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读某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比重图,完成
1~2 题。
1.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 E~F 反映的现象是( )
A.城镇化 B.逆城市化
C.再城市化 D.城乡差距扩大
2.甲、乙表示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 )
A.B 时段 B.D 时段 C.E 时段 D.F 时段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 3~4 题。
3.甲图表示的是( )
A.逆城镇化 B.城镇化
C.郊区城镇化 D.再城镇化
4.乙图表示的是( )
A.逆城镇化 B.城镇化
C.郊区城镇化 D.再城镇化
(真实情境命题—生活情境)美国的城镇化进程体现了城镇化的一般规律。读美国城镇化
进程示意图,回答 5~7 题。
5.关于美国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镇发展得益于农业立国政策
B.城镇化始终保持较快的速度
C.近代,大城市吸引力更加明显
D.人口均匀分布在各等级城镇
6.2017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8.52%。按照规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 ( )
A.城镇化将维持在现有水平
B.城镇人口比例将持续提高
C.城镇人口持续向农村回流
D.大城市环境压力明显减轻
7.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该
决策的意义有( )
①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②促进各等级城镇均衡发展'③促进低端产业向大城市集
中'④吸引人口进入大城市'⑤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在加快,但是城市化的效率较低。我国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
超过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镇居民人均用地面积早已超过国家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目标的
30%左右,远高于发达经济体人均城市用地水平。据此完成 8~9 题。
8.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因素 B.交通建设
C.经济发展 D.科技发展
9.针对材料中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B.严格控制城市土地规模
C.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D.拓展和完善交通网络
人口城镇划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
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
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
“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
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 2000~2005 年和 2010~2015
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 10~12 题。
10.推测 M 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辽宁 B.上海 C.湖南 D.安徽
11.2000~2005 年,吉林省的( )
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 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
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 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
12.图示时期,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
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
C.2000~2005 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D.2010~2015 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化”现象。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
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
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镇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
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个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________,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镇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镇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分别有哪些特点?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统计,1999 年以来某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 19.4%的速度递增,2006 年该市的
汽车数量年激增近 4 万辆,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方便等优点的自行车交通快速减少,2006
年自行车出行比例已下降至 10%左右。与此同时,该城市公交车辆的营运速度从 17 千米/
小时下降到 12 千米/小时(国家标准为 20 千米/小时左右),全市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不断下降,
居全省倒数第三,酸雨严重。下图示意 NOX 排放系数与交通工具的关系。
(1)该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2)结合图中信息,简要说明该市空气质量、酸雨与交通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3)简要分析当前我国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4)列举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
(5)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
1~2.解析:第 1 题,由 A 到 E 阶段,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到 E 时,城镇人口比重最
高。由 E 到 F,城镇化水平下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第 2 题,乙时期,农业就业比重约
57%,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 18%、25%,因此此时期应为城镇化水平低的 B 时段。
答案:1.B 2.A
3~4.解析:第 3 题,读图甲,图中箭头方向表示中心城区、乡村或小城镇的人口向城
市郊区迁移,城市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是郊区城镇化阶段,C 项正确。第 4 题,读
图乙,箭头表示人口由中心城区、城市郊区向乡村或小城镇迁移,是逆城镇化阶段,A 项正
确。
答案:3.C 4.A
5~7.解析:第 5 题,美国城镇发展得益于工业的发展,A 项错误;由图可知,在 1830
年之前,美国的城镇化速度较慢,B 项错误;近代,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城镇与乡村的
差距逐渐增大,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聚集,大城市吸引力更加明显,C 项正确;人口分布主要
集中在大城市,D 项错误。第 6 题,我国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城乡差距
依然较大,因此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是主要趋势,从而导致城市人口比例将持续提高。
第 7 题,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主要是为了发挥大
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各等级城镇均衡发展,缩小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促进各等级城
市均衡发展,因此①②⑤正确,故选 B 项。
答案:5.C 6.B 7.B
8~9.解析:第 8 题,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政策因素、交通建设和
科技发展都能够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但不是主要原因。选 C 正确。第 9 题,材料中指出目
前我国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城市化的速度,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
问题是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为此应该严格控制城市土地规模;我国现在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
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需要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材料中没
有提到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所以治理污染、美化环境以及拓展和完善交通网络不是正
确答案。选 B 正确。
答案:8.C 9.B
10~12.解析:第 10 题,两个时段,M 省级行政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普遍较低。2000~
2005 年,M 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该时期镇区人口减少,镇区人口向城市迁
移明显,城化贡献率高;2010~2015 年,由于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镇区人口增多,镇
化贡献率提高。综上分析,上海符合该特点。故 B 选项正确。第 11 题,2000~2005 年吉林
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在增加,故 A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随着
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人口总数应该增加,故 B 选项错误;该图反映的信息
是吉林省镇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增加,但不代表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故 C 选
项错误。第 12 题,城化贡献率与镇化贡献率呈负相关,城化贡献率越高,镇化贡献率相对
越低。读图可知 2010~2015 年重庆镇化贡献率低于陕西,说明重庆的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故 D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2000~2005 年重庆镇化贡献率高于陕西,即城化贡献率低于
陕西,故 A、C 选项错误。
答案:10.B 11.D 12.D
13.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可以判断这是逆城镇化现
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由材料一得出。第(2)题,发达国家的
城镇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镇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镇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镇化的质的提高。第(3)、
(4)题,材料二中图甲充分反映出城镇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
较,人均 GDP 上升,则城镇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 GDP 高的国家
城镇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镇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
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
答案:(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镇化现象
原因: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
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
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
(3)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4)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 70%以上。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镇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
胀,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14.答案:(1)大气污染严重,酸雨严重。
(2)车辆的营运速度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呈负相关,由于交通拥堵,车速下降,氮氧化
物排放量增加,全市空气质量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酸雨增多。
(3)车辆数量多,车辆流动频繁,道路设施建设滞后。
(4)造成时间浪费,增加燃油消耗,增加车辆损耗(交通事故),城市污染加重。
(5)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