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 1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
地貌的发育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我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河,历史上是游荡性河流,在其干流南北两岸 80~120km 范围的地表遗留
一系列古河道,部分古河道表层河相沉积物中含风成沙夹层,下图为塔里木河流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区域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中部低四周高
2.河相沉积物中含风成沙夹层,说明该时期( )
A.风力沉积持续增强 B.夏季河流水量充沛
C.河流有长时段断流 D.冬季流水沉积显著
一只满载木材的船只在北半球某江面上航行时,发生事故在甲处沉没,木材在江面上顺流而下。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打捞点,获得木材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的砂砾岸又被称为活动岸,适宜安排的人类活动是( )
A.建筑河港 B.淘金 C.建造住宅 D.建工厂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
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
A.加重洪涝灾害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 D.缩短航运里程
6.关于该裁弯取直河段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 )
A.裁弯取直发生在河流的源头 B.六合垸所在地曾在河流北岸
C.河道受到河岸的约束比较大 D.裁弯河道的侧向自由发展大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 T1~T4 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是原
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
8.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
A.河谷不断拓宽变浅 B.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C.东南岸以沉积为主 D.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年均输沙量为 10 亿吨,主要为粉砂和黏土。
含沙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输出的泥沙有 95%以悬移方式入海,在漏斗状河口处未形成宽阔的水下三角洲,
却有世界自然奇观——涌潮。每逢涨潮,涛声震耳,声传数里,气势磅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亚马孙河含沙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在( )
A.湿季含沙量大,干季含沙量小 B.干季含沙量大,湿季含沙量小
C.热季含沙量大,凉季含沙量小 D.热季含沙量小,凉季含沙量大
10.亚马孙河河口未形成宽阔的水下三角洲,原因是( )
①河流输沙量小 ②河口地势起伏大 ③河流泥沙粒径小 ④强烈的潮流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泥沙沉积往往使湖泊静静地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但对适量的泥沙输入,湖泊其实是有自净能
力的。这种自净的动力源自盛行风形成的“波浪”,波浪定向冲向岸边,其退水速度总是小于来水速度,挟带的泥
沙便在岸边沉积下来,形成“滩”。湖泊水位降低时,又会随水线留下众多较小的滩;来年涨水时,再把这些小滩
进一步推向湖岸的大“滩”,如此往复。另外,波浪冲向岸边后,无法继续前行,便转化成顺岸的水流——“沿岸流”,
沿岸流会把湖岸明显凸出处的滩沙向前推移,在凸凹拐角形成与沿岸流方向一致的沙“坝”。呼伦湖是内蒙古
第一大淡水湖,湖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节为封冻期。下图为呼伦湖滨湖水动力示意图。根据材料,回答下
面小题。
11.图示①②③④四处水域,最有可能分别发育有滩和坝的是( )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①
12.呼伦湖岸边的滩、坝等堆积体多分布于东部、南部湖岸,西岸很少,可能原因是( )
①地形②盛行风③人类活动④纬度⑤植被状况
A.①② B.②⑤ C.②③ D.①④
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14.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 )
A. B. C. D.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曲流。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毁曲流的颈部,
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15.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16.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二、综合题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 1 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 3 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___(填
序号,下同),乙____,丙____,丁____。
(2)分别指出图 3 中②③的地貌名称,②____、③____,若两类地貌在图 2 中均有分布,则②最可能位于____
处(填字母),③最可能位于____处(填字母)。
(3)读图 3 中的①地貌,试描述该类地貌景观特点。____
(4)简述②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去。
材料一:青海湖(图 a)区盛行西北风,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湖滨
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图 b)。青海湖区沙丘主要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
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
材料二:青海湖水温分层现象随季节而变化,表层水温平均为 16℃,底层水温平均为 9.5℃,秋季风力
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1)指出湖边植被增加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弯西侧沙堤的成因。
(3)说出青海湖夏、秋季节水温分层现象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 1236km,流城面积 15.1 万 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
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
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
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
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主源特克斯河在天山北坡山麓的冲积扇成因。
(2)说明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2.C3.D4.B5.D6.D7.B8.D9.A10.C11.B12.A13.D14.C15.B16.D
17.① ② ④ ③ 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F E 河谷剖面呈 V 形;坡陡谷深,相对
高度较大;流水中的砾石等颗粒浑圆光滑。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流速变慢,搬运能力减弱;其携带物
质沉积。
18.(1)影响:使湖风减弱,陆风减弱。原因:由于植被增加,白天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减弱;
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2)西北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北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
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露出水面。
(3)夏季水温分层显著,秋季水温分层不明显。夏季青海湖表层升温快,底层升温慢,加上夏季风力小,
湖水上下扰动较小,水温分层显著;秋季风力增大,湖水上下扰动加剧,水温分层不明显。
19.(1)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
原,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扇状
堆积地貌,即为冲积扇。
(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
来源减少。
(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
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