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
2、会用十字相乘法进行二次三项式( qpxx 2 )的因式分解;
3、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同时在尝试中提高学生的
观察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熟练应用十字相乘法进行二次三项式( qpxx 2 )的因式
分解。
2、教学难点:在 qpxx 2 分解因式时,准确地找出a 、b ,使 pab , qba 。
三、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分解因式?分解因式的方法有那些?
2、你知道 X2+5X+6 怎样分解因式吗?
(二)自主学习
我们知道 22 3 5 6x x x x ,反过来,就得到二次三项式 2 5 6x x 的
因式分解形式,即 2 5 6 2 3x x x x ,其中常数项 6 分解成 2,3 两个因数
的积,而且这两个因数的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 5,即 6=2×3,且 2+3=5。
一般地,由多项式乘法, 2x a x b x a b x ab ,反过来,就得到
2x a b x ab x a x b
(三)合作探索
这就是说,对于二次三项式 2x px q ,如果能够把常数项q 分解成两个因数 a、
b 的 积 , 并 且 a+b 等 于 一 次 项 的 系 数 p , 那 么 它 就 可 以 分 解 因 式 , 即
2 2x px q x a b x ab x a x b 。可以用交叉线来表示:
十字相乘法的定义: 利用十字交叉来分解系数,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
x
x
+ a
+b
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四)、展示交流:
例 1 把 2 3 2x x 分解因式。
分析:这里,常数项 2 是正数,所以分解成的两个因数必是同号,而 2=1×
2=(-1)(-2),要使它们的代数和等于 3,只需取 1,2 即可。
(后三个例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五)点拨升华
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怎样对 2x px q 分解因式?
如果常数项 q 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
系数 p 的符号相同。
如果常数项 q 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
数与一次项系数 p 的符号相同。
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的系数 p。
(六)拓展提高
例 5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这三个例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1) x
2
+3x-4 (2) 2 4 3a b a b (3)x
4
+13x
2
+36
四、布置作业:
1、因式分解:
(1) 62 xx (2) 652 xx (3) 62 xx (4) 432 xx (5) 432 xx
选作:若多项式 mxx 22 可分解为 ))(3( nxx ,求m 、 n 的值.
五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得
知识呢?
六、教后后反思:
学生对整式乘法是熟悉的,是学生的原有认知!因此对十字相乘
法的教学,我觉得还是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出发,逆向使用式子。因式
分解与整式的乘法实际上是互逆的两个运算过程。因式分解的方法都
是逆向使用整式乘法的结果。这样处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
合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在介绍十字相乘法时,先从二次三项式一般
式引入,使学生分清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再进行十字
相乘。在对系数的处理上,学生搭配较简单的数时很快,但对系数较
大的十字分解还缺乏经验。所以介绍了对常数项进行因式分解,再合
理尝试十字交叉相乘。学生经过理解后,且在经过多个方程的十字相
乘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符号的处理上能找到巧妙方法,通过先
考虑合系数的绝对值,再确定符号所处位置。最后出现的问题在交叉
相乘以后对分解式的书写,正确的应是横向书写,所以要多强调、多
指导、多个别指出学生的错误。为此特意编了口诀:(1).因式分解竖
直写;(2).交叉相乘验中项;(3).横向写出两因式。 十字相乘法是因式分
解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也为后续分式的计算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这
节课的我就以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为目标,从因
式分解的意义入手,对公式(x+p)(x+q)=x2+(p+q)x+pq 进行观察研究,
发现反过来就是 x2+(p+q)x+pq=(x+p)(x+q),适用于因式分解,从而,
对于二次三项式 x2+mx+n 的因式分解,关键就是找两个数 p、q 使:
p+q=m,pq=n,由学生思考后,提出从积入手找两个数,因此,新的
方法就可以理解掌握了,借助十字相乘的特殊书写方法,便于操作演
算,要教育学生学会不断尝试,不怕受挫,不断动脑,增强对数的洞
察能力。