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6《鸿门宴》同步练习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6《鸿门宴》同步练习 含答案

ID:682065

大小:46.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6《鸿门宴》同步练习 一、挖空练习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 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6 鸿门宴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 )关中,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 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 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 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张良曰:“谁为( )大王为( )此计者?”曰:“鲰生( )说我曰:‘距( )关,毋内诸侯( ),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 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 )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 酒为寿(),约为婚姻(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 臣之不敢倍( )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谢( )项王。”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 )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 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 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 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 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 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 )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 )尽裂。项王按 剑而跽( )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 )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 彘肩上( ),拔剑切而啖( )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 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 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 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 )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 )车骑, 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 )行。沛公谓 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 )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 ) 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 )”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 ) 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 ) 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二、文言素读断句 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2.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三、文化常识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 130 篇,50 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 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分左、右司马,掌管军事。 4.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5.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6.左尹,楚国官名。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令尹,相当于宰相,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 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 政大权于一身。 7.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8.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9.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10.玉玦: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表示有关者与之 断绝关系)(古时多为王侯佩带,玦者乃遇满则缺的意思,王侯佩带是为警示,告戒其不可自满也不可自以为是)。 11.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12.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13.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14.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西汉初,其职位是辅助太守主管军事。东汉后,其地位不断下降,职务 虚化。 四、能力提升 注: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断句,划横线部分需翻译句子,加点字是文化常识。 2020 高考全国Ⅲ卷文言文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 )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 )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 ) 导谓( )曰:“选官欲以( )汝为( )尚书郎,汝幸( )可作诸王佐( )邪!”彪 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 )计( ),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 ),是( )所不 愿。”遂为郎。累( )迁( )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 诣( )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 )毅,付( )廷尉。彪之以球为狱(案件、官司) 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 ),不肯受( ),与州相反复( )。穆帝发诏令 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 )彪之应有赦不( )。 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 )意尝谓非宜( ),何者?黎庶( )不达 ( )其意,将谓( )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 )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 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 )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 )阙( ),王者宫 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 ),群臣疑惑,未敢立嗣( )。或( )云,宜当 须大司马处分( )。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 )咨,必反为 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年幼),令温依( )周公居摄故 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 )让( ),使万机( ) 停滞,稽( )废( )山陵( ),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 ) 不行( )。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 ),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 ) 营( )医药。太元二年卒( ),年七十三,即( )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常用文言实词积累 011—0015 11.曾 (1)曾不知老之将至 ________《兰亭集序》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________《京口北固亭怀古》 (3)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愚公自曾( )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 ) 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 )云,笑之。愚公笑曰: “何曾( )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推导提示: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 céng)。 成语助记: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 12.乘 (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________《石钟山记》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________《过秦论》 (3)自京师乘风雪 ________《登泰山记》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________《触龙说赵太后》 (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________《诗经·氓》 (6)乘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行路难》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 )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 ) 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 )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 )化以归尽。 推导提示:“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 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 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成语助记: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13.诚 (1)帝感其诚 ________《愚公移山》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________《六国论》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________《赤壁之战》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________ 《祭十二郎文》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出师表》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 ),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 王诚( )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 )如此。 推导提示:“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 真”等义。 成语助记: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________《朱子家训》 (2)为汉家除残去秽 ________《赤壁之战》 (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________《五人墓碑记》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 )其东屋之除〔 ) 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 )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 ) 吾死,不然事定成!” 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 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 了。 成语助记: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 15.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________《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________《鸿门宴》 (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________《琵琶行》 (5)大礼不辞小让 ________《鸿门宴》 (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________《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德高,作《楚辞( )》,其辞( )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 )除之。屈原曰: “死且不辞( ),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 )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推导提示:“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 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 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成语助记: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假人辞色 大放 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六、常用文言虚词积累 03:乎 作用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语气 助词 疑问语气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吗、呢 测度语气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 吧 感叹语气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啊、呀 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逍遥游》) ……的样子 介词 相当于 “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对、对于、比、 向、跟 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陈涉世家》 2.儿寒乎?欲食乎 ________《项脊轩志》 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________《庄暴见孟子》 4.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________《捕蛇者说》 5.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________《屈原列传》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________《师说》 7.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________《五人墓碑记》 8.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 ________《庖丁解牛》 七、作文素材积累 1.要善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 刘邦在斗争中善于洞察时势。他深知“天下苦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较能体察关中老百姓 渴望废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获得休养生息机会的心理,于是就“承敝易变,使人不倦”,采取了—系列安定民 心的措施。诸如“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开垦“秦苑”,屡赦天下,不杀降卒等。因此,他占领了政治上的主 动权。相反,项羽思维方式简单,—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项羽的分小国、封诸侯的思想与刘邦的大一统, 集强权的政治主张相比,明显不合潮流,毕竟周后至秦的 400 多年里,老百姓多经战乱,担心诸侯割据,渴望和 平安定。刘胜项败的历史告诉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2.要善于利用人才,人才是取胜的关键。 刘邦使用干部就是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能够量才而用,知人善用,虚心下问,做到集思广益。例如, 和刘邦一起参加“鸿门宴”的随行者张良、樊哙、纪信等人,都是他的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 谋士张良常常在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正确的策略,使刘邦避免了许多错误。“鸿门宴”过程中,在项庄舞剑欲杀 沛公的危急时刻,及时召樊哙为刘邦解围;刘邦脱逃后,张良又从容处理善后事宜;项羽只会用兵,不懂用将, 他麾下的韩信、陈平和彭越纷纷弃项投刘,就连忠心耿耿的范增电被他活活气死。战争不是仅凭武力,它需要最 高的集体智慧和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项羽的刚愎自用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处于劣势。从用人这个角度可见真正 的战争要凭借智慧,而不是武功。 【相关链接】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 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 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司马迁 3.“义”的标准不一,讲究“义”也需因势而异。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出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 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上能化险为夷,此举虽谓之“义”, 但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拭杀刘邦,纵虎归山,最 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但也是对自己不“义”。现代社会,有所谓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 儿们义气”,‘也有为国为民的大义,前者不可取,后者却可贵。可见“义”是相对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 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相关链接】 古人云:“义者,宜也。”——《礼记·中庸》 行而宜者谓之义。——韩愈《原道》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4.齐心协力的团队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5.欲成大事,就不能拘泥小节、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6.能屈能伸才算大丈夫,才能建立不朽的业绩 答案: 一、 鸿门宴 沛公军(驻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称……王)关中,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犒劳)士卒,为(替,给)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 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 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 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叔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是时从沛公,项 伯乃夜驰之(动词,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全部)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为 之奈何(怎么办呢)?”张良曰:“谁为(替)大王为(制定,献)此计者?” 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说我曰: ‘距(通“拒”,把守)关,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 足以当(对等,比得上)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 臣活(救活,使……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你跟他谁大谁小)?”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对待)。” 张良出,要(“邀”请)项 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约为婚姻(儿女亲家),曰:“吾入关,秋毫不敢 有所近(丝毫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籍(造册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者,备(防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意外的事故)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通“背”,背德意忘恩) 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通“早”)自来谢(道歉)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 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趁机)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带领,使……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 臣与将军戮力(合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料想,意料)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 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怨)”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 籍何以至此? (否则,我怎会这样呢)”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陪坐)。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 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通“否”)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将来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 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像鸟儿展开翅膀一样遮 蔽,掩护)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臣请(请求)入,与之同命(跟他同生共死)。” 哙即 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接纳),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瞋目(瞪着眼睛)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眼眶)尽裂。项王按剑而跽(跪)曰:“ 客何为者?(来人是干什么的) ”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大酒杯)酒。哙拜谢,起,立 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剑切而 啖(吃)之。项王曰:“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 破秦入咸阳者王(让……当王)之(他)。’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 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小人的谗言),欲诛有 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上厕所),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 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干大事不拘泥小节,行大礼不计较小的谦让)。如 今人方为刀俎(刀和砧板),我为鱼肉,何辞为(何必告辞呢,为什么要告辞呢)?”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恰逢,正赶上)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一定遵命)。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 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放弃,丢下)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 盾步走,从郦山下,道(取道)芷阳间(抄小路)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估计) 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禁得住,经得起)杯杓,不 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拜两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 沛公 安在?(沛公在哪里) ”良曰:“ 闻大王有意督过(责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唉!竖子(小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 虏矣!(我们这些人马上都会成为他的俘虏了)”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四、 2020 高考全国Ⅲ卷文言文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洁白)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任命,授予官职)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 从伯(堂伯)导谓(告诉、对……说)曰:“选官欲以(任命)汝为(担任)尚书郎,汝幸(有幸)可作诸王佐(辅官) 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不值得)计(计较),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越级提拔),是(这)所不愿。” 遂为郎。累(多次)迁(调动官职、升官)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到…… 去)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拘捕)毅,付(交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案件、官司)主,身无王爵,非廷 尉所料(处理),不肯受(受理),与州相反复(书信往返 )。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 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询问)彪之应有赦不(通“否”)。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古 人对自己的谦称 )意尝谓非宜(合适),何者?黎庶(百姓)不达(明白)其意,将谓(认为)郊祀必赦。至此时, 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即使)无病,百 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因为)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困 顿)阙(缺乏),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皇帝、皇后、太后去世),群臣疑惑,未敢立嗣(继承人)。 或(有的人)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处理、处置)。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当 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年幼),令温依(按照,依 据)周公居摄故事(先例,旧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坚决)让(推辞,辞让),使 万机(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停滞,稽(拖延、耽误)废(荒废)山陵(皇帝陵墓),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 请停。”事遂( 于是,就)不行(没有实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病重,严重),帝遣黄门侍郎 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用来)营(买)医药。太元二年卒(去世),年七十三,即(就)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五、11.(1)竟然 (2)曾经 (3)通“增”,增加 12.(1)乘坐 (2)趁着,凭借 (3)冒着 (4)shènɡ,车辆 (5)登上 (6)坐,驾 13.(1)真心真意 (2)实在,的确 (3)果真,如果 (4)如果 (5)实在,确实 14.(1)台阶 (2)清除,去掉 (3)整修,修理 15.(1)言词,言语 (2)文词,文学 (3)推辞 (4)告别,辞别 (5)讲究,计较 (6)辞令,应酬的言辞 (7) 辞谢,婉言道歉 11.曾 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 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 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乘 陶渊明手握《左传》 ,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 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13.诚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 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14.除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 〔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 (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15.辞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屈 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六、答案:1~2 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3.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4.助词表感叹, 可译为“啊”“呀”。5~6 介词,相当于“于”。7~8 形容词词尾。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