸的桥后来左岸的残桥(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右照片)。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解析】据图分析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面对河流下游,右手侧为右岸,左手侧 为左岸。河流右岸为凹岸,受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所以河流较深,流速较快;而河流左岸 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显著,流速慢,泥沙淤积,河道较浅,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 所以断桥能保存至今。 【答案】 桥梁修建在河流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河流的冲蚀剧烈; 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缓,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 练习二: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双选)。 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侧蚀作用。 如果是比较平直的河道,一般从地偏力上分析,例如③④。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因根据凹 岸和凸岸的情形判断,例如①②。 【答案】BD 练习三:右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 M 地常见当地人淘金。完成 1—2 题。 1.河道由先到后的形成顺序是 A.T1 T2 T3 B.T1 T3 T2 C.T3 T2 T1 D.T2 T1 T3 2.M 地堆积丰富的露天砂金矿,其原因是 A.流水堆积后,经河流改道侵蚀出露 B.地壳抬升,含沙基岩出露 C.河流弯曲,凹岸堆积砂金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堆积砂金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凹岸和凸岸的演变。 由图可知河道由 T3 至 T1 有自然取直的趋势。M 地在 T2 时期位于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泥沙; 由于河道的演变,在 T3 时期位于河流凹岸,流水侵蚀堆积的泥沙导致砂金矿露天。 【答案】1.C 2.A 学生活动:每位学生在五分钟内独立完成三组练习,然后组内交流两分钟。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登台分析、讲解、并适当在黑板上做出文字表达,其他同学评价。教师结 合解析小结。 设计意图:三组练习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对本节课的知识覆盖全面,图文 材料信息量大,对学生获取有效信息有较高的要求,很好地落实了对学生能力的 考查。试题表述科学严谨,难易适度,题型多样,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具有层 次性和综合性。限时训练并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高效掌握本节课内容。 环节七:课堂小结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结合黑板上的板书,对本节课内容作出简单小结。(要求结合标题作出 内容上的简述。)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上讲台向全体同学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综合思维。 板书设计: 人类活动 形态 流速 地貌特征 演变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形象化: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产生的困惑源于不能很好地将相关的知识在脑海中形象化地展示 出来。基于这一点,本节课运用了大量的示意图和实景图形象直观地阐释了原理性知识,并 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探究成因,解决问题,完成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提升了能力,培养了学科素养。 2.生活实例学科化: 将物理原理与生活联系,变抽象为生动,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理解,有 效地克服教学难点。在应用分析中,力求知识的实用性,探讨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并巧 妙融合古诗词,充分做到学以致用。不过在物理原理的阐述上本人对专业术语的把握不到位, 这一点由于今后进一步加强,多向物理教师求教。 3.课堂模式生态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状态始终停留在被动接受 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而本节课打造生态课堂,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知 识的建构过程,敢于表现,积极评价;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但是这样的课堂模式对教师的 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本人还需要多多加强这方面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