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
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
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
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
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
尊为“诗圣”。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三吏”、“三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村》《登岳阳楼》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
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诗人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
艰辛,个人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
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
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
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景象壮阔,秋意正深,
肃杀之气已遍临天下。
使人联想到落木
窸窣之声、长江
汹涌之状。
变“叶”为“木”,生
机尽丧,增加萧索之感
使人联想到时光
的易逝与永恒。
国家艰难,
个人艰难。
常年漂泊,生活“艰难”(承接“万里”)
生活艰难,心中“苦恨”
艰难苦恨,致使头发花白——“繁霜鬓”
衰老多病,潦倒不堪
欲借酒浇愁,偏因病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