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模拟卷04(山东专用)(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模拟卷04(山东专用)(解析版)

ID:703958

大小:676.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历史核心模拟卷 04 参考答案 1.《商君书.垦令篇》说:“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惰 之民无所于食。”据此可知,商鞅旨在 A.打击贵族势力,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发展,维护小农经济 C.奖励开垦荒地,按人口征赋税 D.废除井田制度,保护土地私有 1.A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由材料可知,贵族收人高并且食客众多,这既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农业发展, 故商鞅下令按照食客数量加重征收贵族的赋税,这就迫使这些食客去务农,故选 A 项。B.材料中没有体现 对商业发展的限制,排除 B 项。C.材料没有涉及奖励开垦荒地的举措,排除 C 项。D.材料没有涉及井田制 度的废除,排除 D 项。 2.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 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监管商业活动,故 A、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 B 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 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 D 项正确。 3.观察汉、唐主要区域市场分布图 据图可知,汉、唐主要区域市场分布的共同之处是 A.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B.以政治中心为依托 C.受到地理环境影响 D.南北分布较为平衡 3.C 本题考查汉、唐商业的发展。据图可知,汉、唐主要区域市场的分布多是在黄河中下游或长江中下游地 区,唐代有的区域市场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可见其分布与地理环境相关,故选 C 项。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工商业市镇出现是在宋代,发展是在明代,排除。B.观察唐代主要区域市场分布图可知,有的区域市场不是在 政治中心周围,排除。D.对比汉、唐主要区域市场的分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主要区域市场分布在长 江以北,唐代主要区域市场南北分布较为平衡,排除。 4.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 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 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4.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倡导的“礼治”无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最终法家“刑法” 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是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决定的,故选 A 项;法家的思想本质上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无法促进法律体系的成熟,排除 B 项;法家的“刑法”是指法律条文、严刑峻法,“法治观念提升”与史实不 符,排除 C 项;法家顺应了大一统的历史潮流,“社会矛盾激化”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 5.明代六科给事中直属皇帝,不仅有封驳诏书的权力,还负有监察六部各司的职能;清代虽保留了六科给事 中的职务,但其隶属于都察院。这一变化 表明清代 A.专制皇权遭到冲击 B.监察制度功能弱化 C.削弱了六部的权限 D.内部权力再次分配 5.D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清代专制主义不断强化,A 项不符合史实,且与题干无关,可排除;材料 显示清代六科给事中职务保留,并未涉及其权力缩减,排除 B 项;六科给事中只是负有监察六部的职能,并 未削弱六部的权限,排除 C 项;六科给事中明代直属皇帝,而清代隶属于都察院,这表明清代内部权力再次 分配,故选 D 项。 6.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清政府、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 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一 看法( ) A.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 B.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 C.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 D.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依据题干材枓“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 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可知学者肯定了农民的爱国主义,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学者既看到了义和团运 动的盲目性也看到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较为客观,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本身,而不是清 政府的作用,故 C 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一看法并没有忽视阶级矛盾,故 D 项错误。 7.下图为近代华南地区地域化经济体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华南地区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迅速 B.列强殖民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 C.在“欧风美雨”中形成区域经济集团 D.凸现“口岸一腹地”式的地域化经济 7.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由图可知,近代华南地区地域化经济体主要立足于香港、澳门、广州、 琼州等城市,在此基础上向内陆地区延伸扩展,这是典型的通商口岸辐射带动作用的结果,故选 D 项;材料没 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问题,排除 A 项;自然经济解体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排除 B 项;近代华 南地区地域化经济体并非区域经济集团,排除 C 项。 8.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上表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8.答案:B 解析:本题以士人从事实业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通过列举部分名人的出身和从业信息, 考查学生完整准确理解材料、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发展和生产生活。材料表明,士人参与或创办实业,突破了传统“士农工商”的观念,说明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 击,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士人从业的变化,不是科举取士选拔方向的变化,A 项错误;有士人投身实业并 不能说明儒家传统义利观念被抛弃,C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国内新式工业的发展,但在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的依然是小农经济,D 项错误。 9.毛泽东曾经说:“这是一个国家的雏形,麻雀虽小,肝胆齐全。”美国记者斯诺在谈到该政权时感慨:“在 没有港口没有码头没有铁路的山林里建立起一个共和国,这是建国中的奇迹!”这一政权 A.实行工农民主专政 B.领导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C.推动了抗战的胜利 D.揭开土地革命战争序幕 9.A 本题考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根据材料“国家的雏形”“没有港口、没有码头、没有铁路的山林里建立起 一个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权是 1931 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故选 A 项;国民大革命发生 在 1924-1927 年,抗战胜利是 1945 年,排除 B、C 两项;揭开土地革命战争序幕的是 1927 年的南昌起义,排 除 D 项。 10.1952 年,中财委编制的《1953 年至 1957 年计划轮廓(草案)》完成。此草案实际上只有国营工业(特别 是重工业)、铁路运输、重大水利工程是直接计划,约占 40%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是间接 计划。该草案反映出 A."一五”时期产业比例不够协调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C.新中国积极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总目标的确定 10.C 本题考查 20 世纪 s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根据材料中的“国营工业(特别是重 工业)、铁路运输、重大水利工程是直接计划,约占 40%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是间接计划”和所学 知识可知,鉴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不同产业有着不同的认识,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尊 重经济规律,故答案为 C 项。材料说的是直接计划和间接计划,不是“产业比例”,排除 A 项;1956 年三大改造 完成后,计划经济体制正式确立,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_五” 计划的制定,不是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总目标的确定,排除 D 项。 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规定了结果责任原则:“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 伤其形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关注侵权行为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 B.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与保护原则 C.强调过错责任有助于保障公民自由 D.习惯法的野蛮与自然法的理性相杂 11.A 本题考查罗 马法。材料强调的是处罚毁伤他人肢体这行为的结果,强调构建 合理的社会秩序 ,故选 A 项;材料并未区分毁伤行为的性质是故意伤害还是正当防卫,这显然是有违公平正义原则与理性精神的,排除 B、D 两项;材料强调罗马法的“结果责任”而非“过错责任”,排除 C 项。 12.有学者指出 21 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 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 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12.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了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种力量并存的局面,反映出世界进一步走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这说明该学者认为国际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故本题选 C 项。题干涉及的是政治领域多极化,没有提及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故 A 项错误。大国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不能“决定发展方向”,故 B 项错误。D 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 13.下表为 1820 一 1900 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总额在世界各地区占比情况表,这反映出英国棉纺织品 1820 一 1900 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总额在世界各地区所占比例(单位:%) 年份 欧洲和美国 欠发达国家 其他国家 1820 60.4 31.8 7.8 1840 29.5 66.7 3.8 1860 19.0 73.3 7.7 1880 9.8 82.0 8.2 1900 7.1 86.3 6.6 A.欧美市场占有量下降 B.对殖民地的依赖增强 C.国际竞争力逐渐弱化 D.原有的优势地位丧失 13.B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表格反映的是英国棉纺织品出口总额在世界各地区所占比例问题,虽 然欧美地区比例下降,但并不表示英国棉纺织品在欧美市场的占有量下降,排除 A 项;由材料可知,英国在欠 发达国家的棉纺织品出口总额所占比例不断扩大,且在 1900 年高达 86.3%,结合该时期英国的殖民地情况 可知,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对殖民地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强,故选 B 项;由表中数据无法推知英国棉纺织品国际 竞争力和原有优势地位的相关问题,排除 C、D 两项。 14.丘吉尔在 1941 年 6 月 22 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 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英苏面临着共同的敌人 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14.答案:C 解析:1941 年 6 月 22 日,苏联遭到德国进攻,所以丘吉尔才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 15.有人评价现代主义美术:古典主义美术端庄、大气、容易理解,这就给我们欣赏现代艺术时造成了一定 的困难,现代艺术没有故事性,没有法则,甚至有时候连画面的客体都无法辨认。它到底在表达什么?据 此可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 A.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 B.重视艺术家自我表现 C.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D.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 15.B 本题考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根据材料“这就给我们欣赏现代艺术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现代艺术 没有故事性.没有法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美术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故答案 为 B 项。解心于光和色的研究是印象画派的特点,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肯定人的 感情和个性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A.C.D 三项均可排除。 第二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 55 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16 题 12 分,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4 分,第 19 题 15 分,共 55 分。 16.(12 分)表 2 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2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斤 斤 斤 斤 规定价格 500 文 3 贯 500 文 500 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 贯 30 贯 — — 与暹罗贸易价格 5 贯 25 贯 40 贯 10 贯 与满刺加贸易价格 20 贯 40 贯 10 贯 注:1 贯=1000 文;“—”表示数据缺失。 ——据陈尚胜《开放与闲关·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 对表 2 中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12 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逻辑清晰) 16 题 从表中数据对比反映出明朝初期的对外贸易不计利润、厚往薄来,体现出明前期对外贸易以朝贡 贸易为主的角度分析作答。(4 分) 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明前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政府实施“海禁”政策、传统华夷秩序观念 等角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 分) 从明初朝贡贸易密切中外联系强化宗藩关系、以经济代价换取政治认同造成严重财政负担等角度 分析其历史影响。(4 分) 17.(14 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土地问题,在不同 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 土地政策主要内容 土地革命时期 1929 年制定和颁布的《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农民已经 分得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 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所有,任凭自由买卖。 全面抗战时期 1937 年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决定把减租减息作为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1947 年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从根本上动摇了在中国大地上盘根错节的封建制 度的根基,使长期遭受地主阶级残酷压迫的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农民获得了主要的生 产手段——土地,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以便更 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 生产。 1953——1956 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 经历了互助 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 作社的农户 达 96.3%。自此,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 期 1958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 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到 10 月底,全国农村在 74 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共 建立人民公社 2000 多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 99.1%。这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 全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 期 1978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在保证国家税收和集体收入不减少的同时,使农民富裕了起来。小岗村的改革,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农民重新焕发了活力,农业走出了 粮食和农副产品缺乏的困境,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王克群(党的土地政策 90 年 评述》等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理解。(14 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 分,逻辑清晰) 17.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可知,表中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 政策,可从土地政策的影响、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等角度分析。首先,明确答题角度,拟定论题;其次,根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所选答题角度出发,进行论述;最后,联系现实,作出总结性评价。 参考答案 示例一 土地政策的调整调动了 人民的积极性。(2 分)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于 1929 年制定和颁布的《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农民 已经分得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该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这有力支援了根据地建设。(2 分) 全面抗战时期,”双减双交政策的实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故线,调动了地 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抗战的积极性。 (2 分) 解放故争时期,在广大解放区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利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翻身农民厢跃参军,支援前线。(2 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 的政策这保护了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的利益,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 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进- 步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2 分) 由此可知,虽然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但均在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 中国农业发展进程。(2 分) 示例二 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影响土地政策的内容。(2 分) 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为阶级矛盾,为此土地政策主要内容为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 民土地所有制。(2 分)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为此 t 地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满 足抗日战争的需要。(2 分)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土 地政策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而进行的生产关系方面的调整。(3 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 士地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3 分) 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能够抓住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适时地调整土地政策,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2 分) 18.(14 分)表 3 是 1949—1963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3 年份 出生率(‰) 年份 出生率(‰) 年份 出生率(‰) 1949 36.00 1954 37.97 1959 24.78 1950 37.00 1955 32.60 1960 20.86 1951 37.80 1956 31.90 1961 18.02 1952 37.00 1957 34.03 1962 37.01 1953 37.00 1958 29.22 1963 43.37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 依据表 3,绘制一幅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趋势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制图规范,须明示 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 18.(14 分) 制图:(制图形式不限,应包含时间、出生率等基本单位,能直观呈现发展趋势,4 分) 解读:1949 年至 1957 年,出生率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鼓励生育;(4 分) 1958 年至 1961 年,出生率持续下降,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 分) 1962 年至 1963 年,出生率迅速反弹,主要是受“八字方针”等政策影响,国民经济逐步恢复。(3 分) 19.(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个工人的来信 (1832 年 4 月 14 日《贫民卫报》) 在世界上所有已提出的法案或是阴谋(除此别无适当的说法)之中,这是最骗人和最阴险的。这个法案建 议扩大选民的人数至五倍之多。表面上,这个措施似乎是最最大方的改革。 什么!把选民的人数从十五万增加到六十万或七十万?真是开明极了!但是我们看到的大方是单方面的, 那一边什么也没有——我们看到那些原有权势 应该减少十倍的人将要扩大他们的势力十倍之多,而你们的 势力本应增加十倍,却因敌对势力的扩大将要被无穷地削减。这是古往今来所倡议的措施中最不开明的、 最暴虐的、最可憎的、最不名誉的、最下流的。你们的人数占全国人口五分之四,因此你们的影响在选举 时(加上你们有被选举的权利)本应超出社会上其他人士四倍之多,然而现在却仅及那些依靠你们的劳动成果 而生活的人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实际上,你们由于胆小和选民稀少,将丝毫不起作用。 ——摘编 自张芝联选译《1815- 1870 年的英国》 (注:(贫民卫报》是英国工人阶级全国联合会的机关报) (1)编写一封给工人的回信。 (8 分)(要求:内容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观点明确,逻 辑清晰) (2)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 19 世纪的产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并概述其意义。 19.本题考查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问,回信应根据材料“这是最骗人和最阴险的 “你们的人数占全国人口.分...然而现在却仅及那些依靠你们的劳动成果而生活的人的二十分之一”并结合工 业革命等史实,从 1832 年议会改革的不足、工人的斗争经验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历史必然性可以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方面回答;其意义可从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 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1)示例(8 分) 给 x x x 工人的回信 尊敬的 x x x: 你好! 你的来信,我们已经收到,也在我们报纸的显著位置予以发布,相信你也看到了。对于你在信中反映 的问题,我们也对你深表同情。确实如你所说,工人的选举权,在这次改革中没有得到保障,而那些“依靠 你们的劳动成果而生活的人”的权利却扩大了,这个让你们很不满意。 我们国家经历的产业革命,使得各生产部门逐渐实现机械化,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你们希望恢复国家 立法,保障自己的生活,要想做到这些,你们在议会里必须有自己的代表。因为以往的斗争经验让你们看 到机器远不是贫困的根源,捣毁机器的斗争手段无法真正改变你们的命运,真正导致你们生活贫困的是制度 和阶级剥削。你们也应该看到,虽然目前的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你们的愿望,但它在选举名额分配、选举 资格限制和选举手段等方面已经做出了调整,而我们的斗争还在继续,改革也不会止步不前,我们必将在 今后的斗争中赢得更多的胜利! 此致 敬礼! (2)说明:19 世纪是世界历史特别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产生在 19 世纪 40 年代的欧洲。当 时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一些主要的国家已经确定了下来。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 度的各种弊端逐渐显现,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为了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以此推动阶级斗争走向最后的胜利。(3 分) 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道路,为无产阶 级战胜资产阶级奠定了思想基础;它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迫 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提高工人的待遇,完善资本主义制度。(4 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