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课时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 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烯和苯可以用石油和煤为原料制得,它们均能使溴水褪色,但褪色的原理不同 B.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用饱和 Na2CO3 溶液能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杂质 D. 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 H7N9 在沸水中两分钟就能被杀死,是因为病毒所含蛋白质受热变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B. 含淀粉或纤维素的物质可以制造酒精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硫酸铜、硫酸铵的浓溶液都可以发生盐析 D. 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能以不同的数目和顺序彼此结合,形成更复杂的多肽化合物 3.下列化学名词书写正确的是( ) A. 油脂 B. 笨 C. 铵基酸 D. 脂化反应 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苯可做有机溶剂 B. 油脂可用来制造肥皂 C. 乙烯可用作水果催熟剂 D. 工业酒精可用于勾兑白酒 5.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合理的是( ) A.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B. 用高度白酒进行皮肤消毒 C. 用食用碱(Na2CO3 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用米汤(含淀粉)检验加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 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C.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D. 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油脂、蛋白质都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 B. 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属于酯 C. 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8.根据 的结构,它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 水解反应 B. 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 D. 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9.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属于烃的是( ) A. 汽油 B. 油脂 C. 蛋白质 D. 纤维素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结构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 B.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 C. 人体血糖含量指的是血液中含葡萄糖的多少 D.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用来制取肥皂 11.下列物质中,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A. 乙醇 B. 乙烯 C. 油脂 D. 汽油 1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脂水解可生成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能与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反应 C. 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可用(C6H10O5)n 表示,他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13.下列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H4+Cl2 CH2Cl1+H2 B. H2C=CH2+Br2→CH3CHBr2 C.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D. CH3CH2OH+CH3OOH CH3COOCH2CH3 14.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A. 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 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C. 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 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15.质量为 m g 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为红色,而质量仍为 m g 的是 ( ) A. 盐酸 B. 二氧化碳 C. 乙醇 D. 乙醛 16.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时有沉淀析出,加水后沉淀不溶解 B.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 蛋白质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D. 蛋白质跟浓盐酸作用时呈黄色 17.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果糖 B. 葡萄糖 C. 纤维素 D. 乙酸 18.维生素 C(C6H8O6)主要存于在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它属于 ( ) A. 氧化物 B. 混合物 C. 有机物 D. 盐 二、综合题 19.乙醇和乙酸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请完成以下关于乙醇和乙酸的相关问题: (1)乙醇是重要的燃料,已知在 25℃、101kPa 下,1kg 乙醇充分燃烧能放出 29713.04kJ 热量,写出表示乙 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乙醇燃料电池应用前景乐观,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燃料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在 负极除生成 CO2 外,还生成了极少量的乙酸,写出生成乙酸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3)乙醇和乙酸反应可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在密闭容器中,利用该反应制备乙酸乙 酯,实验中若起始时在容器中加入 3mol 乙醇、1mol 乙酸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残留的乙醇 可能为________。 A.2mol B.2.6mol C.2.8mol D.3mol (4)反应后可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________溶液,再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乙酯。 20.某报载,最近我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人胃与牛胃的区别,藉此研制出一种酶,使纤维素能较快地转变为低 聚糖.这样,人就不再为米面发愁,吃绿色植物也可以过日子了.不但如此,大量无用的短纤维,也可以 转换成乙醇,供工业使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由纤维素转换为乙醇的所有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 (2)葡萄糖的系统命名为 ________ ;试确定与葡萄糖分子等氢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熔沸点最低的 烷烃分子的结构简式 ________ ,用系统命名法将其命名为________ 21.某同学取一定量淀粉进行水解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A________ , B________ , C________ (2)加 B 的原因是________ (3)由此可知淀粉是________ (填“部分”、“完全”或“没有”)水解. 22.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紊乱导致的代谢紊化综合症,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食品和 缺少运动,都会导致糖尿病.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子可表示为 Ca(H2O)6 , 则每个葡萄糖分子含有 6 个 H2O 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糖尿病人尿糖较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2)木糖醇 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2OH 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人食用后不会导致血糖升高.若 用氯原子取代木糖醇分子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得到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 种同分异构体. (3)糖尿病人不可饮酒,酒精在肝脏内可转化成有机物 A.A 的实验结果如下: ①通过实验测得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 ②A 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只存在两种类型的氢原子,且这两种类型的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3. ③A 可与酒精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有芳香气味的物质. 请设计实验证明 A 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向 A 溶液中加入________ 溶液,发现有气泡冒出;写出 A 与酒精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糖尿病人宜多吃蔬菜和豆类食品,豆类食品中富有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遇碘单质会变蓝色 B.蛋白质可以通过烧焦时的特殊气味鉴别 C.人体内不含水解纤维素的酶,不能消化纤维素,因此蔬菜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没有用处 D.部分蛋白质溶液遇浓硝酸变黄,称为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E.工业上常利用蛋白质的皂化反应来制取肥皂.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 C 3. A 4. D 5. D 6. B 7. B 8. A 9. A 10. B 11. C 12. C 13. C 14. B 15. C 16. B 17. C 18. C 二、综合题 19. (1)C2H5OH(l)+3O2(g)=2CO2+3H2O(l) ΔH=-1366.8kJ/mol (2)O2+4e-+4H+=2H2O;CH3CH2OH -4e- +H2O = CH3COOH + 4H+ (3)CH3COOH+CH3CH2OH ⇌ △ 浓硫酸 CH3COOCH2CH3 + H2O;BC (4)Na2CO3 20. (1)(C6H10O5)n+nH2O C6H12O6 纤维素 葡萄糖 ;C6H12O6 2C2H5OH+2CO2 葡萄糖 (2)2,3,4,5,6﹣五羟基己醛;C(CH3)4;2,2﹣二甲基丙烷 21. (1)H2SO4;NaOH;银氨溶液 (2)因后面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方可进行,加 B 溶液是为了中和多余的酸; (3)部分 22. (1)B,C (2)3 (3)碳酸钠;CH3COOH+CH3CH2O CH3COOCH2CH3+H2O (4)B,D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