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第三节化学反
应的快慢和限度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一定条件下,0.3 mol X(g)与 0.3 mol Y(g)在体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
2Z(g),下
列示意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 X、Y、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1、c2、
c3(均不为 0,单位 mol/L),达到平衡时,X、Y、Z 的浓度分别为 0.1 mol/L、0.3 mol/L、0.08mol/L,则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c1∶c2=1∶3 B. 平衡时 Y 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3∶2
C. X、Y 的转化率之比等于 1:3 D. c2 的取值范围为 0<c2<0.42 mol/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铝条与过量稀盐酸反应时,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几乎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速率
4.将 4molA 气体和 2molB 气体在 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 A(g)+B(g)
2C(g),
经 2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 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B. 用物质 B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C. 2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70%
D. 2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3 mol·L-1
5.已知 4NH3+5O2 = 4NO+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
是( )
A. v(O2)=
v(NH3) B. v(H2O)=
v(O2) C. v(H2O)=
v(NH3) D. v(NO)=
v(O2)
6.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反应物的性质 B. 反应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反应物的浓度
7.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取 H2 , 下列措施不能提高该反应反应速率的是( )
A. 用水将盐酸稀释 B. 用锌粉代替锌粒
C. 适当提高盐酸浓度 D. 向反应液中滴入少量 CuCl2 溶液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2(g)+I2(g)
2HI(g),0~5min 内 H2 的浓度减少了 0.50mol/L,则在这
段时间内用 H2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mol/(L ・ min)]为( )
A. 0.50 B. 0.01 C. 0.04 D. 0.10
9.锌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入浓盐酸 B. 加入一定量 CuSO4 固体 C. 加入适量的水 D. 降低温度
10.下列表示的是化学反应 A+2B=C+D 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最快的是( )
A. v(A)=0.3mol∙L-1∙s-1 B. v(B)=0.5mol∙L-1∙s-1
C. v(C)=0.25mol∙L-1∙s-1 D. v(D)=0.2mol∙L-1∙s-1
11.四个试管中都装有 5mL0.1mol·L-1Na2S2O3 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 0.1mol·L-1 硫酸和一定量水,最
先出现浑浊的是( )
A. 20℃,10mL 硫酸 B. 20℃,5mL 硫酸,5mL 水
C. 30℃,5mL 硫酸,2mL 水 D. 30℃,4mL 硫酸,3mL 水
12.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使用铁触媒,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 B.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 打开汽水瓶盖,即有大量氕泡逸出 D. 温度升高,纯水中的 H+浓度增大
13.反应 2A(g)
2B(g)+E(g)一 Q(Q>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 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
施是( )
A. 缩小体积加压 B. 使用催化剂 C. 增加 A 的浓度 D. 降温
1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NO2
N2O4 , 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深。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降温瞬间 NO2 的浓度增大 D. 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15.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2SO2+O2
2SO3 , 若反应物浓度由 0.1 mol·L-1 降到 0.06 mol·L-1 需
20s,那么由 0.06 mol·L-1 降到 0.024mol·L-1 需要的反应时间为( )
A. 等于 18s B. 等于 12s C. 大于 18s D. 小于 18s
16.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g)+2B(g)
zC(g)+2D(g)。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把 4molA 和 2molB 混合,2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 1.6 mol C,又测得 D 的反应速率 v(D)= 0.2 mol.L-1•min-1。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z=4 B. B 的转化率是 40% C. A 的平衡浓度是 1.4mol.L-1 D. 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
1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 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mol·L-1、0.3
mol·L-1、0.2 mol·L-1 ,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X2 为 0.2 mol·L-1 B. Y2 为 0.45 mol·L-1 C. Z 为 0.35 mol·L-1 D. Z 为 0.4 mol·L-1
二、综合题
1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某温度时,在 2L 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气体 A、B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
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2)0~4min 内,用 A 表示反应速率 v(A)= ________。
(3)反应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 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相等”)
(4)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________。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恒温恒容充入 He 气
C 恒温恒压充入 He 气 D 使用催化剂
19.
(1)(Ι)300 ℃时,将 2mol A 和 2mol B 两种气体混合于 2 L 密闭容器中,
发生如下反应:3A(g)+B(g)
2 C(g)+2D(g) ΔH,2min 末达到平衡,生成 0.8mol D。
3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_______,已知 K300℃”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