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

ID:688235

大小:735

页数:5页

时间:2021-05-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高二地理补充习题(必修三 第二章) 知识补充 一.水土流失的防治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 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 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 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 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 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如左图所示: (三)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①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 ——“固沟工程”; ②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 田相结合——“护坡工程”; ③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 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 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 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精心选育 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3)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同地段综合治理措施 2 图解如上。 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一)湿地的概念: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 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 布广泛。 (二)湿地形成条件:形成原因一般着重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 能力、水网密度等方面分析。如: 地区 形成原因 三江平原 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 游平原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青藏高原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三)湿地的功能 (四)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 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 【方法技巧】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 本考法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解题关键 在于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的分析方法。 (1)看变化时间的长短 长期(如一万年以来) 主要是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强 近几十年的变化 主要是人为原因 一年内的季节变化 一般与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水有关 (2)看湖泊所在地 外 流 萎缩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 3 湖 面积增加 ①退耕还湖;②上游水土保持工程 干旱区内流湖萎缩 ①气温变化,冰雪融量减少;②入湖河流水资源利用过度 (五)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 目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保护水源和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 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六)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习题精选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 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 1/2,芦苇大 量枯萎。读材料,回答 1-2 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区内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 水平的 5 倍,三江平原原始湿地众多,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这里生态系统类型复杂 多样,如图中 N 区域示意三江平原湿地分布。据此完成 3-5 题。 3.三江平原湿地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的最重 要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淡水资源 D.生物资源 4.开垦三江平原时,需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 是( ) A.水分 B.热量 C.微生物 D.地形 5.三江平原湿地促进了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 4 主要原因是 ( ) A.湿地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B.生物多样性丰富,病虫害少 C.湿地广阔, 生态环境质量好 D.湿地航运便利,运输能力强 2019 年 2 月 2 日是第 23 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应对气候变化”, 这一主题彰显了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回 答 6-7 题。 6.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盐湖、盐沼是湿地 C.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水库不是湿地 D.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7.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国际湿地,但近些年来面积不断萎缩,其主要原 因包括( ) 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量急剧增加 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大面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完成 8-9 题。 8.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 顺序排列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9.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 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 10-11 题。 10.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保持水土 B.改良土壤 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11.关于 a、b、c、d 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 不合理的是( ) A.a 处发展粮食生产 B.b 处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C.c 处植树造林 D.d 处打坝建库 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 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 的建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据此回答 12-13 题。 12.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图中淤 地坝应建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3.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小( ) A.地表径流 B.蒸发量 C.下渗量 D.地下径流 从沟壑源头起至沟尾,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道树网,每道树网至少有 1 栏树网。该树 网的种植方法是:在沟壑底部直立种植 2 棵以上树种,在沟壑两壁各横向种植 1 棵以上树 5 种,如图甲;或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种一定距离对应种植 2 棵以上树种,此树种与地面成 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种相交,如图乙。据此完成 14-15 题。 14.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人造景观,发展乡村旅游 B.植树造林,获取木材效益 C.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 D.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 15.下列地形区,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是( ) A.东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撒哈拉地区 D.东西伯利亚山地 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地区以干旱严重而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 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 发重点区。读图完成 16—17 题。 16.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干旱严重 的主要原因是( ) 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难存留 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C.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D.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 17.“旱腰带”地区农业开发导致的恶性循环是( ) A.水土流失加剧→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 B.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垦荒→植被破坏 C.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垦荒 D.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水土流失加剧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