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后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后练习

ID:687822

大小:238.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5-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 宙环境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在学习完地球的宇宙环境后,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如下概括:①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②日 地平均距离约 1.5 千米③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④太阳系十分年轻,从形成至今的数百万年基本稳定, 该同学概括中符合事实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下图“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3.甲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 ) 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4.读下图,完成下题。 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地球是地月系中的一颗卫星 C.地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D.地球是总星系中的天体系统 5.人类首先在火星上探索地外文明的原因是地球与火星( ) 地球 火星 质量(地球为 1) 1.00 0.11 体积(地球为 1) 1.000 0.150 平均密度(g/cm3) 5.52 3.96 公转周期 1a 1.9a 自转周期 23 时 56 分 24 时 37 分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自转周期相近 据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距太阳 (地球=1) 质量 (地球=1) 体积 (地球=1) 表面平均 温度 自转周期 地球 1.00 1.00 1.00 22℃ 23 小时 56 分 火星 1.52 0.11 0.15 -23℃ 23 小时 37 分 6.科学家认为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 ) A.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大气成分 C.体积和质量 D.岩石、土壤液态水 7.与火星表面平均温度低于地球无关的是( ) A.距日距离 B.质量 C.体积 D.自转周期 2019 年 12 月 16 日,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 北斗导航卫星,自此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距离太 阳最近的天体,椭圆为天体的运行轨道。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后,将( ) A.绕日旋转 B.不属于天体 C.进入河外星系 D.成为地球卫星 9.下列与北斗卫星属于同一类型天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③代表的天体是(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天王星 11.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行星③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A.地球上的陆地将会消失 B.地球生命将不复存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冰天雪地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 1) 体积 (地球为 1) 公转 周期 自转 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 间交角 地球 1.00 1.00 1 年 23 时 56 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 年 24 时 37 分 2359′ 12.液态水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下列叙述与地球存在“液态水”有关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3.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 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0 年 11 月 24 日 4 时 30 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4.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五号探测器 B.着陆月球的嫦娥五号着陆器 C.在轨飞行,等待嫦娥五号上升器的轨道器 D.携带样品返程途中的返回器 15.嫦娥五号在月球采样过程中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防的威胁是( ) A.大气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 D.引力太小 16.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十分巨大,而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 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飞船于北京时间 9 月 25 日 21 时 10 分 04 秒 988 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 2 天 20 小时 27 分钟,飞船返回舱于 9 月 28 日 17 点 37 分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17.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飞行中的神七飞船 B.太空漫步中的宇航员 C.未进入大气层的返回舱 D.着陆后的飞船返回舱 18.飞船发射时,位于英国伦敦的华人同胞想观看电视直播,他应选择当地地方时几时观看( ) A.9 月 25 日 13 时 B.9 月 25 日 5 时 C.9 月 26 日 5 时 D.9 月 26 日 13 时 19.飞船从发射到着陆期间,关于南昌的昼夜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无法判断 二、综合题 20.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系八颗行星中,A 表示______(填名称),D 表示______(填名称),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 行星。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填名称)轨道和_______ (填名称)轨道之间。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具有________性,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__ 性。 (3)若地球在 H 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_____)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4)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 21.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太阳系“家庭会议”纪要 太阳——我是家长,我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 99%以上,你们在我的引力下,都要围绕我旋转, 都要听我的,八兄弟姐妹公转运动要同向,要和我的自转方向一致,运动要大致要在一个平面,轨道要接 近圆形,否则我们的家庭就没有秩序。 金星——我是星光大道上的明星,我的最佳创意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火星——人们一直怀疑我是地球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 地球——我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我的运动和结构与七兄弟姐妹有许多相同之处。 木星和土星——别看我们身形如此高大,实际上是虚胖。 天王星和海王星——天高皇帝远,我们躲在寒冷阴暗的角落里。 (1)太阳的发言中透露出地球和七兄弟姐妹共同的运动特征有哪些? (2)从结构分类看,地球和哪几颗行星结构特征更加相似? (3)地球成为一颗特殊行星的条件有哪些? 22.(科学探究) 探究名称:天体系统——太阳系 探究资料: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太阳是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下图示意太阳系。 探究思考: (1)描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2)据图说明与地球相比火星上没有生命的主要原因。 (3)举例说明太阳对地球环境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B2.C3.D4.A5.D6.A7.D8.D9.D10.B11.B12.A13.C14.B15.C16.C17.D18.A19.B 20.水星 火星 类地 火星 木星 同向 近圆 共面 A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 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21.(1)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 (2)水星;金星;火星 (3)地球有适宜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2.(1)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火星比地球距太阳远,表面温度低;可能缺少液态水存在;火星比地球体积小,对大气吸引力小,火 星表面大气层较薄,大气中可能氧气不足。 (3)太阳给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维持地表温度;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是形成水循环、生物循环、 大气循环的能量源泉。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