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ID:704873

大小:85.8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第六章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 置的重要性。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 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 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 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东北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增强认识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三、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四、教学准备: PPT 课件,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展示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东北三宝、 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雾凇、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地 区森林图片,使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地理位置 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 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①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 ②找出东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③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 ④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阅读“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老师进行指导总 结。 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出示“东北地形图”,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 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出示“沿东经 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 45°东北地区 剖面图”,学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绘出呈半环状的地表结构简图。 阅读“白山黑水”,进一步认识①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 的关系;②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③东北地区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三、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 高温。 出示“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计算、思考: ①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②气温变化规律;③ 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一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出示“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①七月平均气温 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②气温变化规律;③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 在多少度以上? 出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思考:①东北地区年降 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②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③长 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 是什么? 出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三幅图”,组织学生完成活动。 ①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②将三个城市按 1 月平均 气温从高到低排序。③A、B、C 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 说出判断依据。 总结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差异。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降水较多, 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 气候差异: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 差异明显;降水量大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植被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由 于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 明显的指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读课本图,学生合作完成下列任务。①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②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 1000 毫米以上,而西北侧仅为 600~700 毫米。议一议,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的降水量会有明显 不同? ③玲玲所在的一侧是山体的东南侧,还是西北侧?说出你的判断 依据。 课堂总结:学生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总结,将板书 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七、课堂练习 1.东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 ( ) A.黑、吉、辽 B.内蒙古、吉、辽 C.黑、冀、辽 D.吉、辽、宁 2.关于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B.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C.东边和北边临海 D.地处内陆,离海远 3.东北地区西部的地形主要是 ( ) A.起伏的丘陵 B.坦荡的高原 C.广阔的平原 D.高耸的山地 4.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 )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辽河 D.黑龙江 5.东北地形分布很有规律,由半环状的三个地带组成,由外至内 分别是 ( ) A.山地、河流、平原 B.平原、山地、河流 C.河流、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河流 6.东北地区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 试分析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八、作业布置 填充图册 P10 第一题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认识区域” 的第一节课,是学习 11 个区域的起始课。这节课主要讲述了东北地 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认识位置是理解一个区域的前提,也是认识区域的基本技能和学习基 础,学习掌握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是学习区域人文经济地理特征 的基础。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从读图入手,逐一 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内 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环环紧扣,既有区域特征的总体把握,又有区 域内外的差异比较。采用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读图归 纳、合作探究,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 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 从教学过程看,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师生 配合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高,主动学习,主动 思考回答问题,紧跟教学思路。特别在绘制半环状地表结构简图时, 学生动手动脑,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贴合“地形特征”这一重点 内容的学习,效果较好。 但在“气候特征”这一难点的突破上,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在气 温、降水两个要素的读图分析中,受基础知识的限制,表现不佳,对 区域内部的气候差异理解不到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 析掌握区域的总体特征,同时认识同一区域的内部差异,并分析成因。 在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上,要多引导,多渗透,并能在新的区域 中迁移运用。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