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9.妙笔生花4-湘美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9.妙笔生花4-湘美版

ID:696492

大小:0 B

页数:5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妙笔生花教学设计 学科:美术 年级: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湘教版 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课题:《妙笔生花》 教学分析:基于核心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运用已了解的水墨画的基 本表现方法来描绘表现物体形象。本课教学主要是以荷塘作为表现对 象,充分利用水墨的干湿浓淡,线条的轻重缓急,通过毛笔在宣纸上 涂抹和表现让学生感受笔墨,充分认识笔墨的重要性。本课教学活动 设置为两个小活动,并包含两个小训练,第一个是中锋和侧锋的体验, 第二个是线条的轻重缓急的练习。最后的艺术源自于生活让学生体会 和观察生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魅 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国画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中国画知识经验,学生了解了宣纸、毛笔、墨等国 画用具,初步体验了墨色变化,但是对于用笔和创作一幅完整的画面 还欠缺经验。在本课中,学生能进一步熟悉宣纸、毛笔、墨等国画工 具,感受简单的笔墨变化,并运用笔墨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 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微课的和教师示范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学 生交流讨论,体验,进而体会国画笔墨和意境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探究,提高笔墨表现力,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感受国画的意趣。 教学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荷塘的形象特征以及整体画面 的营造。 准备用具: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墨汁、毛毡等。 教学思路:通过几个问题的设问: 1、什么是国画?——认识国画。 2、如何画好国画?——技法认知,气韵、意趣。 3、理解写意国画——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是画家情感的流露 起到层层递进,逐步升华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视频导入)。 大家看到了什么? 什么是国画作品? 国画作品就是使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笔、墨、纸、砚创作出来的 绘画作品。 清代画家王概在画论中曾写到“贵着取势,合而观之,则一气呵成”。 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像艺术大家一样,能够笔走龙蛇,妙 笔生花,感受国画之意趣! 二、用笔方法: 三、介绍一些基本的技巧、方法。 1、侧锋:我们来看看画大面积的物体怎么来画,比如说一大片荷叶, 怎么来画? 来看,毛笔就是这样的结构。想想,画这么大面积的东西,怎么能体 现大片的荷叶呢? 把笔躺倒,整只毛笔贴在纸面上,就这样摩擦摩擦,一大片荷叶就铺 出来了。这种笔法叫做侧锋。 2、中锋:叶子有了,叶子从枝干上长出来,枝干很修长,中锋,何 为中锋,中锋就是笔尖行走在线条的中部,这样墨汁能均匀地从笔锋 的两边渗到纸上,四面俱到。画出来的效果充实饱满,产生“引筋入 骨”“玉润珠圆”的效果。 三、实践探究: 探究一:中锋、侧锋 (拖笔的简单介绍) 四个关键词,分别表现速度、力度。 探究二:轻、重、缓、急的区别。 不同感觉的线条可以表现不同的物体和节奏。 四、墨色变化: 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说“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 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有干、湿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 的奇妙之处。 五、水墨画“意境之美” 知道了用笔用墨的技法是否就能画好国画了呢?显然并不是! 那么如何画出来一副好的,品格高的,有意趣的国画作品呢? 古有谢赫六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决定了中国画重“神 似”,与西洋画重“形似”的风格不同。 六、示范教学 首先注意我整体的布局、所谓构图,整幅画就是一个点线面的集合搭 配,疏密上要做到疏不厌其疏,密不厌其密,其次注意我的用笔,画 的要有骨有肉,不可软绵绵没有变化。 我们今天讲的笔法是中锋和侧锋还有轻重缓急。但是在实际作画过程 之中有很多单单这几种笔法表现不出的效果。所以想要表现出气韵要 要锋出八面,变幻莫测! 七、佳作鉴赏: 刘存惠先生的作品,哪些地方有我们这节课的知识内容? 体现我们本节课所讲的笔墨技法和知识。 八、物理与画理的转化: 观察现实当中的荷塘,理解艺术家的荷塘作品。 有一句人尽皆知的真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每一次的 创作都是两个阶段,开始是由物到心,后来是由心到物。 九、绘画实践: 发现共性的问题可以二次授课 在巡场指导的同时,准备挑选一会在展示板上的作品 学生总体先评,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十、作品点评: 1、请同学们说一说那副作品是你心中的妙品,你觉得好在哪里? (用笔方法、墨色、干湿等) 2、这幅是谁画的?说说你的画的最满意的地方在哪。不错,他很有 想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没有唯一的答案,重视学生独立思考 和艺术表现的价值。评价方式多样:或肯定,或补充、或鼓励或思辨、 或推动学生思考,或提升学生对艺术表现的认知和实践。) 3、优秀国画的作品给予我们美的享受,作品中笔墨的妙处,在于其 中的变化之美、意味之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练习,画出更多好作 品。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