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题:诗和远方 源于足下-2021年高考语文押题16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5题:诗和远方 源于足下-2021年高考语文押题16题

ID:696343

大小:39.3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5 题:诗和远方源于足下 【考题呈现】 有人说,诗,之所以优美,是因为诗可以指引我们走向远方;但也有人反驳道,诗,连 基本的温饱都不能帮我解决,又如何带我走到远方?要求:请以“诗与远方”为话题,题 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试题解析】 这道题审题井不难,是在探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探讨精神层面的追求能不能引领 人走向远方。 精神追求到底是引领人生走向美好的力量,还是不切实际、毫无意义的空想?考生 在写作的时候通常是倾向前者。但是一味地谈精神追求,不谈现实,文想章就会显得空 洞、不切实际。所以在写作中,应当突出精神追求与现实应当密不可分,阐述的过程中, 更应该强调精神追求对现实的引领作用和积极影响。同时,对精神追求的理解,更应可 以更深人扩大 些,可以是个人的梦想,也可以是一团体神追求的、国家的,等等。 当然,如果以后一个分句为重点,强调着眼于现实,过好当下这一主题也可以,但是 如果写作中只强调这一点,就会显得视野狭小,没有青年学生应该有的视野与远见。所 以如何将两者巧妙结合又有所侧重,是下笔时要考虑的问题。 【选材标准】 适用于这一话题的素材俯拾皆是,从文学到体育,从科技到金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 才的事例都可人文。如果平时素材积累有限,那么就容易出现素材撞车的现象。这种时 刻,选择独特新颖又有文化味的素材,可以加分不少。 【素材链接】 坚守文学阵地的刘以鬯 2018 年 6 月 8 日,刘以鬯(chang)去世,享寿百岁,“香港文坛教父”的人生从此落 幕。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八岁时已经开始喜欢写作,1936 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流 亡的安娜.芙洛斯基》。1948 年他迁居香港,为了文学理想而“卖文售字”。他一手写 “娱乐他人”的通俗文章,一手继续创作“娱乐自己”的纯文学;他的作品注重对香港 风情的描写,在宏大叙事之外,为“香港历史加了一个注释”;他更力图将现代主义与 现实主义结合,“注重人物在外界压迫下的内心仲突”,重人物而轻情节;在创作上, 他求新求变,实验性极强,尝试诗与小说的结合,不断探索小说的出路。 经过漫长的冷遇之后他终于被认可,其小说《酒徒》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 长篇小说”。刘以鬯也成了香港严肃文学的标杆。 【素材点拨】 在刘以色的人生之路上,文学、文字总是占据着神圣的地位文学创作就是他的诗和 远方。正是这种精神上的追求,让他在战火之中依旧怪学阵地,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也 不丢失对严肃文学的敬意。秉持梦想,积极创出,让他最终成为为香港历史作文学注释 的人。 【必备范本】 心有惊雷,生似静湖 丰子恺曾言:“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 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流转于人与物之间,是占有与享受。精神、灵魂流 转于心灵之间,是生命对世界的美好期待。 寺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 上的人要与物质打交道,总要为物质而辗转奔波,没有人能高居于物质之上,甚至 脱贡而生存。但我们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以不那么物质的、优美的姿态去完成 宿予我们的任务,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循着古人的来路,我们看到先贤君子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 水,曲沈之”却不改其乐的志趣;我们听到了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忧国忧民之呐喊;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寄意寒 星荃不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坚定信念! 放眼世界,我看到了麦哲伦环游世界的梦想,他无惧大海的浩渺广阔,直面 土著残酷屠戮,以梦想为笔,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我看到了曼德拉的梦想, 不顽固的现实,18 年漫长的牢狱之苦,并不曾击溃这位‘追梦者”,他的梦想如 灯,照亮了黑人的世界。 然而,学鸠“决起而飞”,“榆枋”是它生活高度的极限,所以无法理解大鹏 鸟的远方。老马“眼前飘过一阵鞭影”,它“只低头瞧着脚下”,从不知道这世 上还有青山和草原,当陷于现实的泥潭无力改变,更没有精神的追求来自我救赎, 那么现实便会如枷锁困住人的手脚,人生又何处不是牢笼? 同样,没有信念指向远方,再富足的现实都无法填满欲望的沟壑。放眼现实, 有人为了眼前的享受提前透支未来的生活,然后又因此陷入被物质操控的生活而 回击之力。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不管物质是贫瘠还是富足,我 们最终殊途同归。金钱只是单向的低矮的闸门,永远无法容纳情感的洪峰。而精 神的追才是真正证明你我曾活过的依据。 由此,愿我们生活清朗如静湖,心中有惊雷常砊磕! 【佳作点评】 文章开篇先阐明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关系,进而强调物质固然无法回避, 但是精神追求更为重要,接着用正反对比,将先贤君子、杜甫、鲁迅等名家与“学 鸠”“老马”等只顾眼前,不想远方的例子进行对比,证明精神追求才能使生命 有广度和厚度;最后总结,再次强调精神追求意义,并且点题。全文条理清晰,思 路完整,值得借鉴。 【拓展阅读】 生命不止,追求不息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此平常之话,道出多少人生 哲理。苟且是安于世俗的冗烦,是乐于名利的束缚,是不思进取和突破;远方则 是自由的生活,是高远的梦想。所以,眼前的苟且带来的只是须臾的欢愉,追逐 向往的远方,才是生活真正的意义。 漫步于撒哈拉沙漠,踩在脚下的沙土仍遗留着传奇女子三毛的足迹。三毛 的一生都在流浪,德国、加拿大、撒哈拉……她难以习惯眼前的苟且,时刻努力 摆脱世俗的烦冗,追逐的脚步从未停息,心中始终向往着神秘的远方,向往着自 由的生活。白落梅曾这般评价她:“她爱上流浪,是因为她的心,渴望真正的停 留。”我无法参悟此语的寓意,只窥见一个不羁的灵魂穷尽一生在追逐远方,追 逐自由、洒脱的人生。 或许,眼前的苟且是你过去血泪奋斗的结果,它代表着你曾经的辉煌,可 这并不代表它会伴你终老,使你享受一世的欢愉。 上天的宠儿韦应物,出生贵族家庭,又因满腹才气而备受青睐。他的努力 与优势带给他令人羡慕的美满富贵,却不想一场安史之乱,摧毁了他所有的幸福。 安于眼前的苟且,沉溺于一时的富贵安逸,却只落得个惨淡收场。好在难能可贵 的是韦子最终认清现实,知晓远方的希冀,以半百之躯追寻落日的辉煌。即使荣 华难再复,只求无悔此生。 海子曾说:“远方除了远方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既然远 方如此,却又为何有这么多人竞相奔赴呢? 身处明末清初的异端思想家李贽,明明可以苟且于眼前的成就,做好自己 的士人,可他却偏爱独出心裁。他不满于现实的荒谬,大胆批判正流思想,向往 着自己的远方。而在世界的另一端,有一个声音高喊着:“未来一定会证明我是 正确的!”我看到了火中的布鲁诺傲然挺立的身影。他们同为异端,都誓死捍卫 自己追逐的真理,为的是满足对远方的渴求,对苟且的鄙视。 终于彻悟,远方虽孤独,但总有那么多人坚定追逐远方,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的代价,就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不贪恋那片刻的欢愉,只追寻生活和生命 真正的意义。 然而,神秘的远方不只依赖于空想,它需要你用行动去追寻。 而当今时代的诸多年轻人,梦是做得轰轰烈烈,但却只是停留在了想的阶段。 他们要么如胆小的海鸥,一点暴风雨就让他们躲于岩石之下,让翱翔蓝天的梦想 就此搁浅;要么如自大的夜郎,有点成就便自认为了不起,躺在荣誉的温床之上, 最初远大的梦想便夭折在了那短暂的掌声之中。 所以,行动起来吧!生命不止,追求不息。让我们真正领悟高晓松所崇尚的 诗和远方,抛开眼前的苟且,放下暂时的安逸,忘却丁点的成就,于神秘精彩的 远方彻悟生命及生活的真正意义。 诗意地栖居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让我不由想起 了海德格尔,那位充满诗情画意的老人,他说:“生命里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 意的栖居在这块土地上。”诗意地栖居,多动人的字眼。生活可以没有富足绚丽, 但却不能没有诗意,在人世间诗意地栖居,才能享受生活的情趣,感受人生的真 谛。 诗意地栖居,让沈从文在不堪的境遇下依然喊出“荷花真好”的赞叹。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陷入了非人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批斗, 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女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去接受劳动改造。 一代文学巨匠饱受被践踏的痛楚。可沈从文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黄永玉的信中却 说:“这儿荷花真好……”“荷花真好”,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而赞叹不 已,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诗意心境。正是这样诗意的心境,让他摆脱苟且,不曾 在苦难面前低头,不曾在不幸面前猥琐,反而把多雨泥泞的咸宁过成了王孙可留 的人间仙境了,让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所以,无论生活面临怎样 的困境,遭受怎样的磨难,保留一份诗意,让心田盛开绚丽的花朵,人生就不觉 得悲苦。 诗意地栖居,让福楼拜在繁琐的生活中每一天都不曾忘记欣赏日出的美好。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朋 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初升的朝阳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清脆的雀啾、 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充满诗意。“按时看日出”,是诗 意人生最完美的书写,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了一种热爱生活的 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在生活的沟槽中,不要被眼前的苟且污浊了 内心,怀一份诗意的心境,让生命如朝阳般鲜活亮丽。 行走于茫茫人海中,步履匆匆,忙碌的生活总是令人难以平静下来,无暇顾 及内心的感受。郁闷和无奈还会不时的侵袭我们的心灵空间,让人困顿不堪。此 时,不妨放慢一下脚步,怀一份诗意的心情,让诗意赶走困顿,赶走苟且,学会 诗意地栖居。 学会诗意地栖居,你可以沏一杯清茶,捧一杯好书,读几篇好词;可以沉醉 在自然的风光中,感受被风拂过的一个个季节,在雨中品味湿润的诗意,在大雪 纷飞漫天飞舞着白色精灵的世界中踏雪寻梅,踩出一行行古典的诗句…… 学会诗意地栖居,还原生活最真醇的美丽。 心向远方,诗意生活 毕淑敏说:“人类是需要常常看见地平线的。”这让我们意识到,在琐碎的 生活之外,还有更加永恒的远方在。心向远方,生活方能平静,方出诗意。 心向远方,是抛弃眼前无关紧要的苟且,努力挣脱那笼罩在眼前的暂时的雾 霭,看到那充满无限希望、无限可能、无限生机的未来。 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的哲人、伟人,都有他们心中的远方。康德的远 方是那片宁静的夜空,凡高的远方是那如火的向日葵盛开的原野,梭罗的远方是 那泓宁静的湖水,沈从文的远方是美丽的边城……他们将自己的希望、信念,避 开污浊的现实,寄寓一个理想的远方。远方,是他们生命的转移和贮存方式,是 他们跳出心烦的现实手段。 雪莱说:“我曾航过远方的大河,我曾是远方原野上的浪人。”是一颗不受 羁绊的心,使他们保持对远方的不懈追求。 意大利小说家卡夫卡,身为一个保险公司的小职员,他不为残酷的现实羁绊, 他向往远方的文学圣地,“上帝不让我写,我偏要写!”;帕格尼尼身陷囹圄几 十年,但他从冰冷的铁条间望见远方的音乐圣殿,几十年如一日地苦练,终成艺 术奇才。现实的苟且、不公,非但不能阻止他,反而促进了他对诗意远方的向往。 季羡林曾说:“人生似一首诗,微笑着对它,拾取点点诗情,片片诗意。” 是的,一颗从容微笑的心,一双乐观的眼,让我们滤去苟且,滤去与人无谓的纷 争,滤去对金钱的奔命……正如《菜根谭》中所讲:“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放平心态,心向远方, 不管在哪,都能活出诗意。 心向远方,并非鄙弃当下,而是一直记着通向远方的路始于足下。雨果这 样说:“诗人可以有翅膀飞上天空,可是他也要有一双脚留在地下。”脚踏实际, 创造美好,才能让远方不再模糊;坚定信念,才有到达远方的那一天。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抬头仰望星空。就让我们抬起头来,心向 远方,诗意地生活吧!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