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菜里有乾坤 -2021年高考语文押题16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1题:菜里有乾坤 -2021年高考语文押题16题

ID:696344

大小:36.9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题:菜里有乾坤 【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既要好看又要好吃,眼福口福都要享受;而德国人却注重 科学与营养,不但蔬菜常常生着吃,有时连肉馅也生着吃。中国菜讲究刀功,简单的莱 刀和砧板,可将原料切成片、丝、条、块、丁、粒等各种形状,并且大小、厚薄、粗细 均匀;而进了德国人的厨房,简直就是进了厨具展览室,不论果、蔬、肉、骨,撕、拉、 绞、削、剁,德国主厨们都有特定的专属工具,目的就是要人省时省力。中国菜注重经验 传承,讲究分寸火候;而德国人却注重科学理性。一个德国人曾多次向中国人取经,学做 水饺,每次都拿着笔和本,非得将做水饺所需的面、肉馅、味精、盐、油和菜精确到“克”, 否则就没法做…… 小小的厨房,不仅让我们品尝美食,体味亲情,更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 族性格,让我们看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给德国民众写封 公开信,内容是“展现民族风采,增进理解包容”,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试题解析】 从题型上看,这道题属于任务驱动力型作文题。给德国朋友的公开信,一是对文体 有限定,二是对写作对象进行了限制。题目话题中的“民族文化差异关涉人文底蕴和国 家认同;与异国朋友的交流,又和文化自信、国际交流有关。 从话题上看,这道题属于文化思辨类,从饮食的民族特色到彼此迥异的思维方式, 其实包含着对文化进行深度认识的要求;其次,题目还要求考生在中国文化和异质文化 的比较中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在比较中认识文化的价值,思考文化的发展。但 是我们写作的时候,不能止步于文化,而要从文化走向更广阔的理解与交流。在写法上, 我们可以进行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从微观到宏观的视野变化,思路要精确。 【选材标准】 题目关涉中德两国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与交流,因此我们可以从两国之间有关文化 的交流这个方向去寻找素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从文化延 伸出去,我们还可以关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素材链接】 一位德国老师的“中国缘” 贝蒂娜.封.阿尔尼姆中学是德国柏林第一所将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的中学。作为学校 的中文教学部主任,魏德克曾一度是该校唯-一的中文老师。数十年往来中德期间,她 见证了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卓有成效的发展。 魏德克说,每一次去中国都会有新的发现,都会看到新的变化。同样的,去中国交 流过的学生都对这个国家会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跟那里的同龄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她说:“在我看来,这些学习中文的同学们未来很有希望成为推动中德人文交流进一步 深化的主力军。现在,有很多学习中文、近距离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也有越来越多的 人去中国旅游。一座座沟通的桥梁在中德之间架起。而我也愿意继续当一个中德语言和 文化的使者,让更多学生走近中国、了解中国!” 【素材点拨】 魏德克的故事,体现出中德之间文化交流的积极一面。她对中国的观察,以及对中 国文化的理解,还有在德国教授中文推广中国文化的行动,都可以成为国与国之间友好 往来、文化交融的一个缩影。 【必备范本】 百花齐放 各显风流 ——致德国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德国朋友们: 你们好!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高中生,我观察到贵国文化与我们有许多不同 的地方。我认为,这些差异不但不是无法逾越的隔阂,反而是我们各自民族风采 之所在。(开门见山,表明友好的立场。) 这种差异从小小的厨房也可以一睹殊异。德国人的厨房,厨具应有尽有,所 用食材质量要精确到克,对菜品营养成分的要求极为严道细致;而中国人的厨房, 则是一把刀行天下,却让人不得不惊异于其花样之丰富,做法之复杂。表面上看, 两国只是做菜方法不同,实际上却暗含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不同的民族文化 和民族性格。(由题目材料切入话题,引出两国之间民族文化的差异,自然而不 突兀。) 你们以理性严谨见长,讲究规则与秩序,从科隆大教堂到大众、梅赛德斯等 汽车巨头,从马丁路德到歌德席勒再到康德黑格尔,理性严谨的民族文化是贵国 的性格风采。而中国则不同,我们]感性洒脱,崇尚经验与自然。中国珐琅彩瓷 器的巧夺天工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屈原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篇是我们感性灵魂 的栖居之所;故宫、孔庙的恢宏气派展现了中国人对制度与经验的崇拜;竹林七 贤的潇洒、苏辛的豪放则彰显了我们洒脱的气质。(以一句话总结了中国文化的 特点,与上文的德国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古今文化的概述列举,展现了考生丰富 的知识积累。) 今天,世界发展的潮流让所有的文化前所未有的亲密接触、联系。二十世纪,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一语惊人。文明似乎前途黯淡,文化亦 然。然而,今天的文明进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文明的冲突并不是,也不该是主 宰当今全球的力量。很多国家在积极建构文明联系;中国的孔子学院致力于传播 优秀的中华文化,取得了卓越效果;贵国兴办的歌德学院,也在全球各地留下了 足迹。 时代之潮浩浩汤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难以抵挡,如今的我们迫切需要 理解与包容的态度。只有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接受、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与性格, 架起互相沟通的桥梁,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联通与多元,友谊的双手才会长久相 握。(由时代的发展引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过渡自然,加深了文章的底蕴 与深度。) 虽然在这条走向联合的道路上总有曲折与阻碍,但令我们鼓舞与振奋的是,一 些理性的声音从未湮灭。德国是大国,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应明白 理解与包容的意义,愿贵国能坚守此道,我们一起努力,让世界更美好,人类明 天更辉煌! 一名中国高中生 2020 年 6 月 7 日 【佳作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思路严谨,行文规范。文章按“展现民族风采”“增进理 解包容”两个板块布局,忠实地执行了题目在内容层面的任务要水。从民领说到 文化,这度自然。同时,考生看到了暗含在文化包容之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 观命题,逐步深入,最后揭示主题,见解颇有高度。 【拓展阅读】 从巴黎圣母院火灾看文化自信 法国当地时间 4 月 15 日,有着 800 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 大火烧了 4 个多小时,损失惨重,重建或需几十年时间。其中有张图片和细节引 人深思,巴黎民众在巴黎圣母院火灾现场跪地祈祷,为巴黎圣母院被大火吞噬而 落泪哭泣。从这一细节中我们领略到了巴黎民众乃至法国人民对失去自己国度标 志性文明建筑痛彻心扉的痛苦之情。当全世界都在为巴黎圣母院失火被焚惋惜、 祈祷之时,我们也从文化的角度反观这一细节。或许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建设 更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一、文化自信首先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持续热爱和欣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之所以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 久”,那是由文化本身作用于人的力量特性所决定的。文化的力量就像人“骨子 里的髓”、“身体里的筋”,是人行走、思考、创造力量的“脉源”。中华民族 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创造的革命文化的集合。这些都是我们当代 文化的核心,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所经历的成长都是在这样的文化延续和传承中进 行的。我们讲文化自信,首先要对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保持持续的热 爱和欣赏。“跪地祈祷”是巴黎人民对自己文化的热爱的体现,那是文化自觉。 当五星红旗升起时的“热泪盈眶”也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热爱与自豪。赤诚的热 爱和由衷的欣赏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 二、文化自信其次展现在对他国文化的充分理解和尊重 巴黎圣母院的火灾另全世界为之痛恻心扉,那些与全球共情哀痛相背离的幸 灾乐祸者是狭隘的,也是可耻的。我们知道真正的文化自信应秉承“一切文明成 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的理念,就如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 电法国总统马克龙慰问电所强调的那样“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 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瑰宝。”文化自信绝不是关起门来的自我感觉良好,也绝不 是当他国文明遭受重创时的冷眼旁观,更不是“报应论”式的情感宣泄。文化自 信理应展现对他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理应展现对所有文明的开放与包容。理应 体现作为五千年文化大国国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 就是要达成文化互重、文明互鉴的共识。当他国的文明遭受创伤时,我们感同身 受并施以援手,才能赢得与文化自信相匹配的文化强国的尊重。 三、文化自信同样展现在对文明的时时保护和传承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再一次警醒我们:文明需要时时的保护和传承。当我们享 受着文明带给来的震撼和欢乐时,我们也要保护好作为文明传承的那些建筑、绘 画、雕塑等文化符号。一个国家对待文明的保护和传承态度与这个国家的文明程 度是成正比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的灰飞烟灭、巴西国立博物馆的意外焚毁、圆 明园的付之一炬时刻提醒我们,不要以为文明会自然延续,不要以为文化会自主 传承。只有保护好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象征,我们的文化自信才有现实的 底气和坚实的基础。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特质和文化符号,热爱自身的文明、尊重他 国的文明、保护好全人类的共同文明,是一个文化强国理应具有的基本态度。构 筑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需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管巴黎圣母院的 重建何时完成,人类文化的传承却始终在继续。(中国计量大学 曹克亮)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