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
然之间的酒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
然之间的景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
人之间的惨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
之间的梦别。
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情,别能消魂,真是
“‘别’有滋味在心头”。
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预习点评:
1、熟悉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风格。
2、凝噎(yē) 残月(cán)
3、凝噎:嗓子被气憋住,哭不出声,说不出
话。就是指两人见面过于激动而不能用语言表
达只是哭泣,伤心的泪水令人哽咽。
暮霭:黄昏时的云雾
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诵读要求:
• 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
(今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
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
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仕途无涯,
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
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 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
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北宋第一个致力于词作的
“才子词人”。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
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
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贾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
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
了词的题材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
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
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
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
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叶
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
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 全词着重写离别的忧伤。
• 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难舍难分、依依
惜别的情景,突出恋情的真挚与离别
的忧伤。
• 下阕主要写想象别后的相思想念、款
款深情,突出思念的深切与离别的凄
苦。
思考探究:(活动方式:自主思考,小组合作)
(活动时间:6分钟)
●词的上阙描写了词人柳永与自己的恋人分别时的
情景,请大家找出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并体
味它的妙处?
●柳永为了渲染这种离别的相思愁苦,精心选取了
那些景和物作为背景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词人
运用什么修辞把“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联系在一块?这里的景
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是否相同?这是写实还是写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
思考探究:(活动方式:自主思考,小组合作)
(活动时间:6分钟)
●词的上阙描写了词人柳永与自己的恋人分别时的
情景,请大家找出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并体
味它的妙处?
●柳永为了渲染这种离别的相思愁苦,精心选取了
那些景和物作为背景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词人
运用什么修辞把“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联系在一块?这里的景
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是否相同?这是写实还是写虚?
寒蝉 :“孟秋之月,寒蝉鸣”。
《礼记·月令》
长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骤雨:渲染凄清的气氛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兰舟:船夫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烘托气氛,流露情感
思考探究:(活动方式:自主思考,小组合作)
(活动时间:6分钟)
●词的上阙描写了词人柳永与自己的恋人分别时的
情景,请大家找出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并体
味它的妙处?
●柳永为了渲染这种离别的相思愁苦,精心选取了
那些景和物作为背景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词人
运用什么修辞把“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联系在一块?这里的景
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是否相同?这是写实还是写虚?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
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
离别的愁绪:
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
愁绪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
愁绪如楚地天空无边无际。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有实有虚,虚实结合。
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思考探究:(活动方式:自主思考,小组合作)
(活动时间:6分钟)
●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千古俊
句”,你认为是哪一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有
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个字?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
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
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
●整个下阙是写实还是写虚?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岸
晓风 “晓风干,泪痕残。”陆游《钗头凤》
残月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杨柳岸、晓风、残月,本是无情物,但在满心愁
绪的词人眼中,却成了“情语”
思考探究:(活动方式:自主思考,小组合作)
(活动时间:6分钟)
●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千古俊
句”,你认为是哪一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有
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个字?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
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
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
●整个下阙是写实还是写虚?
词人想到,从此离去,
将要一年之久,在这么
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
良辰,再妙的美景,没
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
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
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
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
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
憔悴 .
思考探究:(活动方式:自主思考,小组合作)
(活动时间:6分钟)
●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千古俊
句”,你认为是哪一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有
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个字?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
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
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
●整个下阙是写实还是写虚?
当堂达标: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写法上,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感情。
B.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
C.运用人物行为,烘托离愁别绪。
D.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
2、“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幽静的 B.清凉的
C.凄冷的 D.明丽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
A.凄苦的 B.烦恼的
C.恬淡的 D.空虚的
c
c
A
当堂达标: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
孤寂与愁苦的情景。
虚实结合,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
牵挂之情。
课堂小结:
伤
离
别
离别之前 勾勒环境
离别时刻 抒写情感
别后想象 刻画心理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方法指导:
诗
词
鉴
赏
内容
形式
思想
情感
主题
形象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双关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
表现技巧:用典\象征\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衬托
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