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1---7.3期末过关检测题含答案不全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1---7.3期末过关检测题含答案不全

ID:685539

大小:408.63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5-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7.1 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的溶液。如碳酸、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等。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的溶液。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等。 中性溶液:_______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如食盐水、蔗糖水等。 2.常用的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变色规律: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不变色;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 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碱度 表示方法:用______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与 pH 的关系:pH=7,溶液呈___性;pH7,溶液呈_____性,且 pH 越大,碱性越_____。 4.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 用________蘸取待测液滴在________上,然后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____________对照,就可以确定溶液的 酸碱度。(注意:pH 试纸不能预先润湿) 5.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健康人的体液 pH 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接近_________(pH 为 6.5~7.5)的土壤中生长。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略显_____性。人们通常把 pH 小于____的降为酸雨。 【提分训练】 1.下列是家庭中常见的物质,其中显酸性的是 ( ) A.食盐水 B.白醋 C.肥皂水 D.白酒 2.(云南中考)一些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葡萄汁(3.5~4.5) B.鸡蛋清(7.6~8.0) C.苹果汁(2.9~3.3) D.牛奶(6.3~6.6) 3.(泰安中考)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 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柠檬 pH(2~3) B.橙子 pH(3~4) C.西红柿 pH(4~5) D.西瓜 pH(5~6) 4.日常生活中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蒸馏水 B.食盐水 C.食醋 D.石灰水 5.某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6.(毕节市中考)土壤的酸碱性会影响农作物生长,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是( ) 植物 花生 马铃薯 玉米 苹果 适宜的 pH 5.0~6.0 4.8~5.5 7.0~8.1 5.0~6.5 A.花生 B.马铃薯 C.玉米 D.苹果 7.下列有关 pH 试纸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把 pH 试纸浸入待测液 B.用润湿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C.测出石灰水的 pH 为 12.4 D.把显色的 pH 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8.《奔跑吧》是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队员用水枪将酚酞溶液喷射到对方的“名 牌”上,立即变红色.事先浸泡“名牌”的溶液可能是( ) A.白酒 B.柠檬酸 C.食盐溶液 D.肥皂水 9.(荆州中考)往 KOH 溶液中加水,溶液的 pH 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某同学从资料中获悉,一些紫色的叶或花瓣浸出液具有类似石蕊试液的性质.如果他想知道紫色喇叭 花是否具有这种性质,应把花瓣浸出液分别滴入下列哪组物质进行观察( ) A.食醋,碱性肥皂水 B.食醋,酸奶 C.糖水,酸奶 D.食醋,食盐 水 11.如图关于四种液体的 pH 测定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a 点对应的液体是食盐水 B.a 点对应的液体是水 C.b 点对应的液体是白醋 D.b 点对应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 12.(北京中考)元旦联欢会上,雯雯拿出一幅画(如图所示),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 (1)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则喷 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 (2)她向画中的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红色,则该无色溶液及灯笼上预先涂过 的试剂分别是 。 13.(1)今有 ① 肥皂水 ② 食盐水 ③ 杨梅汁 ④ 白糖水 ⑤ 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 其中 pH<7 的是 .pH>7 的是 (填序号).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 色,pH 7(填“>”、“<” 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的 pH (填“增 大”或“减小”). (3)有一瓶溶液 pH 是 4.5,如果要使溶液的 pH 升高,可以用 的方法. (4)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不畅时,血液的 pH 会 (填“升高、降低、不变”). (5)在 pH=3 的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 色. 14.炎炎夏日,喝上一杯汽水会给我们带来清爽凉快的感觉.如图是某种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 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 甲酸钠、白砂糖等不显酸性. 品名 雪碧汽水(清爽柠檬味) 配料 碳酸水(水、二氧化碳) 白砂糖、柠檬酸、香料、 苯甲酸钠 保质期 18 个月 注意 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 (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 ; (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 ① 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 据 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② 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 ;她建议在 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把 ① 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若看到 , 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 15.某校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 1 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 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 图 1 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 ; ② 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2)用 pH 试纸测定图 1 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的 pH>7,属于 (填“酸性”“中性” 或“碱性”)溶液,白醋的 pH (填“>”“<”或“=”)7; (3)图 2 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A”“B”或“C”, 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 pH 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 7.2 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的含铁量比钢高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C.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D.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2.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3.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2NaOH+CuSO4=Cu(OH)2↓+Na2SO4 B.2CO + O2 点燃 2CO2 C.CaCO3 高温 CaO + CO2 ↑ D.CH4 + 2O2 点燃 CO2+ 2H2O 4.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可用作燃料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食用加碘食盐可防治骨质疏松 5.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 21.0g,向其中加入 400g 一定溶 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生成 2.0g 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镁 B.样品中一定不含铁和银,可能含有镁和铝 C.金属粉中含有镁的质量为 12.0gD.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 398.0g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目 的 A. 检验 溶液是否 是碱溶液 B.探究可燃物的燃 烧条件之一 C. 除去 CO 中的 CO2 D. 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操 作 现 象 溶液变蓝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 烧 两个洗气瓶中均无明显现象 甲瓶口出现白烟,乙瓶口无 明显现象 结 论 该溶液是 碱溶液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 氧气接触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 CO 甲瓶中是浓盐酸,乙瓶中是 浓硫酸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氧气的验满 B.稀释浓硫酸 C.干燥氢气 D.蒸发氯化钠溶液 8.如图是等质量的 X、Y、Z 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已知三种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盐中的 金属的化合价均显示+2 价。生成氢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Y>X>Z 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Y>Z C.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Z>Y>X D.三种金属与酸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顺序是 X>Y>Z 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集满 CO2 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 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溶液变 红 CO2 能与石蕊反应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 有 SO 2- 4 C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用带火星 木条伸到瓶口 木条复燃 瓶内氧气已集满 D 把质量相同的镁粉与锌粒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 中 镁粉与盐酸产生气 体更快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 锌强 A.A B.B C.C D.D 10.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铜的导电性良好——用作导线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醋酸呈酸性——用于除水垢 D.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铁、铝、 铜的活动性强弱 B.探究 CO2 是否与水 发生了反应 C.探究影响反应速 率的因素 D.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 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的稀释 B.粗盐称量 C.液体加热 D.蒸发结晶 13.将一片未打磨的铝片和足量的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测反应过程中压强和温度的变 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 时间前发生的反应是 Al2O3+6HCl═2AlCl3+3H2O B.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并放热 C.t3 时溶液中含氯化铝和氯化氢 D.t2 比 t3 时氢气质量大 14.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纯碱B.生石灰 C.熟石灰 D.石灰石 15.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 pH,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胃液(0.8﹣1.5) 二、实验题 16.为探究 Fe、Cu、Ag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____。 (2)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____。 (4)若采用丙实验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 C 是_____。 17.在实验台上有下列仪器,做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用__________ 连接;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用__________ 连接; (3)取 5gNaCl 配置 100g5%的盐水,发现质量分数大于 5%,可能使用量筒量蒸馏水时,观察液面眼睛 发生_________(填“仰”或“俯”)视 (4)将 Fe 粉投入装有 Cu(NO3)2 和 AgNO3 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发现有气泡,则滤渣是____________;滤液一定是__________溶液 (5)在检查发生装置 B 是否漏气时,用铁夹夹紧胶管,向长颈漏斗内注一半水,双手紧贴容器外壁,一 会儿瓶内气体压强________,看到_________现象,说明气密性好。 18.学习小组对影响铁生锈的因素进行研究。 (1)如图所示,分别将浸过食醋的钢丝绒、浸过水的钢丝绒和干燥的钢丝绒放入试管 A、B、C 中, 测得玻璃管中水上升的高度。实验结果记录如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0 0.5 1.0 1.5 2.0 2.5 3.0 A 上升高度/cm 0 0.4 3.3 5.6 6.8 9.8 13.5 B 上升高度/cm 0 0 0 0 0 0.5 1.0 C 上升高度/cm 0 0 0 0 0 0 0 ①从实验数据可知,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______(填写字母)。 a 试管中是否有水 b 烧杯中的水量 c 钢丝绒浸过的液体种类 d 实验消耗的时间 e 试管大小 ②日常生产生活中可以用稀硫酸来除铁锈,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③如果使用较细的玻璃管,则 A 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将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A 试 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 ④A、B、C 三支试管内,钢丝绒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2)对铁“发蓝”处理,其表面将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 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该零件“发 蓝”处理效果___(填“好”或“不好”),因为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1.B2.B3.B4.D5.C6.C7.D8.C9.C10.D11.C12.C13.D14.C15.D 16.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防止其影响反应的发生及现象的观察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 逐渐变为浅绿色 AgAgI B.溶解度:AgCl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