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导入新课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
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
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
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
仅触及地球的“表皮”。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
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地球的内部结构究
竟是怎样的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
强烈的冲击会发生的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
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划分依据--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
震中
地震传
播方向
断层
震源
纵波(P波)primary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较快
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速度:较慢
传播介质:固体
质点运动
波向
质点运动
波向
地震波的类型: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纵波、横波的特点差异
横波到达地面,人们感觉左右摇晃。
纵波到达地面,人们感觉上下颠簸;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摇晃
2.当地震发生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位于震中的上
面)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想一想
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请据此推测地幔和地核
的物质状态。
地幔是固体,外核是液体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
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
明了什么问题?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
地幔
外核(液态)
内核(固态)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壳的厚度有何特点?
2.软流层是不是液态?
3.岩石圈有哪几部分组成?
探究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由
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薄不一,大
洋部分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
部分厚,平均39—41千米。
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
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分内核和外核,温度、
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
球
内
部
圈
层
示
意
图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地 壳 组成元素: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壳
60-70KM 33KM 6KM均厚17KM
高厚
低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特征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
幔
地
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1、上部存在软流层(可能为岩浆
的主要源地)
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为岩石
圈组成
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温度、压力很大
2、内核可能呈固态
1、岩石为主,固态
2、厚度不均,大陆部分厚,大洋
部分薄,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地
球
内
部
圈
层
的
划
分
地
壳
硅镁层
硅铝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人类所赖以生存的条
件,与地球外部的哪些物
质息息相关呢?
想一想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看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讨论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讨论
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由 和 组成的复杂系统。气体 悬浮物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水 圈
地球表层
水体构成的连
续但不规则的
圈层,处于不
间断的循环运
动中。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球表层生物 的总称。生物圈
生命活动渗透到大气
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因此,
生物圈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
的圈层。
及其生存环境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 ,形成了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你们觉得这三个地球外部圈层有什么关系吗?想一想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