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ID:688468

大小:16.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别里科夫的形象,注意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社会典型性; 2. 通过审读人物关系,思考小说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把握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2. 理解小说主题,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我们羽毛球馆前方广场上的“化蝶”塑像没?化蝶,当蝴蝶 幼虫终于奋力挣脱了那个狭小的套子,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自由飞舞在天地间,这是多么 令人神往的境界。可是却偏偏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生于套子死于套子,甚至还想着把别人也 装到他们认可的套子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装在套子里的人”。 2. 品评“套中人” (1)“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 (2)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一个词概括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可笑:把自己藏在套子中 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 总是把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 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 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可怜:他封闭守旧,不敢接受新事物,整日躲在套子中战战兢兢度日 老是歌颂过去;用自己教授的古代语言躲避现实生活; 只有政府告示和报纸文章明确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可叹:美好的爱情就在眼前,却不敢接受 (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出身不错,有田产;天真开朗;是第一个待他诚恳 而亲热的女人;可是别里科夫却因华连卡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笑声而结束了婚事, 甚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悲:从又高又陡的楼梯上摔下来时安然无恙,却因为华连卡的大笑而“再也没起过床” 可恨:辖制全城十多年。如:“我们”在教务会议上被别里科夫“套子式”的论调压得透 不出气;太太们不办家庭戏剧晚会、教士们不敢吃荤不敢打牌、全城都不敢大声说 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总 之,别里科夫想让“我们”都跟他一样,躲进套子中。 总结:别里科夫活着的时候就战战兢兢,偶然从又高又陡的楼梯上摔下来都能安然无恙,却 又在一个月后无疾而终。纵观他这一生,主观意愿上他其实只想做一个“守法良民”,却在 客观结果上使用非暴力的精神压抑辖制了全城十五年,真是可怜可悲又可恨。 3. 再辨套中人 (1)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是如何产生的?你能从课文中探知当时的社会环境吗? 专制压抑: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 恐怖镇压: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 告密者遍布: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至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 容报告校长 补充:1881 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 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之后,立刻在全俄强化各种 专政工具,加倍疯狂地镇压人民的反抗, 甚至对轻微的自由思想也采取高压手段。 沙皇政 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 郁闷的气氛。 (2)可怜可恨的别里科夫被我们埋葬后,我们的生活回归自由了吗?为什么? 参考:没有。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还不 知道有多少呢! (3)“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你在文中还找到吗? 参考:“我们”都是套中人。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是我们谁也 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这种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的时候经历过。 我们憎恶别里科夫,可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要变成别里科夫了。 (4)文章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回答是谁把谁装在了套子里了吗? 参考:制度把别里科夫装在了套子里,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别里科夫把我们装在 了套子里,我们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把别人装在套子里。 所以,要杜绝这种可怕的循环,根源在于要改变制度本身。 4. 思考人物关系,体会作者意图 (1)别里科夫被制度装在套子里,又死在套子里。在专制制度被推翻之前,别里科夫是不 是只有死路一条?别人能不能救他? (2)“我”与别里科夫的关系怎么样?我有没有救过他? 参考:“我”与别里科夫是同事,又是室友,似乎还形影不离(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 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我们一块儿走出了宿舍),可见我们的关系应该较亲近。而 且“我”还是一个“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然而, 我虽然同情别里科夫,也了解他的缺点和弱点,但是我并未给予他任何劝告和帮助, 只有鄙视和嘲讽——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这个 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 (3)与别里科夫共事已久的其他人有没有救过他? 参考:与别里科夫关系较好的“我”尚且如此对待他,更别说其他人了。其他人在全城被辖 制的时候,都“怕”,不敢反对,只有沉默。而相比于普通大众的沉默,“有思想的、 很正派的”知识分子的沉默往往比“别里科夫”式的“套子”要可怕得多。政治思 想家汉娜·阿伦特认为罪恶分为两种,一种是极权主义统治者本身的“极端之恶”; 第二种是被统治者或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其中第二种比第一种有过之而无不及。 沙皇专制制度即第一种,而“我们”这个群体共同的“沉默”即一种“平庸之恶”。 从这个意义上说,别里科夫是被他所存在的社会抛弃了——害他的专制制度压制他, 怕他的人和同情他的人都放任他,笑话他。 试想,如果这篇小说中人人都能拥有独立人格,或者人人都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还会有人被装进套子里,死在套子中吗?契诃夫借这篇小说,既是批判专制制度,更 是警醒我们,不要堕入套子,更不要犯了“平庸之恶”。 (4)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讨华连卡姐弟与别里科夫的关系。 5. 课堂总结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能够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契诃夫的套中人不只是 生活在 19 世纪,他也会生活在 21 世纪,他不只存在于俄罗斯,他也会存在于中国。一个有 希望的积极的社会,不只是要推翻不合理的制度,更需要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人都能够自强并 助人强,杜绝“平庸之恶”。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挣脱套子,也 帮助他人挣脱套子,一起破茧成蝶!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