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
分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用饱和的 FeCl3 溶液制取 Fe(OH)3 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将 FeCl3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
B.将 FeCl3 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
C.将 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
D.将 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
2.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 2 3K CO B. 2 3Na CO C. NaCl D. 3NaHCO
3.下列物质的分类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
A.水煤气—混合物;胆矾—纯净物;金刚石—单质
B.小苏打—酸式盐;碳酸钙—可溶性盐;食醋—纯净物
C.盐酸—纯净物;硫酸钾—钾盐;氯化铵—易溶性盐
D.豆浆—胶体;Fe(OH)3 胶体—分散系;冰水共存物—混合物
4.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 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O4 是一种化合物 B.O4 是由 O2 组成的混合物
C.O4 和 O2 互为同素异形体 D.一个 O4 分子由 2 个 O2 分子构成
5.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其中每个泡沫约含有 4000 个碳原子,直径约为 6~
9nm,在低于-183℃时,该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B.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不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D.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介稳体系
6.下列各项操作中,不产生“先生成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A.向饱和 2 3Na CO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2CO
B.向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 2CO
C.向 3AlCl 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 NaOH 溶液
D.向 3Fe OH 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7.已知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等,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有 O2 和 O3,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可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单质
B.单质的种类一定多于元素的种类
C.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在氧气中燃烧都只能生成一种物质
8.目前,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可将水形成像棉花糖一样的气溶胶的冰,该冰称为“气态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冰具有丁达尔效应 B.“气态冰”与普通冰化学性质相同
C.18g“气态冰”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等于 22.4L D.“气态冰”分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
9.向 -1
3100mL0.25mol L AlCl 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得到只含 NaCl和 2NaAlO 的澄清溶液,则加
入金属钠的质量是( )
A.3.45g B. 2.3g C.1.15g D. 0.575g
10.实现下列物质的转化时,只有加入酸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2O3→Fe2(SO4)3 B.Zn→ZnCl2
C.NaOH→NaCl D.BaCl2→BaSO4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 B.洁净的食盐水
C.含氮 30%的硝酸铵(NH4NO3) D.冰、水混合物
12.陶瓷工业中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为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可以把陶土
和水混合搅拌,使之形成分散质粒子直径为 9 710 10 m 的分散系,然后在该分散系里插入两根电极,并
接通直流电源,此时正极上聚集陶土,负极上聚集氧化铁,由此可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胶体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B.陶土和水混合搅拌形成的分散系带有电荷
C. 氧化铁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D.陶土和水混合搅拌后,用过滤的方法也可以除去陶土中的氧化铁
13.Li2O2 可用作宇宙飞船的供氧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Li2O2 中阳、阴离子个数之比为 2∶1
B.可用 Li 在空气中燃烧制备 Li2O2
C. Li2O2 做供氧剂时既生成了 O2 又“固定”了 CO2
D.分别用等质量的 Li2O2、Na2O2 做供氧剂时,Li2O2 产生的 O2 较多
14.某种牵牛花清晨呈粉红色,下午变为蓝紫色。原因是:清晨该牵牛花细胞内 CO2 含量较高,细胞液呈
酸性;下午细胞内 CO2 含量较低。由此推测,该牵牛花中含有能变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的性质类似于( )
A.碘溶液 B.酚酞试液 C.石蕊试液 D.硫酸溶液
15.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达到纳米级),这将引起
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所得分散系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16.X、Y、Z、W 各代表一种物质,若 X+Y=Z+W,则 X 和 Y 的反应不可能是( )
A.盐和盐的反应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与碱的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二、实验题
17.把 10mL 淀粉胶体和 5mL KCl 溶液的混和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 分钟后,
用两支试管各取 5mL 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 AgNO3 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8.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原
因是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
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检验其性质。
(1)把饱和 3FeCl 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能形成胶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填标号,下同)。
a. 3 2 3FeCl 3H O Fe(OH) 3HCl
b. 3 2 3
ΔFeCl +3H O Fe OH +3HCl胶体
(2)为验证制得的分散系是胶体,下列方法中最简单的是_______。
a.用一束可见光照射该分散系,观察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b.向分散系中加人氯化钠,观察是否聚沉
c.在分散系中插入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颜色是否变深
(3)氢氧化铁胶体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______。
a.胶体微粒直径小于 1nm
b.胶体微粒均带正电荷
c.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
20.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 CaO。
(1) CaO 属于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酸 B.碱 C.盐 D.纯净物 E.化合物 F.金属氧化物 G.非金属氧化物 H.碱性氧化物 I.酸性氧
化物
(2)某同学将浓硫酸、NaOH 固体、CaO 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______。
A.酸 B.碱 C.氧化物 D.干燥剂
(3)CaO 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CaO 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列举两例并填表。
物质类别 化学方程式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5)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B3.A4.C5.D6.A7.D8.C9.B10.A11.D12.C13.B14.C15.B16.B
17.出现白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 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18.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清晨 清
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打开暖
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19.b a b
20.DEFH D CaO+H2O=Ca(OH)2 酸 CaO+2HCl=CaCl2+H2O 酸性氧化物
CaO+2HCl=CaCl2+H2O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