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方案 专题一地球
考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知识点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
平均半径=6371 千米;
赤道周长=4 万千米。
3.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
4.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②地球的卫星照片;
③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5.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典型例题
1.一战斗机以 800 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绕地球赤道一周需要( )
A.20 小时 B.30 小时
C.40 小时 D.50 小时
2.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地球形状是球体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形状是正球体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地球的形状是椭圆形
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4.下列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的是( )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隐没”
③登高望远
④流星划过天际“隐没”地平线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5.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的两个大国,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合作,两国距离较远,大体正好在地球
的两面,就是说美国在中国的脚下,中国也在美国的脚下,假设我们科技发展以后可以“遁
地”以有很便捷的方式走直线到达美国,走的距离大约是( )
A.5.1 亿平方千米 B.40000 千米
C.6371 千米 D.12742 千米
三、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赤道的周长。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 6357 千米,
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地球表面积为 5.1 亿平方千米,赤道
周长约 4 万千米。由于赤道的周长是 4 万千米,假如一战斗机以每小时 800 千米的速度环绕
赤道行驶一圈,大约需要 40000÷800=50 小时,D 对,ABC 错。故选 D。
2.答案:B
解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而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与气候有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地势有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与地形有关。故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
3.答案:B
解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
4.答案:A
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
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登高望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
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故
选 A。
5.答案:D
解析:“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地球平均半径的 2 倍,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所以,
开心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12742 千米。故选 D。
考点二地球仪
一、知识点
1.概念: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地轴(假想轴):即为地球斜轴,又称地球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
3.北极: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
4.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
5.纬线: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形状为圈。
6.经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
两极点。
二、典型例题
1.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 3 件,其中 2 件存于故宫博
物院,1 件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下列情况不能从地球仪上获知的是( )
A.北京某天的天气情况 B.中国的地理位置
C.太平洋的位置 D.欧洲的经纬度范围
2.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
A.0°纬线上 B.0 经线上 C.北纬 8° D.南极点
3.小畅参考地球仪,准备自制一个地球仪,制作之前绘制了一幅草图,图中画错的是( )
A.平行的纬线 B.画成折线的经线
C.地球的形状 D.铁丝的倾斜
4.下列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的模型
B.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C.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时,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23.5°
D.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5.连线题
①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②纬线 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③地轴 C.地球自转轴
④南极 D.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周
⑤北极 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三、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
球的模型仪。我们可以从地球仪上获知中国的地理位置、太平洋的位置、欧洲的经纬度范围;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阴晴云雨现象,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因此不能从地球仪上获知天
气情况,故选 A。
2.答案:D
解析: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所以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应选择
的地点是南北极点。故选 D。
3.答案:B
解析:图中画错是的是经线的形状,经线不是折线形状,经线是半圆形,故 B 符合题意。故
选 B。
4.答案:C
解析: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说法,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的模型;地
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角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时,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66.5°;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故选 C。
5. 答案:①—A ②—D
③—C ④—E ⑤—B
考点三纬线和纬度
一、知识点
1.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2.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 90 度,在南极、
北极。
3.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 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
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 0°~30°称为低纬度,纬度 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 60°~
90°称为高纬度。
5.特征:①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②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指示东西方向,相互平行;
④表示方式:xx°N(北纬),在北半球;xx°S(南纬),在南半球。
二、典型例题
1.成语“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方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最后不能达
到目的;如果是“东辕西辙”,理论上却是可以达到目的地,解释其原因正确的是( )
①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④经线是圆,纬线是半圆
⑤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⑥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
A.②⑥ B.①⑤ C.③④ D.①②
2.下列纬线中最长的是( )
A.70°N B.40°S C.80°S D.10°N
3.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 180°纬线
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 0°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在经纬网中有两条经线和一条纬线是不用标注东西经或者南北纬的,它们是( )
① 0°经线 ② 180°经线
③ 0°纬线 ④ 20°经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属于中纬度的是( )
A.15°S B.71°N
C.22.5°N D.55°S
三、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东辕西辙”,指的是沿着纬线走,纬线指向东西,是一个完整的圆,故理论上却是
可以达到目的地;故选 A。
2.答案:D
解析: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
两极缩小为点。也就是说,纬度越低,纬线圈越长。由此可判定,四个选项中,纬线最长的
是 10°N。故选 D。
3.答案:C
解析: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划分南纬和北纬的界线,赤道
以南的纬线称南纬,赤道以北的纬线称北纬。故选 C。
4.答案:B
解析:地球上的 0°纬线(又称赤道),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180°经线在经纬网
中只有一条,而 20°经线有两条(东经 20 度和西经 20 度);故在经纬网中的 0°经线 、
180°经线、0°纬线不用标注东西经或者南北纬。故选 B。
5.答案:D
解析:纬度度数从 0 度到 90 度,人们按纬度大小,分为高纬度、中纬度和低纬度,其中 0°
-30°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故选 D。
考点四经线和经度
一、知识点
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线
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 度经线。0 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2.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180°。
3.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
示。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 W 以西到 160° E 属于西半球(大于 20° W 或大于 160° E)
20° W 以东到 160° E 属于东半球(小于 20° W 或小于 160° E)
二、典型例题
1.本初子午线是指( )
A.0°经线 B.180°经线
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关于 0°经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仪上 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B.0°经线向西至 180°经线称西经
C.0°经线向东至 180°经线称东经
D.0°经线经过日本的东京
3.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
B.0°经线同 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C.180°经线
D.东经 160°经线同西经 2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4.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三、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初子午线是指 0°经线,是东经与西经的界限,故 A 正确;180°经线只是东西经
度的界限,故 B 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 与 160° E,故 C 错误;赤道是南北
半球的分界线,故 D 错误;结合题意。故选 A。
2.答案:D
解析:地球上所有的经线称为子午线,而 0 度经线作为东西经度的起始线,称其为本初子午
线;0°经线向西至 180°经线称西经;0°经线向东至 180°经线称东经;0°经线经过欧洲
和非洲,日本东京位于亚洲东部,所以 0°经线不会经过东京,故选 D。
3.答案:D
解析:东西半球不是以 0 度和 180 度为界,为了避免一些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分成两个半球,
于是向西移了 20°,所以东西半球以 20°W 和 160°E 所组成的经线圈为界线,0°经线是
东西经线的分界线,180°经线是是东西经度分界线和日期变更线,故选 D。
4.答案:D
解析:所有经线在南北两极相交,北极点是世界上的最北端,离开北极后,是向南行,方向
改变了,才能回到原地,A 错;所有经线都在南、北这两个极点汇合,B 错;地球上所有经
线都一样长,C 错;赤道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纬线,除赤道外,极点是一个点,除赤道和极
点外,相同纬度绝对值的纬线都有两条,因为地球是一个圆,具有对称性,D 正确,故选 D。
考点五经纬网
一、知识点
1.概念: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
度表示。
(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 116°E,40°N 上。)
2.定方向:
(1)同一纬线上两点,正东正西;
(2)同一经线上两点,正南正北;
(3)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的两点,先判断南北,在判断东西;
(4)注意:北极点为最北、南极点为最南,所以南北方向是绝对的且有限的。但在地球上
找不到最东端和最西端,所以东西是相对的(需要有参考点)无限的。
二、典型例题
1.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 G 点是( )
A.
B.
C.
D.
2.关于下列四副经纬网图,叙述正确的是( )
A.A 点位于低纬度,B 点地处东半球
B.A 点位于 B 点的西北方向
C.C 点位于高纬度地区
D.D 点位于北半球
3.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
A.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
B.北美洲、欧洲、南美洲、非洲
C.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D.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2)四地所在的大洲中,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高四周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图中 A 在 B 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三、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看出,选项 A 中的 G 点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
选项 B 中的 G 点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选项 C 中的 G 点符合南半球
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选项 D 中的 G 点符合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无阳光
直射现象。故选 B。
2.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A 点的纬度为 15°N,位于低纬度;B 点的经度为 170°E,位于西半
球;故 A 错误。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A 点位于 B 点的西北方向,故 B 正确。C 点的纬度为
20°N,位于低纬度地区,故 C 错误。丁图所示的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图,D 点位于南
半球,故 D 错误。故选 B。
3.答案:(1) D (2) A
解析:(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甲表示的亚洲,乙表示的非洲,丙表示的是欧洲,丁表
示的是大洋洲,故选 D。
(2)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高周低,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
低,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大洋洲东西高,中间低,故选 A。
4.答案:B
解析:读图,①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②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③根据指北针进行判断,
④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图中 A 在 B 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故选 B。
考点六地球的自转
一、知识点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 小时(一天)。
在北极上空,我们看到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我们看到地球的自转方
向为顺时针方向。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 15°;经度每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国际上规定,经度每
隔 15°划分-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0°经线所在地区为中时区。180°经线所
在时区为东西十二区,由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并而成。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原则上是 180° 经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退一天,
相反则要进一天。
区时: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二、典型例题
1.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2.周明同学在宾馆大厅看见 4 个时钟,同一时刻四个城市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C.宾馆时钟可能坏了
D.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3.读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
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题。
(1).图中 N 点所在纬线是以下哪两个温度带的划分界线( )
A.热带与北温带 B.南温带与南寒带
C.北温带与北寒带 D.热带与南温带
(2).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B.M 点位于 N 点的东南方向
C.N 点属于东半球范围
D.此时正值北半球夏至日
4.读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关于 B 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方时为 7 点 B.正值日落时刻
C.经度为 60°E D.全年昼长夜短
5.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
线,箭头指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点比③点早看到日出
B.此时刻②点的白昼比①点长
C.从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可以直接到达②点
D.④点的经纬度是(23.5°S,90°W)
三、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
呈顺时针旋转,故选 B。
2.答案:B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
时间差异;因此周明同学在宾馆大厅看见 4 个时钟,同一时刻四个城市时间不同,出现了时
间差异现象。根据题意。故选 B。
3.答案:(1).D;(2).C
解析:(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这是南半球的太阳光照图,N 所在纬线是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是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故选 D。
(2).该图表示的是南半球,M 点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N 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此时,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说明正值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是冬至日。故选 C。
4.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 位于晨昏线上,应正值日出时刻;B 点位于赤
道上,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从图中看出,经线把地球的一半,也就是 180°平均分为 6 份,
一份为 30°,根据 0°经线的位置看出,B 点所在的经线 60°E,故选 C。
5.答案:B
解析:由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以判断该地是南极地区,读图可知,南极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判断,①点位于③点西北方向,①
点比③点晚看到日出;在南半球越往南白昼时间越长,因此此时刻②点的白昼比①点长;从
③点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可以直接到南极点;④点的经纬度是(23.5°S,90°E),故选 B。
考点七地球的公转
一、知识点
1.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地球公转的意义:
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②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北半球
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北极圈极夜:南北半球情况相反)。
③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3.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4.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66.5° N--90° N)
北温带(23.5° N--66.5° N)
热带(23.5°N--23.5° S)
南温带(23.5° S--66.5°S)
南寒带(66.5° S--90° s)
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热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多,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
二、典型例题
1.2018 年 10 月 23 日,全球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市举行。
图 1 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 2 为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示意图(地球运动使太阳直射点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读图,完成下题。
(1).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
A. 甲段 B. 乙段 C. 丙段 D. 丁段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
A. 位于北半球,向北运动
B. 位于北半球,向南运动
C. 位于南半球,向北运动
D. 位于南半球,向南运动
2.今年,广东省某地的市民在某一天欣喜的来到大街上,体验一年中仅有一次的“无影子”
现象。如图,这一天可能是( )
A.3 月 21 日 B.6 月 22 日
C.9 月 23 日 D.12 月 22 日
3.读 3 月 21 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下题。
(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离直射点的越远,影子的越长
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2).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在图中①②③④的位置不同,地球上各地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就不一样。据此完成下题。
(1).当地球处于①点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京
(2).北京黑夜最长时,地球运动至( )
A.① B.② C.③ D.④
三、参考答案
1.答案:(1).C(2).D
解析:(1).10 月 23 日,地球公转运动处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也就是图中的丙段,此
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故选 C。
(2).10 月 23 日,地球公转运动处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也就是图 1 中的丙段,此时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故选 D。
2.答案:B
解析:每年的 6 月 22 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题干信息“广东省
某地市民体验一年中仅有一次的‘无影子’现象”可知,该地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应为 6
月 22 日前后。故选 B。
3.答案:(1).D;(2).A
解析:(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故 D 叙述错误。故选 D。
(2).春分日,太阳直射点是赤道,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故选 A。
4.答案:(1).B;(2).C
解析:(1).根据不同位置的昼夜情况能够判断,①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②是春分,
太阳直射赤道;③是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④是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故选 B。
(2).北京位于北半球,在冬至的时候黑夜最长。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