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 1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
转和公转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Q 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若黄赤交角变为 25°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正确的是( )
A.热带范围变小 B.温带范围变小
C.寒带范围变小 D.与现在相同
下图为某同学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模拟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保持地轴与公转轨道成 66°34′的夹角 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
③保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若黄赤交角为 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 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
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 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针对图中 a、b、c、d 各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
A.c 点纬度一定比 a 点低 B.d 点纬度一定比 b 点低
C.c 点海拔比 b 点高 D.d 点地势比 a 点高
6.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7.下图是黄赤交角和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黄赤交角( )
A.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 B.即图中角β
C.为黄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 D.目前度数为 66.5°
火龙果是一种热带水果,每天光照 12 个小时以上利于开花、结果。近年来,我国云南、贵州、广
西等地大规模引进种植火龙果,但由于冬半年光照时间不够,需要在每株火龙果顶部安装一盏灯,每天日
落后开灯照明补光 2-4 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农民给火龙果补光的时间段一般为( )
A.春分日-秋分日(3 月 21 日前后-9 月 23 日前后)
B.夏至日-冬至日(6 月 22 日前后-12 月 22 日前后)
C.秋分日-次年春分日(9 月 23 日前后-次年 3 月 21 日前后)
D.冬至日-次年夏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次年 6 月 22 日前后)
9.火龙果种植中,应用补光技术主要是为了( )
A.减少资金投入 B.实现错峰上市 C.增强抗旱能力 D.降低能源消耗
10.黄赤交角是四季产生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 23°26′,最大时可达 24°14′,最小时约为
22°06′,变动周期约 4 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下题。
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 4 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 22°06′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在二十四节气中最临近近日点的是( )
A.大雪 B.小寒 C.小暑 D.大暑
12.从含义上,可以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归类,其中惊蛰反映的是( )
A.季节变化 B.水热状况 C.物候现象 D.作物长势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若移动轨迹是③,则与②相比,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纬度数每日比②( )
A.约少 2′ B.约多 2′ C.约少 4′ D.约多 4′
14.若移动轨迹是①,则( )
A.热带范围将缩小 6 个纬度 B.温带范围将扩大 6 个纬度
C.6 月 22 日极昼范围将缩小 6 个纬度 D.寒带范围将扩大 6 个纬度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5.在①点东南方向的是( )
A.③ B.④ C.②③ D.③
16.关于①②③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在东半球 B.全部在北半球
C.②③在东经范围,①④在西经范围 D.②③在西经范围,①④在东经范围
二、综合题
17.我国某一著名风景区,可目睹到难得一见的奇观——“卧佛含丹”,极具有待开发的旅游价值,最佳观赏
时间是每年的 9 月 15 日至 18 日。在此期间,一位当地的旅游服务人员于 6 时 15 分(北京时间)看到日出,
经过一天的忙碌工作,在返回行程的竹筏上目睹到这一天象奇观(如下图所示),并且发现太阳余晖下自己
的身影正好与顺水自流的竹筏垂直,此时手表上的时间(北京时间)显示为 18 时 45 分。读图,回答题。
(1)图中的河流流向大致为____
(2)理论上,还有个时间段也能出现“卧佛含丹”奇观。这个时间段是____
18.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 O 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 为观察者
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 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 OE 垂直于平面 ABCD。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 B、C 两点所代表的的方位,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判断图中 E 点所代表的的节气,并说明判断理由。
(3)正午太阳处于 E 位置时,简述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理由。
19.读“地球公转运行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到 A 点时的节气是____,日期是____前后。
(3)地球公转到 C 点时,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____值。这时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季节
是____,北京的季节是____。
(4)在 A、B、C、D 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____点,每年 1 月初地球位于____日点附近,每年 7
月初地球位于____日点附近。
(5)地球自 B 点经 C、D、A 再运行至 B 点所需时间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这叫 1 个____年。
参考答案
1.D2.B3.A4.B5.C6.D7.B8.C9.B10.C11.B12.C13.A14.D15.B16.C
17.西南—东北 3 月 26 日~3 月 29 日
18.(1)B 点代表正北、C 代表正东;理由:E 点代表夏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F 点代表冬至,日出东
南,日落西南。
(2)夏至;理由: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昼长较长
(3)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昼将变短,夜将变长。理由:夏至日为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最长的
一天,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各纬度昼将变短,夜将变长。
19.(1)
(2)冬至 12 月 22 日
(3)最小 冬季 夏季
(4)A 近 远
(5)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